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時候終于在一個以為是空閑的上午溜到《草地》編輯部穩穩地坐在了藍曉的對面。
坐在藍曉的對面,一邊看她忙碌一邊忍不住和她東聊西聊。好在她已習慣我的毫無主題的語言我們還是談得笑逐顏開。每次我到藍曉那里我們不管從那個主題開始最后我們都會談到我們的詩歌。詩歌的感動是相同的,詩人的情懷也是相同的。
這注定是一個春天,這注定是一個美好的早晨。詩人藍曉遞給我了一本書《白汀詩選》。也許是長期對書的一種直覺我沒有馬上翻開書但是我欣喜的心告訴我這是一本好書。
從藍曉那里出來回到我的店鋪在我就打開《白汀詩選》的同時我想起了一段少年往事。
那時候我的家坐落在梭磨河畔的一座木吊橋邊。母親是這個小鎮上的守橋人。在一個下午有一位漂亮阿姨到我家里找我父親,父親是小城里有名的唐師傅。已經不記得是漂亮阿姨單位上的水管壞了還是那一段的路燈出了問題,總之是請我父親去維修。這都歸我父親管。我不管漂亮阿姨有什么事我只在想我認出來了漂亮阿姨是文工團里唱“珠穆朗瑪獻哈達”的那位漂亮阿姨。她站在舞臺上把頭一抬胸一挺好聽的歌就飛了出來。不知為什么我就記住了漂亮阿姨同時也記住了她那件蘋果綠的開衫毛衣。父親說是周老師的愛人。也不知為什么我就記得這個小城里有個周老師。
真正知道周老師是白汀是我從鄉下回城以后。文學讓我對《草地》情有獨鐘。那時候文學的殿堂對于我來說是太神圣了。有時候在朋友那里得到一本《草地》就看完了小說再看散文再看詩歌了。說實在我看到白汀這個名字時就知道是編輯我真沒往詩人那方面想。我記得岳陽樓記中的岸芷汀蘭就想起天光水色間的長著香清溢遠的蘭。汀就是一個喜歡的字。回城以后第一次到草地編輯部就是白汀老師接待的我。我現在完全想起來了我問白汀老師汀是不是岸芷汀蘭的汀?白汀老師說是陋室銘中往來無白汀的汀。
第一次對白汀有了深刻的認識是看到他的一篇散文《故鄉的高橋》。那時白汀老師已經退休。文章刊登在《草地》還是《阿壩報》都記不得了而文中的一些細節到還記得,特別是高橋邊的那幾棵白楊樹和樹下的故鄉的人們,那種親切那種陌生那種不是鄉愁的鄉愁很濃很濃。就是《故鄉的高橋》讓我對白汀有了全新的認識。
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在《草地》又看到了白汀的作品。是
詩。我被詩人感動了,一個真情的詩人不是因為他華麗的語句感動我們而是一個詩人的真摯情懷。
這個注定的春天我在我的店鋪里翻開了白汀的詩。是那些陸陸續續在時間中獲取的關于白汀老師的點點滴滴讓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白汀詩選》。那一頁是《海·女人·紅珊瑚》
大海的血
凝固為紅珊瑚
戴在了藏族女人的脖子上
因為她們都是美人魚
這里曾是古海
藏族女人是從古海里游出來的
藏族女人沒有見過海
她們把草原當做海
海,曾在睡夢中奔涌過
海,曾在幻覺中喧囂過
因為,她們畢竟是海的女兒
海有潮汐
草原也有潮汐
海的潮汐是海神同沙灘捉迷藏
草原的潮汐是女人的快樂和憂傷
~~~~~~
就是這么隨意的一翻草原就以那種流動的色彩向我奔來,還有白汀老師像海一樣奔涌而來的詩情。那不是海又是什么呢?!草原的女人在這幅油畫般的亮麗中成為主題。詩人深情的筆觸毫不猶豫地把草原的女神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比海神更美麗比海神更堅韌比海神更多情。
陽光是用馬背馱來的
月色是用雙手擠出來的
左肩擔著冬
右肩擔著春
(實際上草原的女人只有這么兩個季節)
詩人在另一個畫面呈現;破冰頂雪,在冷冽的高原上一組草原女人溫暖的群像。紅珊瑚紅圍巾紅紅的草原女人的臉把整個草原也點燃了。
我投入了。一有空閑就感到有一個忘年交的朋友在等我去交談去欣賞那些我們共同熟知的風景。我注意到了牛角琴這三個字這是乎是老師的一個情感符號在多篇詩中出現過。
牛角琴師和他的白駿馬黑牦牛。
牛角琴師和他的琴把上的七個小木偶。“老琴師太累他走了”。那種追隨哦靈魂的相伴。
“歌舞伎的紅氈靴磨破了
白駿馬的蹄鐵磨破了
黑牦牛的硬蹄流血了
只要有一絲微風吹過
那易于動情的弦
就會迸出一支哀歌”
一個歌者的命運啊。即使只有風霜雨雪送別也還念想著心中永恒的春天。生活是如影隨形的老師,用整個生命去愛去感受去體會就會奏出絕世的琴音。詩人白汀所寫所唱就是絕世的琴音。
骨號。火狐。這些無法聯系卻又必然聯系的生命在詩人的筆下同樣讓我們震撼。
骨號
佛的心旌是經不住風吹的
金色的法輪
是一朵多瓣而水靈的映山紅
他想起草原花香的夜晚
那腿骨會唱歌的女人~·~~~~~
孽海是無涯的貝葉帆
重又升上了桅頂
欲望燃盡之后
他卻想著另一支骨號
佛也是喜歡吹奏樂的
因為它比鐘鼓更迷人
命運。女人的命運,男人的命運,絕對不是神的命運而是人的命運,始終貫穿在我們的視線之內或者視線之外。誰都不能幸免。
命運。是那種交織著悲歡離合的命運讓我們上到天堂又下到地獄。命運的辯證就是要讓我們悲歡離合。那深深的苦中藏著的是更為隱秘的甜。
火狐就鮮亮多了。
火狐
留下一個妖媚的顧盼
就在雪地上寫詩太多的虛線
組成難以猜測的十四行
讓牧人去讀像斯芬克斯的謎語
它是從施什金和涅維坦的畫布上
跳出來的
大師們對他有過份的鐘情
給這鉛色的云和銀白的土地
增加了一片亮色
它從蒲松齡奇詭的構思中竄出來
成了嬌娜或辛十四娘
曳著艷紅的綾羅跳以自己命名的舞蹈
實在跳得太累
然后躲進草灘上的小帳篷
喝光一壇酒之后
唱“拉夜”的另一個斷章{拉夜:藏族情歌}
~~~~~~
那種柔媚那種浪漫徹底詮釋了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愛。竟然是:
“喝光了一壇酒之后唱拉夜的另一個斷章”無論我們生活在世界的那個角落那種自然條件中我們都有如此的柔情如此的愛。
從高原到嘉陵江從林區到白帝城從賣奶娃到船女從金川江到大寧河哪一首詩不是詩人用心血寫成的?!
船女
我們相逢
是這般淺談
竹篷靠著竹篷的一瞬
彈指間的船舷貼著船舷
一聲沉重的欸乃
又把我們推得很遠
沒有道一聲珍重
來不及多一眼顧盼
聽憑大寧河波浪的安排
走向各自希望的彼岸
船兒輕飏
已被激流卷到遠方
卻發覺你悄悄地
將一朵浪花別在我的胸前
~~~~~~
一個從巴山走出的少年一個在嘉陵江邊走從的少年即使命運因一聲沉重的欸乃,又把我們推得很遠很遠還是發覺了命運之神在苦難中已把一朵深情的浪花別在了胸前。生命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對美好生活的堅守。
我讀著讀著無時不刻地被詩人的悲歡離合牽引著。那《赤子》中的吶喊震得我心痛,那《野宴》中老班長的烈酒又讓我神往。那《船女》中的浪花也別在了我的心上。
我不斷地發現詩人的情感線索。不斷地用心靈喝彩好詩啊好詩。看,《媚態觀音》好一個“你呀,我國土生土長的鄉村姑娘”
硬是把我們東方維納斯從千年的北山摩巖請到了民間。看,《神女峰》“你雖是一塊石頭,傳說卻給了你生命,傳說不會衰老,你也永貯青春”多情的人啊歲月泯滅不了你的鄉戀你的鄉依你的鄉愁。
我品讀著我品讀著相信這種品讀會一次又一次地開始。像讀歌德像讀惠特曼像讀葉芝像讀徐志摩像讀我喜歡讀的大師們詩行。感謝生命中的這些大師,我沖動的眼淚是為愛而準備的。我品讀著品讀著我的心靈被詩人卷起的狂浪一次又一次地沖刷。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沖刷里心靈已經得到凈化變得更加透明和純真。但是我知道了我的生活里那些讓我激動的理由。我已經知道了一個詩人為什么寫又為什么愛。真正的歌者期待著什么。
沒有別的。
生活啊生活我們就是愛你!
本欄目責任編校:藍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