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陳峰坐在他的車里,看著小城街上的風景。這是我多年來少有的休閑,也是在忙碌過后的一種享受。小城對我來說已經變得十分陌生。在這里我找不到從前的感覺,也找不到記憶中的景物。小城的景色煥然一新,變得更加美麗。
陳峰是我中學同學。那時他學習成績不錯,可沒有考上大學。在八十年代末,能考上大學的人很少。那時高等院校少,學生又多,進高校繼續學習的機會很少。在當時,中專畢業國家都是包分配的,并且工作崗位都很好,還屬于干部編制,更不用說大學了。
在那時,考學成為年輕人生命旅程中一條轉折的河,在河的兩岸有著不同的景色。兩種景色不同,有著天壤之別,差距及大。在當時只要有一絲希望,大家都會努力參加高考,想通過高考改變人生。可在人生路上不是所有人都能趟過這條河的,這不僅要努力,還需要運氣。陳峰僅因2分之差沒能進入高考錄取分數線,無疑就要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了,也只能當工人了。
我與陳峰坐在車里聊著過去。這時,陳峰眼睛一亮,示意前方說:你看那是誰?還認識吧?
我順著陳峰說的方向看去,在前方不遠處有一個人,那人才從一家路邊店里出來。我們與他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可我認不出那個人是誰,也想不起來是誰。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根本就沒有這么一個人。我說:不認識。
陳峰燦然地笑了說:那不是何國明嗎,連他都不認識了?
我一聽那人是何國明,心里一顫,沒想到何國明會變成這副樣子。我當然認識他了。他是我從小學到中學的同學!那時,我與他幾乎每天都在一起,最熟悉不過了。就是這么熟悉的一個人,可我怎么就認不出來了呢?
陳峰對著何國明大聲地喊:何國明,你看這是誰,還認識不?
何國明聽到陳峰的聲音,迎面走過來,邊走邊看著我,驚喜地大聲說:你什么時間回來的,有十多年沒回來了吧?
我回答說:十八年沒回來了。
何國明一笑,語音平穩,帶著點責怪說:這可不短了,早就應該回來了。外面再好,也得回家鄉看一看。
十八年,在人的生命旅程中不算短,有多少生命老去,又有多少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我曾多少次想回來,因多種因素沒能踏上行程。直到今天,直到此時。
我下了車,迎上前幾步,伸出手要與何國明握手。
何國明把手伸出來后,看了下自己粘滿油泥的手,急忙又縮了回去,不好意思地一笑,說:我的手太臟,就不握了。
我看著何國明一身泥土,一臉灰塵,心里有點難受。如果不是他走得這么近,如果不是陳峰有意識地提醒,我怎么也認不出來他。我怎么也不會相信,眼前這個人就是何國明。我疑惑地說:我怎么也不會想到是你,你怎么會造成這個樣子?
何國明一臉無奈地說:農民嘛,變化大。都這么多年沒見了,我變成這個樣了,你怎么能認得出來呢。
我問:那你能認出我來嗎?
何國明仔細地看了看我說:你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變得成熟了。城里人就是城里人,與我們鄉下人就是不同。
我沒想到何國明會把我與他的界線劃分得如此清楚。我可以看得出來,這是發自他內心深處的感知,也是思想上的定律。他對人與人地位上的感覺是那么靈敏,他看我的眼神也是不安的,帶著異動。他怎么了,從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這是歲月的無情嗎?我關心地問:你現在過的還好吧?
何國明輕輕地搖了搖頭,有些傷感地說:可別提了,說起來眼淚一把一把的。
我看著何國明,感到了他生活的艱難。
何國明嘆息了一聲,有點重復性地笑著說:還是你們大城市的人生活好,你沒怎么變,跟走時差不多,只是顯得更城市化了,更成熟了,更讓我們鄉下人不敢接近了。
我否認地說:你這是說的哪里話?太外道了。我還是我,你還是你,咱們依然是朋友。
何國明有些羨慕地說:聽說你在青島呢?
我點頭一笑,心里認為青島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座沿海城市罷了。
何國明說:我還沒去過青島呢,也沒有看過大海。有時間,經濟條件允許時,一定去青島看一看大海,喝一喝青島啤酒。
我笑著說:你到青島時,我一定讓你把青島啤酒喝個夠。
何國明說:謝謝了。
我說:怎么變得這么客氣了呢?
何國明說:你這次回來能多住些日子吧?到我家去,我一定好好招待你。我現在真是太忙了,機器壞在地里了,我是來買零件的,得馬上回去,就不陪你了。
我知道這是水稻插秧的最佳時節,如果耽誤了春種,秋天就不會有好的收獲。我說:那你快去忙吧,回頭有時間再聊。
何國明一邊跟我說著些抱歉的話,一邊往遠處走去。看著他遠去的身影,我想歲月對人的摧殘真是無情的。
歲月會使人變得面目全非。
這也讓我想起剛回到小城時的場景。
那是一個午后,街上沒有行人,我找不到要去的路,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這里生活的。我記憶中的小城,就如同自己的家一樣熟知。可這次回來,我卻沒能找到小城過去的影子。下車后,我如同身處異鄉,全部是陌生的環境。一時間我無處邁步,不知往哪個方向走。我站在街邊好一會,才遇到兩位穿著工商制服年輕漂亮的女子。她們是那么年輕,那么美麗,邊走邊竊竊私語,像天女一樣。我向她們問路。她們熱情地告訴我。
我朝前方走去。
這條路我是熟悉的,上學時我每天都要走。因為路兩邊的建筑物都是在我離開小城后重建的,所以我已經不認識路標了。我走了好一會兒,還沒有看到要去的地方。我怕走錯了,停下來,想找人問一下,可路上沒有人。我便朝街邊的一個小賣店走去。
小店里有幾個少年,他們在說著什么。看我來問路,便停止了嬉鬧,興沖沖地告訴我繼續往前走。我剛走了沒多遠,就聽到身后有少年喊我。我回過身,看從小店里跑出來一位少年,站在街邊對我說:走到前面的路口,轉彎就行了。少年的再現,讓我感到了溫暖,也感受到了小城的文明與希望。我對少年說了聲:謝謝。便轉身繼續前行。
這時,我想起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詩句。這詩句讓我這位十八年后重返故鄉的人有點傷懷,也有些欣慰。欣慰的是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與富裕了,傷懷的是在風塵歲月中人與物的轉變。
這種感覺深刻無比。
何國明變得蒼老了,小城變得更加美麗與現代了。他們變得讓我生疏了。在這些轉變中,唯獨我對他們的情感還沒有變。我的情感依然還如從前那樣純凈而真誠。可我對這些變化有著理解與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