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的運動
馬術起源于 12 世紀中期的歐洲王室,距今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從它誕生之日起,便流淌著高貴優雅的皇家“血液”。現代馬術起源于大不列顛王國,在那里,馬術是英國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運動,被視為英國最偉大的歷史文化傳統,被稱為“人類到目前為止能夠想象出的最驚險、最高尚和最驚心動魄的體育運動”。
從某種程度上講,馬術影響著歐洲整個貴族階層,是歐洲精英階層的必修課和重要資歷。自中世紀崇尚騎士精神直到今天,人類更加注重通過馬術表現其對自然的關愛和道德品行的提升。王室的出身,高貴的氣質,讓馬術這一狂野又浪漫的運動充滿了迷人的魅力,從陷入馬術迷情的貴族精英身上便可見一斑。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是位超級馬術迷,他在84歲高齡還參加了世界小型馬駕馭錦標賽。查爾斯王子像他的母親伊麗莎白女王一樣酷愛馬術運動,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馬球高手。女王的外孫女扎拉·菲利普斯日前也入選了英國奧運馬術代表隊,將代表英國參加倫敦奧運會。她的父親馬克·菲力普斯和母親安妮公主都是馬術好手。別忘了,英國女王自己也是一位狂熱的馬術迷,不僅經常扮成“村姑”觀看馬術比賽,而且擁有自己的馬術團,公開巡演。
美國第一劍客巴頓將軍,戎馬一生,對馬術瘋狂著迷。巴頓騎兵出身,愛好馬術,即使一身戎裝也透顯著濃郁的西部牛仔風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硬漢本色,迷倒了眾多俄羅斯女性,不得不承認,精彩的盛裝舞步表演,是他獲得女人們青睞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前總統里根、老布什卸任后,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在馬場上策馬揚鞭;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即使日理萬機,也每周一次定期為一家著名雜志撰寫馬評……
當“王者的運動”遇到“運動的王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不再僅僅發生在愛情里。
王者之戰
格林威治公園是倫敦最古老的皇家公園, 7月28日至8月9日,奧運會馬術項目的王者之戰將在那里上演。格林威治公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33年,1997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臺坐落在公園中,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便在這里誕生。格林威治公園中還有舊皇家海軍學院和國家航海博物館,它們與格林威治公園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由于有王者之戰,這里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戰場。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外孫女扎拉·菲利普斯此前為奧運出征積極準備,為此她缺席了英國女王登基60周年游船盛典。31歲的扎拉是一名優秀的馬術運動員,2006年奪得過馬術世錦賽個人冠軍。而倫敦奧運會,扎拉的奪魁之路并不順暢。
首先,她強大的德國對手并不打算輕易罷休。經驗豐富的羅梅克是這個項目的衛冕冠軍,這位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團體和個人兩塊金牌的選手,希望在自己50周歲的前一年再次贏得奧運會金牌。
另外一位德國選手米切爾·約格也是非常出色的選手,在2010年世界馬術運動會上,他以出色的表現奪得冠軍,這位歐錦賽和世錦賽的衛冕冠軍正在向他第一個個人馬術三日賽的金牌發起沖擊。
1956年出生的新西蘭名將馬克·托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三日賽騎手。1984年奧運會三日賽個人金牌,1988年奧運會三日賽個人金牌和團體銅牌,悉尼奧運會個人銅牌,北京奧運會團體第五名。
盛裝舞步團體賽,德國盼望著38年保持奧運不敗紀錄;障礙賽團體,美國向三連冠再發沖擊;障礙賽個人,加拿大名將渴望再次衛冕;三項賽團體,英國早已視其為囊中之物……
王者之戰,一觸即發。
劍客榮耀
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出現了擊劍課并有劍師講課。
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出現了榮耀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和高尚的品德代表著神圣和高尚。此后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作為騎士高尚情操的一種體現,擊劍是當時貴族子弟必修的格斗訓練。16世紀末,歐洲貴族決斗成風,20年間僅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決斗中喪命。一言不和,便以決斗決勝負,“我們去郊外吧”,成為人們最熟悉不過的挑戰語言。1776年,法國騎士圣喬治的劍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金屬網面罩,使擊劍告別了中世紀以來的流血和死亡,擊劍逐漸發展成優雅的現代體育運動,但比賽仍只在名門望族之間進行。1896年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設立了擊劍比賽,使它從此成為傳統競賽項目。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先生就是一位擊劍好手。
擊劍神秘又高貴的氣質,源于其流淌著西方騎士精神和東方英雄情懷的混合“血液”。西方的文學作品中,西班牙蒙面黑俠從天而降,依靠精湛無雙的劍術警惡懲奸,鋤強扶弱,“佐羅”的英名不脛而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王鬼魂所困,手持利劍,發誓復仇,在經歷痛苦的掙扎之后達成目標,卻也在致命的毒劍下犧牲;浪漫專情的羅密歐劍術了得,目睹好友被殺后勃然大怒,拔劍為朋友報仇雪恨,卻也在冥冥中注定了與朱麗葉愛情的悲劇結局。
劍術之美
擊劍講究靈活、節奏和計謀,在一攻一防之間,靈活的閃躲和刁鉆的進攻,完全是一場斗智斗勇的過程。作為歐洲古老的貴族運動,擊劍傳承下了它最有價值的東西。
禮儀:中世紀的歐洲,盛行決斗,決斗前雙方選定助手、證人,組成仲裁并由他們商定決斗時間、地點、武器,處理善后事宜。如果用劍決斗,交鋒前雙方要舉劍于眉間向對方敬禮致意,意思是“準備好了,開始吧!”,雖為生死之爭,也不失騎士風度。這些禮儀一直沿用下來。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投槍一起被列為騎士七種高尚的情操。
靈活:擊劍運動技術性強,手上動作變化復雜,步伐移動快而頻繁,參與者要在激烈的對抗格斗中,完成一系列攻防動作,并能將自身的力量、速度、柔韌性、協調性和智慧完美地結合起來,因而被譽為身體肌肉的下棋。
智慧:擊劍運動更是一項智者運動,在擁有一定身體素質之后,為了戰勝對手,在實戰中必須不斷分析對手,在緊張而激烈的對抗中,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對方的心理、格斗方式,找出其技術和戰術弱點,以此為依據制定自身的應戰方式,達到制勝目的。
正義:古代,決斗是相對公正的解決問題方式,也是英雄為民除害的行為,代表著正義和俠氣。現代,擊劍運動也因其這種特質被當今劍客、俠客所喜愛,代表著公正、地位和信仰。
美:擊劍還被譽為格斗中的芭蕾。身著雪白的劍服,頭戴威武的護面,手持閃亮的長劍,時而氣定神閑、淵停岳峙,以不變應萬變,以無招勝有招;時而動如脫免,快似離弦之箭,寒光乍閃之間,決勝于千里之外。
劍指倫敦
倫敦奧運會擊劍賽事于7月28日~8月5日在EXCEL體育館舉行,212名劍客角逐10枚金牌。
擊劍項目分花劍、重劍和佩劍三個劍種。三種劍都是鋼質劍身,一米見長。至于劍體形狀,從橫截面來看重劍為三棱形,其他兩種為長方形。重劍顧名思義重量較大,不超過770克,其他兩種劍的重量均不超過半公斤。花劍、重劍是刺擊武器,只有劍體最前端長約1.5厘米的劍頭部分刺中對手才有效,而佩劍刺中、劈中都能得分。
擊劍比賽的規則也很有講究。劍手必須擊中對方身體由金屬衣裹覆的有效部位才可得分。花劍有效擊中部位是軀干,不包括四肢和頭部;佩劍擊中有效部位是上身、面罩及手臂;而重劍擊中有效部位是全身。另外,花劍、佩劍比賽還講究擊中優先權,只有先發動攻擊而且擊中對手才得分,被攻擊者必須先做出有效防御動作后再進行攻擊并擊中對手才有效。
中國擊劍隊是世界劍團的一支勁旅。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欒菊杰在女子個人花劍項目上奪得一枚金牌,這是奧運史上首次由亞洲人打破歐美選手的壟斷。但自此之后,中國劍客們奮斗了20年,卻始終未能重現輝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擊劍隊的完美發揮,徹底改變了世界劍團的格局。倫敦奧運會,中國擊劍隊派出男、女選手共計16人,在9個項目中對獎牌發起沖擊。其中,最具冠軍相的女重和男花將承擔國人希望。老將李娜領銜的女重倫敦誓奪金牌;“第一劍客”雷聲作為中國男花新一代領軍人物,將沖擊個人首冠;北京奧運會上一戰成名的仲滿,不僅打破了24年來擊劍項目無金牌的尷尬,更是成為中國男子擊劍歷史上的首位奧運冠軍,如今已身為人父的他卷土重來,承載的是英雄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