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是安靜而平和的,在很多年里,他只是一個家庭主夫,邊捏著飯勺邊想著劇本。也許是太多的瑣事、太小的空間,讓他的內心可以很好地沉入一個適當的位置。他考慮的問題的確很多,東西方的距離和相通,人性的兩面,相對論,乃至武俠的溯源……這些,構成了《臥虎藏龍》。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他遠遠比一個中國導演能拍出的武俠更武俠,又或者說,這根本就不是一部武俠片。即使李慕白穿梭在竹林中的衣角,也是一個開在手中的故事。
故事從一把劍開始,失劍,盜劍,奪劍。一場武林的紛爭不過為了引出一個叫做玉嬌龍的女孩子。很可笑的是,她根本不是武林中人,而是一個官宦子弟。她美麗,高傲,任性,倔強,當然也夠單純。她是獨特的,她的存在對于片中的其他人來說都有一個牽制的作用。在她的身上,李安放置了種種模糊而深沉的情緒,她永遠帶著問號出現,且沒有結局。
如果有人問我,《臥虎藏龍》最終想表達些什么,我會說,是感情。
李慕白,俞秀蓮,玉嬌龍,羅小虎,他們的生死全都維系著一種或多種感情的存在。在片中,“江湖”的基本要素被有意識地忽略。碧眼狐貍與李慕白的仇恨,玉嬌龍與碧眼狐貍的師徒關系,青冥劍最終的歸處,導演都處理得異常簡單。剩下的,除了感情,還有什么呢?
李慕白對于俞秀蓮的愛,穩重自持中有無奈;羅小虎對玉嬌龍的愛,激烈張狂中有憐惜。無論是殺氣騰騰的酒樓激戰還是清新優雅的竹林追逐,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情感的看法——也是李安的看法。這其中最糾結的就是李慕白對玉嬌龍的愛——這個歷經世事的老男人對一個年輕女子的最單純的憐愛。
他是得道的俠士李慕白,而她只是個不肯聽話的年輕女孩。在他和她的對立中,一切的勝負被掂量得如此清楚,可是迎著她無比倔強的眼睛,他早已失卻勇氣和高傲。當李慕白面對玉嬌龍的時候,他是有迷惘的,玉嬌龍是他人生的顛覆,是命里注定的劫難。
其實,李慕白早已預見到自己的悲劇。即使沒有為救玉嬌龍而中毒,他也無法逃脫這屬于命的悲劇。為兌現自己對俞秀蓮的愛情,也為了把玉嬌龍拉向自己所希望的軌道做最后一次努力——這兩段只有絕望的愛情,讓他感覺自己除了用死亡來證明和擺脫,別無他法。屬于他的人生是師傅教他的退讓和成全,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選擇成全。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李慕白的死直接導致玉嬌龍放棄了羅小虎而追隨李慕白而去。其實對玉嬌龍而言,此時她已經陷入了對自己的懷疑和質問中。她早已不是那個可以在大漠無所顧忌地與小虎私定終身的玉嬌龍了。李慕白的目的達到了,玉嬌龍終于看清了自己,但不是李慕白所謂的“道”,而是生命的無望。
李慕白和玉嬌龍仿佛命運掌心上兩條不同方向的生命線,在交錯的時候選擇終結。起初看這部電影,會很容易地覺得李安是在恰到好處地向全世界宣傳中國的儒、道精神,李慕白的舉手投足,無一不透露出這種精神的神髓??墒?,李慕白與玉嬌龍的交集卻跳出了這個圈子,把影片本身的意義提升到了人性與命運的高度。
不難看出,李安是個宿命論者,他的悲劇情結幾乎蔓延在所有的電影中。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人們說明一個潛在的規則和一個注定的結局:在命運的輪盤中我們是沒有錯的,可是我們不得不承擔屬于我們各自的原罪,無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