茶陵縣“一定二評三掛鉤”拒絕“太平村官”
湖南省茶陵縣推出村干部“一定二評三掛鉤”考核機制,強化村民對村干部的監督力度,有效推動了農村基層組織隊伍建設。
新機制對村干部的崗位定職責目標;對村干部的績效,由組織考評與群眾測評確定;對村干部的考核結果,與待遇、獎懲、任免嚴格掛鉤。評議得分,跟任免、待遇掛鉤;茶陵縣財政每年拿出200萬元,作為村干部考核專項獎勵性績效工資。對群眾滿意、實績突出、考核優秀的村主干推介為“兩代表一委員”、評選為“十佳村黨支部書記”或“十佳村委主任”等。對考核基本稱職和不稱職的村干部,取消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由鄉鎮黨委視情況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限期整改等處理。對連續2次考核不稱職的,按有關規定進行組織調整、責令辭職或依法罷免。該縣還適時拿出一些事業編制名額,定向從優秀村干部中擇優招聘。(徐濟恩)
祁門縣建立健全六項制度規范村干部行為
安徽省祁門縣建立健全六項制度,加強對村干部管理工作,規范村干部行為,使村干部成為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
一是上崗承諾制。村兩委干部必須按照年度目標工作任務,向鄉鎮黨委、政府和全村村民公開承諾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廉政建設等方面達到的目標和采取的措施等,自覺接受組織和村民監督。
二是年度考核制。鄉鎮黨委、政府與村兩委干部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人。半年對各村干部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年終對年度目標實行村民評議和綜合考核。
三是離任審計制。村兩委干部離任前,由鄉鎮黨委派員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審計。
四是實績獎懲制。對民主評議和目標考核政績突出的村干部,鄉鎮黨委、政府授予其優秀村干部稱號,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政績一般,村民威信低,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干部給予黃牌警告,并取消當年評優資格。
五是誡勉談話制。對以權謀私、為政不廉、村民意見大、民主測評不稱職票達30%以上的村干部實行誡勉談話,限期改正;對在限期整改時間內工作仍無起色的,由鄉鎮黨委、政府依據《黨章》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勸其辭職,依法罷免。
六是村務公開制。利用村務公開欄,公開村干部的職責分工、工資報酬,以及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接受村民監督。對不及時公開應公布內容的,鄉鎮黨委將責令其限期整改。(陳靜)
貴定縣多種形式激發村干部工作動力
近年來,貴州省貴定縣通過政策落實到位、搭建創業平臺、健全激勵機制,使村干部工作有“味”、有“為”、有“位”,有效激發了村干部工作內動力。
政策落實到位,干著有“味”。建立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逐步提高村干部報酬。同時,積極探索制定《村干部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為村干部辦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通過“一事一議”、扶貧政策的實施,“四幫四促”、干部下基層、“三個建設年”等活動的開展,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發展思路不寬、產業結構調整等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搭建創業平臺,想干有“為”。與黔南電大聯合,舉辦村干部學歷提升班,解決學員學費,積極鼓勵思想政治素質好、想干事、能干好事的村干部參加學習,提升文化素質;在“兩代表一委員”的名額分配上,加大基層比例,提高村干部份額;幫助村干部創業帶富,充分發揮村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
健全激勵機制,干好有“位”。一是健全公務員定向招考村干部工作機制。每年積極組織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村干部考錄鄉鎮公務員,參加事業單位招考,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二是健全村干部管理考核機制。對工作開展不好,群眾評議差、年終考核不合格的村干部,堅決撤換,積極推薦政治素質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村干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并形成長效機制,徹底改變“一選任3年”的模式,進一步增強村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激發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祝來海)
沅陵縣財政斥資千萬元送村干部讀“大學”
為提高村干部綜合素質,全面推進學習型村級組織建設,湖南省沅陵縣委組織部牽頭實施“千名村干部學歷教育工程”。
2011年,該工程在官莊鎮試點,2012年在各鄉鎮整體推進,力爭3年內,使1000名村(社區)干部、后備干部接受大專以上學歷教育。到2015年底,全縣現任45歲以下村(社區)干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據了解,村干部大專學歷培訓學員學制3年,平時培訓以在鄉鎮集中授課為主、函授為輔。縣財政共安排1000萬元,用于“千名村干部學歷教育工程”。2012年,全縣共有404名村(社區)干部、后備干部報名參加學歷教育。
為做到學以致用,沅陵縣按照“按需教育、超前教育”原則,為村干部設置了農村經濟服務管理、種植生產與經營、社區服務管理、旅游管理等專業,并開設農村實用技術和電腦操作、政策法規、文秘寫作、群眾工作、領導藝術等課程。縣里還建立“學歷教育+崗位培訓”教育模式,采取到職院學理論,在鄉鎮進行技能培訓的方式,使村干部在不脫產、不離崗的情況下,能夠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本領。目前,已在沅陵鎮、官莊等6個鄉鎮建立村干部學習實踐基地,將課堂辦到田間地頭。
(肖軍黃巍楊毅群)
長白縣構筑三務公開立體網絡
為增強“三務”公開的深度和廣度,吉林省長白縣采取欄、墻、傳媒、資料、活動等公開形式,構建三務公開立體網絡。
欄、墻公開形式。即黨務、政務、村務三務公開在設置的公開欄和公開墻內時時公開,接受監督。
傳媒公開形式。即通過網絡、媒體、觸摸屏等形式及時有效進行公開。
資料公開形式。即通過會議通報、公開信等形式公開。
活動公開形式。即召開各種會議,座談等,將鎮、村大事小情進行公開。(尤洪陽 張玉友)
龍州縣彬橋鄉“1+3”推進屯級黨支部建設
廣西龍州縣彬橋鄉在屯級黨支部建設中實施了“1+3”工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鄉53個屯黨支部規范化建設。
通過爭取上級支持,組織發動屯內開展一事一議公益事業項目,整合已撤并學校的校舍資源,依托村辦公樓有利條件,分別在紅嶺村建設1個屯級組織規范化建設達標點,在俸村村、彬橋村、紅嶺村建設3個屯級黨支部建設示范點,使這些建設點達到“十有”。同時加大農家書屋硬件投入,提升使用功能,提高農家課堂教學水平,全力打造組織規范、黨員素質不斷提升、模范“領頭羊”黨員不斷增多的優秀屯級黨支部。
截至目前,彬橋鄉1個達標點和3個示范點通過檢查驗收,2012年將完成計劃中的15個屯級黨支部規范化建設點的建設,下一步還將分批對其余的34個屯黨支部進行規范化建設。(梁春梅)
定遠縣落實群眾“四權”打造陽光村務
近年來,安徽省定遠縣結合實際,著力打造陽光村務,扎實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農村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清家底,讓村民知村情,滿足村民知情權。一是全面清理“三資”。共清理出村級流動資產780萬元,固定資產較原值增長300余萬元,集體土地、荒山、水面等資源性資產面積較清理前增加5.4349萬畝,年收益較清理前增加37%。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先后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工作制度》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規范流程。三是加強監督指導。實行季度督查、半年小結、年終審計制度,確保“三資”管理步入規范運行軌道。
建流程,讓村民知村務,擴大村民參與權。一是打造村務流程。依據法律法規和部門的工作要求,對每一項事務編制操作性強的運行流程圖。全縣共編印1萬余冊《定遠縣村務流程化管理工作手冊》,讓黨員、群眾了解掌握。二是實行公開掛牌。將村民關注的28項事務流程圖制成大型模板,向群眾公開。三是嚴格考核獎懲。建立定期督查、調度和考核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嚴格管理程序。
擴民主,讓村民理村事,增強村民決策權。一是村級事務村民議。由村委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向村民通報村務運行情況,村民進行咨詢、質疑,提出意見、建議。二是村里大事村民定。村里的大事由村黨支部、村委會、1/10以上村民聯名或1,5以上村民代表聯名提出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大會討論決定。三是村級財務村民審。民主理財小組每季度對村級財務進行審核,及時公開審核結果。
強監督,讓村民督村官,落實群眾監督權。一是深化村務公開。通過制定村務管理流程、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制定村務公開各項制度,定期向群眾公開村務。二是成立監督組織。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通過“兩推一選”方式選舉委員。通過列席會議、監督財務、走訪群眾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督。三是完善監督制度。配備村紀檢委員、信訪信息員和廉潔監察員,將述職述廉、民主測評結果與干部任用、評先評優和報酬待遇掛鉤。(許俊香)
別橋鎮塘馬村環境整治舊貌變新顏
江蘇省溧陽市別橋鎮塘馬村位于風景秀麗、水質清新的塘馬水庫旁,屬茅山革命老區,塘馬戰役所在地。
自2011年11月啟動村莊環境整治工作以來,塘馬村緊緊圍繞“三星級”康居鄉村標準,已投入250萬元用于道路硬化、污水管網鋪設、綠化等工作。同時,該村還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與風景秀麗的塘馬水庫、革命遺跡塘馬戰役遺址開發等結合起來,打造集優美環境和光榮歷史于一體的鄉村文化游。
眼下,塘馬村正在新建居住小區。建成后,世代居住在圩區的40多戶村民的居住環境可以得到極大改善。
現在,塘馬村對照新農村創建要求,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的支持參與度,進一步做好規劃,加快施工進度,結合自身特色,高質量、高標準做好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的優美鄉村。
(陸文龍 王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