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和諧發展與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并將人才規劃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統籌考慮。目前,人才規劃實施管理工作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規劃在政府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也是各級政府關注的重點。人才規劃容易流于形式,流于靜態管理,本文從動態管理的視角,提出加強政府人才規劃實施的動態管理,應做好目標落實、跟蹤評估、調整修訂等三個方面的動態管理機制建設工作。
一、健全規劃目標落實的管理機制
各級黨委與政府要把人才規劃的實施管理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統籌協調,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和督促檢查制度。健全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分年度抓好規劃目標任務的落實,使規劃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保證重點目標、重點任務的完成。
(一)分解量化目標、任務
實行規劃分級負責制。研究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及年度實施計劃,搞好規劃與年度計劃的結合。制定規劃任務分解書,明確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將目標任務分解、量化到各相關職能部門,明確牽頭部門、協同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即責任到部門、責任到人。按時間節點要求,分階段推進,出階段性成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切實推進規劃的落實,確保規劃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建立責任制度,納入年度考核
建立規劃實施考核機制。推進規劃實施應有一個好的考核機制作保障,要把實施規劃作為各級黨委與政府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指標體系,建立“第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考核制度,確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體到位、責任落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建設,建立規劃執行的問責機制、協調機制和行政效能監察機制。
(三)注重規劃實施的督促檢查
明確規劃監督主體。總體規劃由各級黨委組織部門、政府人社部門監督實施,專項規劃由規劃主管部門監督實施。實行經常性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督查落實制度,在規劃實施督察過程中,及時通報有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推動規劃實施。
建立項目運作激勵機制。召開規劃實施交流會,及時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和做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規劃實施的有效途徑,對在實施規劃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宣傳,給予表彰。
二、加強規劃跟蹤與評估的工作機制建設
人才規劃實施的跟蹤與評估包括日常追蹤、年度小結、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規劃實施的跟蹤與評估工作由該規劃的主要編制部門組織開展,吸納有關部門參與,也可以委托其他社會組織或中立的獨立機構進行評估。應建立健全規劃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過程中的跟蹤、反饋、調整機制。
(一)加強規劃跟蹤與評估的管理
明確規劃跟蹤與評估主體,原則上各類規劃應由規劃編制部門與上級主管部門負責跟蹤與評估工作。應大力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定期通報、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制度建設,有計劃、分階段地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督促檢查,重點抓好中期評估和年度評估。對各單位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及時總結規劃實施效果,研究分析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工作改進建議及年度計劃調整建議,并根據未來環境變化和規劃實施進度情況適度修訂規劃內容,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指導性。
(二)跟蹤與評估的方法
1.定期組織部署。規劃跟蹤與評估可分為日常跟蹤、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應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跟蹤與評估工作同步進行。原則上規劃跟蹤與評估工作由規劃發布部門組織開展,各相關部門分工協作。開展規劃跟蹤評估工作,可對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執行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綜合評價實施效果,也是對規劃期內人才事業發展進程的總體判斷和各相關部門履行職責的督促與檢查。
2.確定評估重點。依據規劃目標任務要求及年度實施計劃,確定評估重點。評估應根據規劃要求,對照規劃任務分解書確定的職責開展。如規劃中的預期目標完成情況,約束性指標、量化指標的實施進展情況及配套政策支持進展情況等,要緊扣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突出政府履行職責的情況。
3.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制定規劃評估指標體系,目的是為了摸清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現狀,做到“心中有數”,進一步增強規劃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規劃評估指標體系應反映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反映規劃實施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新變化、新特點以及新成效,促進各級黨委政府制定符合實際的規劃、政策,發布信息,調控配置,充分開發人力資源。建立科學合理、完善規范的規劃評估指標體系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必須在實踐中經受檢驗,不斷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與時俱進的精神,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新情況,不斷修正完善規劃評估指標及評價標準,開展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統計工作,使之在規劃評估中發揮積極作用。
4.開展專家評估。由規劃評估主體組織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學者參與評估論證,廣泛聽取專家意見,應客觀評價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等落實情況,評價判斷規劃實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根據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提出進一步推動規劃實施的對策建議,形成評估報告并由評估主體匯總上報主管部門。
5.委托第三方獨立評估。由規劃評估主體組織邀請國內外獨立的相關機構參與評估,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并由其提出獨立的分析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由評估主體匯總上報主管部門。
(三)跟蹤與評估的程序
1.跟蹤與評估的主體。為保證規劃實施跟蹤評估工作的連續性與規范化,應明確規劃評估主體。原則上各類規劃的跟蹤與評估工作由規劃發布部門負責。規劃發布部門牽頭組成評估小組,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要求,協調配合,各司其職。
2.跟蹤與評估結果的歸納、匯總。評估工作結束后,須根據評估結果,形成評估報告。報告可包括如下內容:①目標和任務的完成情況;②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及主要成效;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④評估結論及對今后發展情況的預測;⑤結合新形勢,提出需要調整的內容、發展思路與對策建議。
3.形成評估報告并上報。評估報告經評估主體匯總后,應送規劃發布部門參考、采納,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三、建立規劃調整修訂的管理工作機制
應適時對人才規劃進行調整和修訂。規劃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要形成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經論證后由規劃評估主體報規劃審批機關,作為對規劃進行調整修訂的重要依據。經評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修訂時,或當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規劃已明顯不適應形勢時,應及時對規劃進行調整和修訂,并由原規劃編制單位提出調整修改意見,按照原審批程序報批和公布。
(一)適時對規劃進行調整修訂
經評估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對規劃進行修訂的,規劃編制部門應當提出規劃修訂方案(需要報批、公布的要履行報批、公布手續)。總體規劃涉及的特定領域或區域發展方向等內容有重大變化的,專項規劃或區域規劃也要相應調整和修訂。
(二)調整修訂的依據
1.根據國家新戰略、新政策進行調整。一般而言,人才規劃的規劃期短則3年,長則5年,也可能超過10年。因此,規劃的實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樣長的時期內,規劃實施的外部環境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規劃期內國家的發展戰略、政策法規出現新的重大調整,那么,人才規劃必然要進行調整,以保障國家新戰略、新政策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2.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進行調整。人才規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子規劃,應服從并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當經濟社會發展出現重大變化時,人才規劃就應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障人力資源開發、管理、配置等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根據規劃評估報告進行調整。人才規劃作為一項規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規劃的實施環境則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就需要對規劃的實施進行跟蹤與評估。當評估結果出來后,應根據評估中發現的問題,適時對規劃進行必要的調整。
(三)調整修訂的程序
1.調整修訂的主體。明確規劃調整的主體,原則上應由規劃編制部門根據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修訂。
2.調整修訂的論證、審批。當規劃經評估或其他原因需要進行調整修訂時,規劃編制部門要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調整修訂后的規劃進行論證,多方征求意見。調整修訂的規劃通過論證后應報原審批機關批準。
3.調整修訂后的發布。調整修訂后的規劃自獲得批準后30天內應及時發布。
(作者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