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日本教育制度的人都知道,在日本,大學之前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私立學校的教學水平要比公立學校好。日本社會競爭激烈,因此許多父母從幼兒園起就將兒女送往頂尖的私立學校就讀,到子女長大成人之前,花在教育的費用上亦相當可觀。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一類的公立名校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的聲譽,要想進入東大這樣的亞洲學府殿堂,除了需要具備很高的偏差值外,由于競爭激烈等原因門檻也相當高。
很多有能力的父母在子女升大學時依然選擇將其送往有名望的私立大學就讀,在那里他們的子女不僅可以接受堪比東大、京大等頂級名校的教育,還能為兒女將來的人脈拓展鋪下平坦的道路,因為這些學校中不只聚集了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更臥虎藏龍有許多財閥世家的后裔。
所謂“早慶同立”即為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同志社大學和立命館大學,并稱日本私立大學的四巨頭。位于東京的“早慶”盤踞關東,立地京都的“同立”則固守關西,其中同志社大學更被評為關西最好的私立大學。
1875年創辦的同志社大學迄今為止已有127年的歷史,同志社校名來自“集有相同志向者之結社”之意,學校以“努力追求、共同分享最高知識”為校訓,“塑造渾身充滿正義感(良心)的堂堂正正的人”為宗旨。創立人新島襄與福澤諭吉等人被并稱為明治時期六大教育家。學校最初于京都寺町成立時名為同志社英學校,僅有兩名教師和8名學生。次年遷址于現在的今出川校區。19世紀末,學校曾經數次改名。
1920年,原內閣制定的高等教育擴張政策首次在關西地區實施,學校得以升格為大學,同時開設了文學部、法學部、研究生學院和預科。現在,同志社大學是所擁有9個學部、12個研究科的綜合大學,校區也由最早的今出川校區拓展為包括京田邊校區、多多羅校區等在內的6個校區。
同志社大學誕生地的今出川校區,位于京都御所(明治維新前日本天皇的行宮)正對面的位置,擁有歷史上及建筑學上眾多重要的知名建筑物,其中5處建筑被選定為國家文化財產。京田邊校區的學生,在人口密度高的日本難得地享受到優美的教育環境。其寬闊的校園處于美麗的大自然之中,環境清靜適宜學習。
2006年,同志社小學成立后,同志社建立了可以從幼兒園一直讀到大學的全方位教育體系,也實現了創校人新島襄起初的夢想。2011年,同志社小學部開設了國際學院,從初級教育開始建立學生們的國際思想觀和國際化視野,同樣貫徹了“國際主義”這一建校的初衷之一。
學生們在同志社大學學習的同時也能深入感受千年古都京都的深厚文化底蘊和藝術傳統。清水寺、金閣寺這些名勝古跡將京都的韻味完美展現出來,祗園節、五山送火節等傳統民間節日更是只有在京都才能體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