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重村,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位于廈門的集美、杏林與長泰縣三地交界處,處于崇山峻嶺包圍中,素來就有“香雪海”的美譽。村里上萬畝的果園,是漳州面積最大的桃、李種植地區。因此每年春天,萬畝油菜花、桃花、李花次第盛開,便是賞花游春的最佳時候了。此時的桃園李園花開似海,朵朵緋紅,簇簇雪白,沿著山重古村漸次鋪展。在臨近古村的村道上,只見道路兩旁漸現株株果樹,枝干葉綠而茂,花朵紅白相間。慢慢的,桃花李花越來越多,已成花海,讓人目不暇接。極目遠眺,漫山遍野桃紅李白,襯著遠處黃瑩瑩的油菜花,更是春意盎然,仿若世外桃源。
千百年來,重重疊疊的大山阻礙了山重與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眾多風貌獨特的古建筑,如古堡、古佛塔、宗祠等。據傳,公元669年,“開漳圣王”陳元光的“行軍總管使”薛武惠奉命率軍進駐山重,進村后,陳元光便殺豬宰羊犒勞將士,但因士兵太多,陳元光就讓人在全村挑選最重的豬宰殺,后來慢慢就衍生成為養豬大賽。行軍總管薛武惠進駐山重后便定居于此,繁衍后代,村里以薛氏為大姓。 在這個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保留著許多傳統民俗,象每年農歷正月初八的“擺大豬”就成為這個村莊最熱鬧的節日。
說起山重的古,其中,最具視覺沖擊力的當屬一座座以鵝卵石砌墻的古建筑。山重村四面環山,呈“甕底”狀,如今以漂流而聞名的馬洋溪就發源于此。作為一條河的上游,這里有著極為豐富的鵝卵石。鵝卵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卻極為和諧地組成了一面面墻壁、一條條道路、一座座城門。鵝卵石古道縱橫交錯,極似迷宮,就算是本地人,在這千回百轉的巷道里,有時也難免迷失方向。
在這千年的古村落里,一樹一瓦一石都浸透了滄桑。除了古建筑,千年古樹隨處可見,尤以薛氏家廟旁的一顆千年古樟樹最為著名。這棵樹是中空的,從根部的一個樹洞可以鉆進去,樹洞內同時站立三個成年人依然綽綽有余。在樹中仰望天空,更是別有韻味,可謂“別有洞天”。
山重村還有一座石佛塔,始建于宋朝,是座以鵝卵石壘成的圓錐形臺階式石塔,距今近800年歷史。它正建于村尾的塔仔溪橋邊,是用來“鎮水尾”的,也就是用來辟邪和保佑此地人杰地靈的。據傳,古時候村中孩童常在此塔下作投毛筆的游戲,如把毛筆投中塔頂石柱,意日后投中者就會“成才”。塔頂石柱形如筆尖,因此石佛塔又稱文昌塔,它是閩南佛教少見的古建筑遺址。
距石塔幾十米處,一座小巧精致的昭靈宮兀自氣定神閑地佇立在石階之上。昭靈宮建于明嘉靖年間,供奉保生大帝。它幾乎濃縮了山重村的文化精華,梁上柱上壁上遍布浮雕、彩繪、透雕,變化多樣,尤其是木雕,千姿百態,生動活潑。壁畫上的人物活靈活現,極具神韻,值得細細品味。
山重的幽深處還有個“尋夢谷”,幽靜的小山澗分布著九個大瀑布,十幾個小瀑布群,共有16級,號稱“福建第一瀑布群”,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地質奇觀。盛水期時節,瀑布飛流直下, 如天馬奔騰,驚天動地。枯水期時節,清流潺潺,聲韻清脆,宛如輕音樂協奏曲。山水相連,瀑布相依,無需修飾,自然天成,詩情畫意,是一個探幽尋夢的好地方。
到山重吃頓農家飯也是必不可少的節目。炒包菜、西紅柿蛋湯、砂仁燜土鴨、砂仁排骨湯等尋常的飯菜,因為是施有機肥的綠色蔬菜、不喂飼料的家禽家畜,因此吃起來口感極佳,味道格外香甜,甚至連腌蘿卜干、新腌的芥菜等也讓游客們贊不絕口。
山重村如此多山間野趣,自然適合細細賞玩,因此,村子里還提供自行車的出租服務,大家可在賞花尋古之余,盡情體驗充滿炊煙稻谷香味的田間騎樂。如果不趕時間,建議多住一晚,不僅可以在月下騎行,聽流水潺潺,還能住進紅磚厝改成的山村民宿,在氤氳夜幕下溺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