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的甲骨文字形,描繪的是高腳杯的樣子,古代指盛食物用的器皿。
“豆”的上下兩橫像豆莢殼,中間的“口”字像豆子。豆是豆類植物的總稱,我們生活中常見常食用的有很多,如豌豆、毛豆、紅豆、刀豆、綠豆、黑豆等,你都認識嗎?
豆類植物的秸稈稱為“萁”,關于“豆萁”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曹操的兒子曹植聰明伶俐,十歲時就能作詩,深得曹操寵愛。曹丕對弟弟曹植的才能很妒忌,總想辦法把他除掉。曹操死后,曹丕稱帝(魏文帝)。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朝廷上走七步之內就作出一首詩來,否則就殺掉他。曹植走了兩步,略加思索,就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稱這首詩為“七步詩”。意思是說: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后,留下豆汁做成羹,把豆渣壓干做成豆豉。煮豆子用豆桿來燒火,豆子在鍋中哭泣著,本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么相煎得這么殘酷和急迫?曹丕聽了后,受到觸動,覺得自己對弟弟太過分了,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再加上老太后干預,曹植終于逃過殺身之禍。后人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了一個成語“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爭,內部相殘。
豆蔻是一種常綠草本植物,長得很像芭蕉,果實是扁球形,種子的香氣濃烈,果實和種子都可以做藥。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在《贈別》一詩中寫道:“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后來,人們便用“豆蔻年華”形容少女的妙齡。
怎樣寫好“豆”字呢?
上收下展字形長,
下橫長長托得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