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秋白是江蘇常州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五四運動爆發后,大學者瞿秋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了他短暫而悲壯的一生。1935年,瞿秋白在一次轉移中與敵人遭遇,經過激戰后被俘。臨刑前,他背手挺胸,面帶笑容,堅信子彈奪去的只是他的生命,無法剝奪他圣潔的人格。
瞿秋白風度翩翩、多才多藝,特別有人格魅力。著名作家丁玲回憶道:“最好的教員是瞿秋白……他講希臘、羅馬,講文藝復興,也講唐宋元明……他把我們當作同游者,一同游歷上下古今,東南西北。”
瞿秋白能寫詩填詞,在書法、繪畫上也頗有造詣;他還是個翻譯家,翻譯過許多俄國文學家的作品;他又是位出色的文藝批評家,最早對魯迅雜文的價值進行了系統的論述。瞿秋白和魯迅的友誼更是為世人所稱道,魯迅曾給瞿秋白手書一條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瞿秋白從小就喜愛顏體書法。有一次,瞿秋白見自己的親戚——著名書家莊蘊寬的魏碑寫得很好,就專心向他學習臨摹北魏“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書法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的神韻。瞿秋白在臨摹時刻苦認真,因此他后來的書法一直保留著魏意風格。
書法與篆刻不分家。瞿秋白的石章刻得非常好,有霜、爽、秋白、梅影山人等多枚圖章。瞿秋白在繪畫藝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山水畫。他父親瞿稚彬,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畫家。瞿秋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親自教他畫山水畫。
瞿秋白,生時是堅定的布道者,死時是從容的殉道者。他的才情和精神永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