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無限: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
9月,在綠色和平、全球風能理事會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等機構的支持下,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布了《風光無限——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在中國風電的轉型時期,對風電發展進行回顧與再認識。
風電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最具規?;_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根據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GW,形成海上風電產業鏈。2015年后,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規?;l展階段,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將達到30GW,但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重重困難。
中國化工業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
9月16日,畢馬威中國發布了報告《中國化工業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列舉了中國化工行業正面對的挑戰,以及逐步普及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畢馬威是一家網絡遍布全球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提供審計、稅務和咨詢等服務。畢馬威中國在中國設有13家機構,專業人員約9,000名。
在這份報告中,畢馬威中國認為,中國正嘗試從重型工業模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在未來幾年,化工業將會面臨嚴峻挑戰,但發展前景仍較為樂觀。報告將提供中國化工業發展的最新資訊,并從行業戰略的角度出發,探討可持續發展等議題。
畢馬威中國合伙人兼中國及亞太區化工業主管諾伯特 (Norbert Meyring) 指出:“即使環球經濟放緩,我們仍然看到中國化工市場的發展機會?!?/p>
中國可持續發展回顧和思考1992-2011:
民間社會的視角
9月18日,《中國可持續發展回顧和思考1992-2011:民間社會的視角》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由創綠中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和中國國際組織民間合作促進會6家本土NGO共同發起。報告由25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作者參與撰寫,從民間社會觀察者的獨立視角回顧中國20年可持續發展和民間參與。報告采用訪談、口述史的方式記錄100位來自政府、企業、社區等利益相關方對中國和世界20年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并提出 民間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建議。
宜居北京騎步走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北京自然之友與STC(Smarter than Car)合作撰寫關于北京自行車騎行狀況的分析報告《宜居北京騎步走》。該報告從宜居、低碳的概念入手,通過分析奧運后北京城市交通規劃的變革、自行車出行的優勢和劣勢、國內環保組織的行動、自行車在北京低碳出行策略中的現狀,以及國內外趨勢和 案例,并給出一系列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