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給補助,居尼再公布,照顧婁田東,町中搞農保,農保對婁農民利,齊對勒顧利?!保▔颜Z,大意是:中央給補助,現在再公布,照顧我田東,大家搞農保,農保對我們農民好,你我別顧慮)活潑的快板飄蕩山野,飄進老百姓的心窩,農民群眾興致高漲,踴躍參保,這是田東縣政府部門組織文藝隊深入農村巡演,以山歌為媒,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動員活動的生動畫面。該縣實施新農保工作扎實有效,群眾津津樂道。
3月14日,本刊記者帶著筆和紙,聞著泥土的芳香,奔赴百色市田東縣,走到了基層人社工作者身邊,走進了農村群眾中間,來到了這片曾經響徹過槍聲和炮火的革命熱土,來到了新聞的第一線,試圖用眼睛、用感情,去體驗和記錄發生在廣西大力實施新農?!皯鹨邸敝械牡湫褪论E。
田東縣地處廣西西南部,是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和發動百色起義的策源地,2010年10月被列為廣西第二批新農保試點縣。兩年前,當地群眾還處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終是老無所養”的惆悵中。如今,黨的光輝照耀神州大地,普惠人民,恩澤于此,全縣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已經正常按月領取新農保養老金。
“政府給農民發放養老金,這是千百年來都沒有過的事情啊!衷心感謝共產黨對老百姓的關懷?!碧飽|縣平馬鎮百谷紅軍村65歲的老人陸秀梅是新農保的受益者,她一臉燦爛的笑容,竟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與記者訴說著生活的變遷和感恩的心情。有道是:“新農保,政策好,農民安心來養老?!标懶忝防先藰銓崯o華的肺腑之言,代表了千百萬農民的心聲。
實際上,改革開放后,農民擁有集體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家庭養老、土地保障是農村居民養老保障的主要方式。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出現了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農業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比例下降、家庭養老和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等新情況,農村老年貧困人口比例增高,農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缺乏有效保障。為此,黨中央審時度勢,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農保試點。溫家寶總理在當年6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建立新農保制度,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動農村減貧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意義重大,同時對改善心理預期,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也具有重要意義。
陸秀梅老人一家有4人參加了新農保,從2010年10月算起,她每月可以領55元養老金,至今已領了990元的養老金,解決了她的許多實際困難,實現了她的許多小愿望。據了解,新農保是一項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制度,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廣西屬中西部地區,此項補貼由中央財政全額支付;凡達到規定年齡,即可領取養老金。16到59周歲的村民每年繳納數目不等的養老保險費,到60周歲以后就可以按月領到一定數額的養老金。實施新農保試點時,由于陸秀梅已經年滿60周歲,所以不用交保險費也可以按月領到養老金。
陸秀梅老人告訴記者:“人老了,不能下地勞動了,沒什么收入,現在有了養老金,生活更順心,以前上街只看不買,現在上街中意就買,給孫子買些玩具,或者多買些米面。”隨行的當地鎮政府負責人介紹,新農保解除了農民養老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愿意消費、敢于消費了。
百谷紅軍村村支書韋應念一家有6人參加了新農保,他自豪地說:“我再過10個月就可以領養老金啦!我們村群眾參加新農保的熱情可高了,全村490多戶,近1800人口,80%以上的群眾都參加了新農保?!毙罗r保政策深得民心,除了其特殊的社會福利性質外,還在于某些社會格局的變化,那便是以前群眾辦事進城找政府,現在政府主動上門為群眾服務。
韋應念支書回憶起2010年政府工作人員下村現場辦公,把服務送上門的情景時依然百感交集,溢于言表:“村里有些6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身份證,出行又不方便,公安部門便派人進村提供照相、現場辦理身份證等服務;在參保繳費期,縣人社局和鄉鎮政府、農村商業銀行組成的工作組又攜帶電腦、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到村里來現場辦公,把新農保業務服務送到村屯,把方便送到農民家中,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p>
從“衙門”辦公,到躬身下村,方式的轉變、順序的換位,折射出政府執政理念顛覆性的變化。政府更親民,政策更惠民,群眾觸動很大。
對此,田東縣領導表示,田東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新農保試點工作,把它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富民工程”,作為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德政工程”。由縣四家班子領導聯系鄉(鎮)、縣直單位包村、鄉(鎮)領導干部聯系村、村干部分片包干、組干部包戶,并把新農保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各級干部肩負使命,共同發力,形成全縣上下聯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五級聯動”工作機制。
田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領導說:“新農保最大的特點是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特別是中央財政對地方進行補助,這個補助又是直接補貼到農民的頭上。它是繼取消農業稅、農業直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農政策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的惠農政策,群眾擁護理所當然?!?/p>
確實如此。中央建立新農保制度,就是逐步使全國農村居民都能有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障,是又一項涉及數億農民切身利益、關系億萬農村家庭和諧幸福的重大惠農政策,使農民在“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的基礎上,實現“養老不犯愁”,這對于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田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領導說:“實施新農保制度,使每個有60歲以上老年人的農村家庭一年至少增收660元。”
新農保是靠山,老有所養才平安。目前,新農保政策已惠及田東縣10個鄉鎮167個村(街、社區)。截至2011年底,全縣新農保參保15.52萬人,參保率90.1%,基金征繳1221.18萬元,發放養老金4.14萬人,發放率達100%,累計發放養老金3369.08萬元。全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和諧,過去一年無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田東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基層人社工作者的艱苦踐行,也離不開制度設計乃至財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為了確保新農保工作進展順利,扎實有效,田東縣突出抓好“三到位”,即落實人員編制到位,增加新農保人員編制15個;落實辦公地點到位,在縣人社局服務大廳設立新農保服務窗口,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都落實了獨立的辦公室,接受群眾咨詢和方便群眾辦事;落實工作經費到位,2010年縣財政撥出???0萬元用于新農保啟動工作,2011年把新農保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安排新農保專項經費達260萬元。
在田東縣采訪,每到一地,無不讓記者感覺到當地縣領導的高度重視,體會到基層人社工作者的敬業精神,還有樸實的農村群眾的喜悅心情。當然,持續地蔓延在記者腦海里的,是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民本情懷。
“試點先行,示范帶動”,是田東縣啟動實施新農保工作的思維脈絡。2010年,縣級經辦機構以平馬鎮百谷村、祥周鎮侖圩村為試點,組織群眾參保。同時,各鄉鎮也確定一個行政村為先行點,結合人口普查、新農合登記等信息資源,順水推舟做好試點村的參保對象登記和審核工作,及時辦理群眾參保手續。大張旗鼓地把享受養老金的人員名單在所在村屯張榜公布,讓群眾看到真真正正的實惠,帶動有觀望思想的家庭參保。他們還堅持實行通報制度,形成日工作報表、周通報表、月分析報告,啟動了“末位追究機制”。這些舉措,使新農保工作的全面開展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在推進新農保工作中,除了采取劃片包干、登門入戶的方式進行宣傳外,田東縣還別出心裁地組織縣藝術團、民間“恒樂社”農民文藝隊到各集市、村屯巡回演出,以山歌、快板、小品等方式宣傳新農保政策,特別是與中國移動公司聯合開展“預交話費給予新農保補助”活動,即參保農戶預交移動用戶手機話費100元,移動公司即返還25元的農保補貼,此舉頗具創意,當地群眾反應強烈、普遍叫好。
“金獎銀獎,不如別人背后的夸獎。”嘗到養老金甜頭的試點村群眾的口口相傳,深深觸動了其他村群眾的心弦。在試點村的示范帶動下,田東縣新農保啟動僅3個月,全縣就有103361人參保,參保率超過60%。
作為開展新農保工作第一線的先鋒隊員,田東縣平馬鎮勞保所負責人感慨萬分地說:“如今村民相見,不是問‘你吃飯了嗎?’而是問‘你參保了嗎’?”他告訴記者,現在經辦人員進村,群眾可熱情了,他們會拉著經辦人員的手說:“先別談工作,吃了飯再說?!苯涋k人員深知,從種糧不納稅,到買家電有補貼,現在還有新農保,群眾心里盛滿了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當記者問及基層一線工作的困難和艱辛時,該負責人連連擺手說:“當看到群眾拿著存折領到養老金時喜笑顏開的樣子,我們就會覺得一切的付出和勞累都是值得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就不覺得累?!?/p>
是啊,在那些跋山涉水、走村入戶,忘記了饑渴,忘記了家庭的勞碌奔波的日子,經辦人員以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贏得了群眾的幸福指數,換來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更加信任,升華了黨和群眾的魚水之情。
贏得了民心,也就是凝聚了更大的發展動力。
“一口甜酒一首歌,齊心打造新生活。勤勞養得山水綠,腦醒眼明路寬闊。鳥語花香云霞舞,壯家世代幸福多?!贝緲愕奶飽|人民,似乎更喜歡以山歌表情達意。離開田東之際,我們與大家揮手道別,心里默念的卻是:祝壯鄉人民,祝田東人民,好政策越來越多,好日子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