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花多用眼觀,但閉目玩味花之幽香,福建恐怕沒有哪里能比得上平和。平和作為柚子之鄉(xiāng),春季正是柚子花開的高峰期,成串的白色花朵,一山接過一山,陣陣的花香也從天接地迎面襲來,身心便被籠在了一片天然的“香熏”里,幾可醉人。
平和縣的賞花地有許多,除了“小西天”生態(tài)觀光園,錦溪、琯溪蜜柚莊園等,還有一處地方頗為特別,那就是位于霞寨西部的鐘騰村(原名銅陵村)。在或濃烈或淡雅,緩緩流動的花香里,古建和土樓讓人驚喜。
故事要從公元1781年說起,那年黃氏后裔黃國梁進京參考,高中榜眼。欽封“御前侍衛(wèi)郎”,竭盡忠誠,功德昭彰。乾隆帝為表其功,于庚戌年(1790年)撥銀一萬三千三百兩,在其故里營建了榜眼府第。府地占地廣大,座東朝西,背靠溪平山,北面遠眺是平和第二高山――雙峰山,四周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勢雄偉,乾隆皇帝親筆題字“榜眼及第”金匾高懸正中,而兩側懸掛十多面金匾。左右石柱題寫對聯(lián): “一門詩禮流長澤,千載香煙鎖白云”。府內(nèi)雕梁畫棟,巧奪天工;精美彩畫,金碧輝煌;門樓景觀、意蘊深遠。
其實,這“榜眼府”不是府第,而是祠堂,是榜眼黃國梁死后為供奉他的神位而建的。黃國梁死后,靈柩奉旨返鄉(xiāng)厚葬。黃氏族人建了這座祠堂,供奉榜眼神位。這座祠堂,民間稱為榜眼府,約定俗成,就這樣叫了下來。而真正的榜眼府在距離祠堂約100米遠的“朝陽樓”。
朝陽樓為一座雙重圓土樓,內(nèi)樓3層、12間,樓門有石匾,刻有“朝陽樓”三個字。外樓前有石旗桿3座,高3米許。內(nèi)樓和外樓的外墻,均用青磚鑲嵌,建筑風俗與榜眼祠堂保留一致,肅穆莊嚴,古韻猶存。
在鐘騰,了解黃國梁的生平,民間傳說很多。最令人惋惜的莫過于乾隆皇帝“以籍貫取士”一事。傳說黃國梁在京城校場上,以一式“魁星踢斗”贏得滿場喝彩。殿試時,乾隆皇帝本意點他狀元,但問知黃的家鄉(xiāng)鴨母坑一無乞丐、二無轎夫,是個“小地頭”之后,改變了主意,欽點黃國梁為武榜眼。又傳說,辛丑科主考官司是漳浦人蔡新蔡太師。黃國梁不會說官話(北京話),他跟乾隆皇帝的對話是蔡太師翻譯的。民間傳說,畢竟是傳說,是否屬實,史無記載,姑妄聽之。昔人已去矣!能和這位武榜眼攀上關系的也只還有平和縣霞寨鎮(zhèn)黃莊村大協(xié)關通天蠟燭山峽谷之間的石晶宮筆跡了。
石晶宮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背靠峭巖,面對深谷,寺廟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左右兩側各有護屋,寺廟為抬梁式,小巧玲瓏,風格獨特,面積241平方米。宮內(nèi)中堂奉祀南海觀音菩薩,配祀伽藍王土地神,宮內(nèi)至今還保存著當年的一個石香爐,為乾隆甲辰年物。宮后山崖有一泉,泉水自石縫中涌出,此泉稱“石晶水”被譽為“平和第一泉”。泉上一石壁,刻有“石晶圣泉”,系榜眼黃國梁所題。如今“石晶圣泉”還在熠熠生輝供后人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