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圣誕前去德國德累斯頓參觀大眾輝騰透明工廠時帶回一支象征德累斯頓800年手工制作歷史的鐵玫瑰,一直存放在我的書房博古架顯要位置上。8歲的兒子對那支玫瑰背后的故事充滿了好奇,一直想讓我帶他去鐵匠家去玩。
7月8日,我帶著兒子來到了德累斯頓,作為全球首輛輝騰3.0車主,我是應邀來參加當晚透明工廠每年一次的露天音樂會。兒子對廠房周圍濕地里的各種野鴨大感興趣,冒雨在水邊對鴨子拍了大量的照片。依依不舍離開水邊時,兒子問了句:“爸爸,周圍這么多野鴨子為什么不飛走?”我愣了一下,告訴他“你要自己觀察,自己找出答案!”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當晚的音樂會非常成功,我靜靜地聽著,即沉靜在音樂旋律的意境中,也時不時分神感嘆大眾與社區的和諧關系,又會回憶起兒時看露天電影的場景??而兒子則驚嘆雨后的草坪上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安靜地聽,他時不時抬頭向濕地方向望去,我知道他的意思,在耳邊輕言:“去看看吧!”兒子彎腰輕輕地離去,一會滿臉興奮地回來:“爸爸,野鴨子沒飛走,也在聽音樂會??”
兩天之后,帶著兒子驅車200公里,來到了鐵匠夫婦家,也是鐵匠的祖居地,德國東南部的一個叫松訥貝格(Sonneberg )的山區小鎮。對我們的到訪,鐵匠夫婦驚喜萬分!夫婦倆在他們巨大的花園里歡迎我們,鐵匠太太盛裝手捧剛從自家花園里采的鮮花,而鐵匠先生依然是他那身估計永不變化的裝束。接過花,讓兒子送上我們從中國帶來的禮物,便首先參觀他們的花園。雖說是在德國的山區小鎮,但這個花園也實在太大了,轉了20多分鐘也只是看了一部分,到處是果樹、鮮花,還有鐵匠太太種植的藥材園(鐵匠太太在中國學中醫,在當地有診所)。問了一下才知道,他們的花園面積竟達100多畝。
同行的在德國生活了20多年的翻譯史先生問鐵匠:“你們家在小鎮最佳位置上,這么好的土地,政府沒有打算?”鐵匠回答:“政府當然希望買去做市政土地。”史先生驚問:“為何不同意?由農地變市政土地升值巨大!”鐵匠言:“這祖居地是我父親的爺爺留下的,100多年了,除我太太種的那塊百草園,其他包括房子基本上都和我小時候一樣,我的工作室也都是設在老倉庫里的,我不喜歡改變什么,空閑時在花園里喝咖啡,和鄰居們交流,可以在草坪上騎馬,覺得舒服??”我忍不住問到:“你不同意賣,政府會怎樣?”鐵匠一笑:“我自己的土地,我不買,政府能怎樣?只能不斷地找我商量??” 晚餐也是在花園里吃的,鄰居聽說來了中國客人,帶著新烤的面包一同加入。兒子邊吃邊不時用英文和鐵匠太太交流,我則沉思在鐵匠為什么不愿變賣部分土地,比如賣掉十分之一的花園,足夠抵他20年的收入,鐵匠并不富有??按計劃,第二天是帶兒子跟鐵匠學打鐵。一進鐵匠那巨大的倉庫改建的工作室,兒子即被那眾多的工具迷住了。鐵匠居然不厭其煩的把兒子所有的問題一一解答了一遍。兒子穿上了鐵匠7歲小兒子的皮圍裙,手執一小錘,在鐵匠的指揮下,在鐵鉆上叮叮當當地敲打起那火紅的鐵塊,我則在一邊用相機記錄這一切??
第3天回德累斯頓的路上,兒子望著車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我則思索著鐵匠對未來打算的一番話:鐵匠有3個兒子,最小的兒子7歲,對鐵藝極感興趣,一到周末及假期就和鐵匠待在工作室里,鐵匠希望能將祖居及工作室完整地交給小兒子??正在沉思,一直看著窗外的兒子突然扭頭說到:“爸爸,回到北京后,你帶我再去打鐵吧,明年再來時,我要自己打一個東西給鐵匠叔叔看!望著兒子,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僅北京,偌大的中國在哪兒還能找到鐵匠鋪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