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社會,休閑不僅是一種文化方式與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種經濟動力,從事休閑文化產品生產與服務的休閑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繁榮的重要領域。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休閑業,出臺各種政策,從管理、財政、金融、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促進其發展。以江蘇為例探討政府如何運用政策工具營造休閑文化產業的支持系統,可以在實踐領域為休閑文化產業的完善發展提供有借鑒意義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休閑文化產業; 支持系統; 政策工具
一、 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研究進展
在西方,休閑研究的興起以1899 年凡勃倫(Thorstein Veblen)的著作《有閑階級論》為標志,此后學術界(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各個領域)對休閑研究的興趣不斷高漲。就經濟產業而言,在西方學者的研究中,休閑一直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活動和產業領域加以探究。我國學者也對休閑經濟和休閑產業進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討。以江蘇的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為例,從經濟角度出發,佟兆廷探討了江蘇休閑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影響。張美書的研究則在休閑經濟的基礎上,揭示休閑文化產業人力資源與休閑經濟的內在關聯性。該研究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指出發展休閑文化產業發展對人力資源依賴程度較大,并提出了系統整合江蘇省休閑產業人力資源的對策和建議。此外,對江蘇休閑農業、休閑街區、休閑度假、生態休閑等內容的研究也有較為豐富的成果。陳宗元等就江蘇省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提出了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科學宣傳等建議措施。還有一些學者對江蘇十三市的休閑文化產業進行個案研究。徐海英對淮安構建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休閑城市”,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建議。李蕓通過對揚州深厚的休閑文化積淀和濃厚的休閑文化氛圍的梳理,提出推動揚州休閑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從上述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理論研究進展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成果集中在近十年以來。一方面,可以看出,江蘇休閑文化產業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引起了理論界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江蘇休閑文化產業還是一個新興的、有待成熟發展的產業,其理論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理論研究的深入以及實踐領域的拓展。
二、 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宗旨與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閑在人們生活和社會經濟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成為當今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使人們直接得到恢復性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的滿足(如閱讀、觀看演出、旅游、從事業余愛好等),而且形成了龐大的休閑產業鏈。
江蘇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境內有蘇州古典園林、南京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遺產;有昆曲、古琴等人類口述與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代表作;有南京明城墻、南朝陵墓石刻等1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白蛇傳傳說、清曲等37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80余座、館藏文物80多萬件;有全國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27座。凡此種種構筑了江蘇休閑文化深厚的傳統和具有特色的休閑文化特質。
江蘇省不僅擁有豐厚的文化傳統,還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經濟實力雄厚。2011年江蘇人均GDP首次突破6萬元,按當年匯率計算,達到9 545美元。這已是江蘇經濟連續2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按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 000~5 000美元時,會進入休閑消費的井噴期。可見江蘇發展休閑文化產業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作為文化大省(2011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1 792.68億元,占到GDP比重3.69%)、旅游強省(2011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 580億元),江蘇休閑需求潛力巨大,休閑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占到GDP總量的較大比重,高于國家總體水平。
文化產業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方面,休閑文化產業也如此。休閑文化產業追求的是以智力開發為前提、地域文化價值發掘為內容、滿足人本需求和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發展模式,因此休閑文化產業將成為謀求江蘇區域發展、提高江蘇區域競爭力的驅動型產業,成為江蘇經濟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和拉動內需的新機遇。
時至21世紀,休閑不斷演變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心,人類對物質財富的追求漸漸讓位于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追求。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的發展宗旨是,傳播先進的休閑觀念,倡導民眾享受健康、積極、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領現代生活新時尚,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提升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
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是要通過休閑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化城市產業結構、增進社會協調、改善人居環境、激發城市活力、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拉動內需、促進服務業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區效益和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步提升。
三、 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的障礙因素
擁有閑暇是人類古老的夢想,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把休閑視為“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現代社會,通過休閑文化產業引導新的生活方式,對于提高民眾素質、增強區域軟實力意義重大。但江蘇休閑文化產業在發展實踐中,面臨著諸多障礙因素。
1. 經濟障礙。休閑活動一般可分為自給性休閑(散步、聽音樂、閱讀等自我供給的休閑活動)、社會供給性休閑(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活動中心等由政府公共部門提供的非盈利的休閑設施與服務)和商業供給性休閑(商業部門提供的、以贏利為目的的休閑產品、設施和服務)目前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中,商業性供給遠遠大于社會性供給,購買能力不足成為休閑消費最大阻礙之一。即使是自給性休閑活動,樂器、書籍、收看電視節目等,都需要越來越高的消費成本。
2. 時間障礙。休閑的某一種定義就是指人們在勞動和其他義務活動之余所擁有的自由時間,由此休閑被定義為空閑時間或在空閑時間的自主活動。擁有工作和其他責任之外的自由時間是享受休閑的必要前提。2012年,由于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國慶節相連形成連續8天的長假,該時段休閑旅游消費創下同期新記錄。去除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等政策因素,時間因素仍是人們休閑消費的主要障礙之一。
3. 心理障礙。休閑是人的一種思想和精神的態度,是人們以悠然之心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生命的價值。有的人看似空閑,卻為無事可做而暗自傷懷,也有人在休閑活動中,依然煩惱于工作學習的種種壓力,不能怡然釋懷。心理倦怠和情緒低落阻礙了人們更為積極的休閑文化消費。
4. 信息障礙。人們參與自給性休閑活動以外的休閑活動時,需要通過各類信息,了解休閑產品的種類、休閑設施的分布、休閑消費的價格、休閑目的地的綜合服務信息等。信息獲得渠道不通暢、不能掌握實用有效的信息,也是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的障礙因素。
5. 設施障礙。在休閑游憩產品中,缺乏對特定人群(如身體殘疾群體、智障群體、老年人群體等)的關注,如很多休閑設施(休閑用品、器械,休閑場所的欄桿、座椅,停車場、衛生間等)沒有全面考慮各類人群的特殊需要,也會影響休閑消費。
6. 安全障礙。在休閑活動中,公眾對公共場所安全的擔憂與日俱增,這種擔憂是由于公園、廣場等地通常反映了城市的社會薄弱面,成了游民和露宿者、醉漢、吸毒者和心理障礙者的天堂。安全因素也成為休閑產業發展的障礙因素。
四、 通過政策工具構建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系統
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面臨障礙,客觀上要求政府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利用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構建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支持系統,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種種障礙因素。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的支持系統主要由休閑服務系統、政策系統、產業系統和人才系統組成。根據邁克爾·豪利特和M·拉米什的政策工具分類,我們利用自愿性政策工具(私人市場、自愿性組織、家庭和社區)、混合型政策工具(稅收和使用費、產權拍賣、補貼、信息和勸誡)和強制性政策工具(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事業、規制)為這四個子系統提供支撐。
1. 服務與管理系統。
休閑文化產業的服務與管理系統包括政府休閑服務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兩個方面。政府休閑服務機構(如旅游局、園林局、文化局等)首先通過規制工具(使用公共權力和權威并借助各類法律法規)對休閑業進行規劃、控制和管理(如頒布《娛樂場所管理條例》),保障公共休閑場所的衛生和安全;其次通過直接提供(直接利用公共權力為社會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工具向社會提供城市公共綠地、市民廣場、公共休閑設施,提供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公益性休閑文化產品,向老年人、殘疾人和低收入群體提供參與休閑娛樂的機會,通過政府公共信息平臺發布氣象、交通、災害預警等信息;最后,可以利用補貼和稅收激勵等混合型工具(如2010年江蘇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 200萬元,用于推進公共美術館、科技館、圖書館免費開放的補助和對免費開放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市縣進行獎勵)扶持休閑文化產業的發展。
非營利組織(或稱非政府組織、志愿者組織等)是指各種行業性管理機構和保護組織對休閑服務業相關領域的協調和管理,它以顯著的公益性、志愿性和靈活性成為政府在休閑領域服務與管理的延展和補充。其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自愿性組織、家庭與社區等自愿性工具,信息與勸誡等混合性工具。它們通過志愿服務、社區組織等,提供社會性、教育性休閑文化項目,并通過宣傳和指導等方式,傳播休閑理念、傳授休閑技能、開發一些針對特殊人群和個體的休閑活動。在英國休閑領域有超過200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和數量更多的地方性組織,如“城市中心聯合會”、“玩具庫聯合會”、“殘疾人的花園”等,在休閑文化產業的運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政策系統。
政策系統包括休閑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方針、總體原則,以及產業管理政策、發展政策、就業政策、稅收政策等。政策系統可以利用多種政策工具,如利用規制工具,針對我國法定節假日、假期的制度陳舊和缺位,立法規制節日、假日、假期,推行帶薪休假,排除影響人們休閑消費的時間障礙,促進休閑業發展。例如2012年新推出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對中秋國慶長假的休閑消費起到巨大促進。
3. 產業系統。
產業系統主要指休閑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可以借助私人市場(利用市場機制的運作實現休閑產業的發展目標)這樣的自愿性工具提高休閑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借助補貼工具(撥款、削減稅收、提供信貸、利率優惠等)鼓勵和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休閑文化領域,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休閑需求。例如江蘇省將創意文化等產業所得稅從25%降至15%,將網吧業營業稅從17%降至5%。南京市對新開辦的文化企業免稅3年,南京廣電集團3年退稅達3億元。僅2010年上半年,江蘇省財稅部門就辦理了156家文化改制企業的免稅。
4. 人才系統。
休閑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構建人才系統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信息與勸誡(通過廣泛宣傳,增強各類人才對休閑業的興趣,使人們認識該領域的發展前景),補貼(對特定人才做出獎勵,如“十一五”期間,江蘇每年拿出1億元資金用于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引進,其中包括休閑文化產業相關人才的引進獎勵),規制(如進行休閑產業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將參加休閑業相關培訓并獲得資格證書作為休閑服務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上崗基本資格,既滿足休閑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又保證休閑產業發展對人員素質提高的要求)等。
參考文獻:
1. 章海榮、方起東著. 休閑學概論.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1):85-89.
2. 佟兆廷. 探討江蘇省休閑業經濟結構調整構想與建議. 科技和產業,2008(8):9-12.
3. 陳宗元、錢晶. 科學發展江蘇休閑觀光農業. 生產力研究,2006(11):143-144.
4. 李蕓. 加強揚州休閑文化建設的對策.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263.
5. (英)史蒂芬·威廉姆斯著,杜靖川等譯. 休閑旅游邁克爾·豪利特,(澳)M·拉米什著. 龐詩等譯. 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環與政策子系統克里斯·布爾等著,田里等譯. 休閑研究引論.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218-220.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休閑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號:09EYD03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季玉群,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東南大學休閑文化研究所所長。
收稿日期:201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