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
5月16日至19日,為期四天的青島市“道德大講堂”公益論壇在亨達工業園員工活動中心熱烈舉辦。
司法部原部長、黨組書記高昌禮,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劉寶蒞,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紹軍,青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溱,即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贊松,青島市文明辦副主任于福山、韓大鈞,即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衣立淵,青島道德大講堂組委會主任、亨達股份董事長王吉萬,亨達股份總經理單存禮等領導參加了開幕式。
“道德大講堂”公益論壇的主題是“和樂人生、和睦家庭、和諧社會”。此次大講堂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孝文化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青島亨達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暗赖麓笾v堂”公益論壇為期四天,青島市各區市、各市直單位負責人和骨干工作人員,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領導、全國道德建設熱心人士1200多人,以及亨達股份員工等2000余人參加了“道德大講堂”。
開幕式上,高昌禮、李寶庫、胡紹軍為青島亨達“道德大講堂”揭牌,并向青島市首批“道德講堂”示范點授牌。青島亨達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市南區珠海路街道汕頭路社區、青島明珠國學專修學校等16個單位成為青島市首批“道德講堂”示范點。即墨市委書記劉贊松,青島市文明辦副主任于福山、韓大鈞,即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衣立淵等領導為青島市“道德講堂”義工講師團老師頒發聘書。青島市一直在弘揚傳統文化、進行道德宣傳的姜匯峰、葛樹榮、劉克成、劉芳、侯峰、單玉萍、李文硯、馬宣、于秀珍、遲升杰、劉常愛共11名老師被聘請為青島市“道德講堂”特聘講師。
有相關人士對這次大講堂進行了總結:舉辦規格高,規模大,由市委宣傳部主辦、企業來承辦,是全國道德講堂出席老領導最多、老師最多、師資力量最強,影響最大的一次,通過大講堂,在全市乃至全國,掀起了道德教育的熱潮,讓更多人特別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通過分享學習,明白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了解了承辦道德大講堂的緊迫性重要性。
作為“青島市道德大講堂”的具體承辦方,亨達股份公司調動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熱情投入,活動舉辦的四天里,熱烈有序的氛圍充斥著亨達工業園。
送走參加論壇的客人,亨達股份董事長王吉萬即致電給本刊記者急于分享他關于此次活動的感受。
民企的社會責任感
剛剛走出道德大講堂現場的王吉萬依然有些沉浸在現場生動分享的情緒里,他對記者直抒胸臆:作為一個企業,如果單單從商業模式從企業廣告的角度來考慮,我不會來做這個傳統文化的大講堂,因為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財力。
按照王吉萬所言,亨達之所以如此投入和來做“道德大講堂”,是源于一個民營企業對“一個國家財富積累了,但是道德滑坡了”現狀的社會責任感與危機感,他認為,一個有信仰的,有責任心的,有境界的企業家,就應該大張旗鼓地推廣這種重塑道德的社會責任。他的亨達要做的其實很單純,就是企業在經營好產品依法納稅的同時,把自己的員工培養成有道德的人,并且積極地刻不容緩甚至迫不及待地向全社會推廣道德教育的價值觀,這不叫包裝,這是一個企業在做實實在在的事?!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人的終極價值觀,王吉萬說。
在王吉萬看來,作為一個企業,亨達能承辦青島市道德大講堂,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亨達本身成為了一個傳統文化踐行的樣本,亨達團隊為傳統文化貢獻了生動寶貴的案例。
王吉萬解讀道德文化大講堂的一個細節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道德大講堂中,社會各界有400多義工參與到活動中來,年紀最大的義工接近70歲,年紀最小的是正在上四年級的小義工,他們每個人都對人九十度鞠躬來招呼致意。王吉萬說,對義工你們會怎么描述?在道德大講堂中,我們一律稱呼義工為義工老師,為什么如此稱呼?因為臺上老師在講,用語言分享,而臺下的義工老師在用行動踐行傳統文化,其作用一點不亞于臺上老師,聽和看,二者在講堂現場共同構筑起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善、愛、恭敬和感恩的氛圍,這就是所以義工為什么要稱呼為老師,而不能把義工當成簡單的免費服務人員,一定要從道德和信仰的境界來定義并要求我們的義工,王吉萬在內部總結時說。
尊重每一個個體,即便這個個體是以最瑣碎的勞作方式在付出,這或許正是道德育人的樸素意義所在。真正的道德育人絕非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摘別人,而正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感恩別人的每一種付出。
傳統文化踐行樣本
作為一個崛起于即墨的民營企業家,王吉萬將自己歸到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時間序列,隨著時空的推移轉換,他越來越意識到,置身于當今這個復雜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管對于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一種內在的支撐力來使自己得到持久的發展。
創建于28年前的亨達,自創建之日起,即在不自覺中踐行著傳統文化,從2010年末更加明確地開啟了在企業內推廣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作為企業文化靈魂、以道德育人再造企業的企業文化自覺與實踐歷程。從自覺不自覺間踐行到深刻發現傳統文化教人育人的魅力,王吉萬有種豁然開朗的喜悅。
想到就做。
從2011年在企業內部大張旗鼓地提出踐行傳統文化,亨達體現了強大的執行力。因為良好的傳統文化的基礎,堅定的認識和決心,不遺余力的執行力,亨達打造了—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傳統文化踐行樣本:
環境育人。投入巨資建設了2萬多平方米的圣賢園。圣賢園內塑高9.5米、重千噸的孔子圣像、道德墻、《論語》、《弟子規》等彰顯古圣先賢經典石書;建有可容納3160人的職工文化活動中心和容納1760人同時就餐的職工餐廳,生產車間、員工公寓等所有員工工作和生活的場所裝飾有為人處事的經典格言,播放善音雅樂,教唱孝親歌曲,為員工營造了一個溫馨、親善的學習氛圍。
教育化心。成立亨達中華傳統文化大講堂,每月舉行一次,全員參加,邀請國內著名傳統文化老師進行授課;創新班前會形式,每天早上進行半小時傳統文化學習,長時熏修;成立亨達義工團,定期在企業內外進行義工活動,就像青島微塵精神一樣,成為一座無形的道德豐碑,影響著、改變著更多的人。
典型示范。通過傳統文化學習,亨達股份涌現出許多優秀典型:昔日網吧少年變為十大孝子的遲升杰、流浪七年轉變回家的浪子劉常愛、愛心使者肖愛連以及由落后線變標桿線的成型H科、產量翻番的成型A科等,共計538個典型個人與團隊,將這些典型組成宣講團在員工中進行宣講,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目標落地。亨達股份將中華傳統文化的推行作為一把手工程,公司董事長親自抓,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規劃制定了《亨達中華傳統文化五年規劃》,將傳統文化學習與經營業績有機結合,每月進行評選與激勵,保障目標落實。
踐行傳統文化的效果讓發起人王吉萬驚喜地稱有幾個沒想到,沒想到員工轉變這么大,不少的問題青年有了天壤之別的轉變,道德教育有這么大的魅力!
但王吉萬深知這場文化轉型能走多遠要先看這個企業領頭人自身的決心和行動。在企業內部,王吉萬提出了一個自我鞭策的口號:踐行傳統文化,董事長不讓一名員工掉隊,董事長自己首先不能掉隊。王吉萬的妻子,亨達股份技術研發中心顧問單玉萍更是積極去各地義務講課,弘揚傳統文化,面對道德滑坡,她感到十分痛心,緊迫感與責任感使她將義務道德宣講作為她今后工作的重點。
在亨達成立27周年慶典上,王吉萬自掏腰包拿出500萬元成立愛心基金,用于獎勵那些力行孝道有愛心的員工。
王吉萬自己還非常投入地挖掘了多個傳統文化踐行的典型。比如他給記者講述的“10雞蛋和1000F雞蛋”的案例。亨達某車間主管譚啟艷,為了趕制一批外銷貨物,員工們晚上通宵加班,主管譚啟艷自己花錢買了10斤雞蛋,回家煮熟了,每個員工分兩個雞蛋,王吉萬知道后,在會議上高度評價她的用心與責任,獎勵給她的團隊1000斤雞蛋,并讓文化中心和工會專車送到,并送去兩個小節目,這是個駐地在下面鄉鎮的亨達公司。王吉萬說就是應該大張旗鼓地獎勵那些有責任心有愛心的員工,樹立典型。
踐行傳統文化讓亨達自創業伊始的“家文化”體系更加趨于完善:構建員工幸福之家、企業和諧之家、祖國昌盛之家,并且把這三家的概念外延到愛黨愛國愛社會,愛己愛家愛企業。王吉萬尤其提出要幫助員工發展成為兼具四種素質的人:完善待遇保障機制把員工當家人,健全民主參與機制視員工為主人,強化教育培訓機制助員工為能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助員工為賢人。他說,亨達的理念或者夢想就是:讓員工在企業享受家庭般的溫暖,學校般的教育,公務員般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