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個IT峰會上,面對與會代表從各個側面詮釋云計算概念的火爆場面,新華都總裁唐駿卻大潑冷水,揶揄云計算是一種商業炒作,讓人大跌眼鏡。
這幾年,炒作包括云計算在內的新概念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時尚。新概念在給我們帶來新思維的同時,也產生海市蜃樓般的幻影,跟著新概念走,有餡餅,也有陷阱。
時下,名目繁多的新概念正成為中國市場的新鮮名詞。房地產開發商以低碳新概念炒作樓盤,服裝商以負氧離子束身新概念推銷內衣,生產塑料水杯的廠家以堿性還原水新概念作誘餌哄騙消費者,普通的電視機也以互聯網互動新概念招搖過市,連風投也靠炒作新概念放大投資效應。一時間,新概念的標簽滿天飛,似乎一切都已過時,我們正步入時髦的新概念時代,新概念好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不可否認,社會需要新概念來推進,時代需要新概念來引領。每一次商業大潮到來前夕,必有新概念呼風喚雨。
不過,新概念倘若被人“綁架”,又成禍端。這是個創新的時代,又是個浮躁的時代。當新概念被浮躁的人群用來牟取商業利潤時,就嬗變成釣魚的誘餌。比亞迪就是打著這個時代烙印的公司,在高揚新能源創新旗幟的同時,又陷入新概念的浮躁泥潭,最終近乎一枕黃粱美夢。
2008年4月21日,涂著“新能源新動力新概念”綠色宣傳標志的比亞迪E6在北京車展亮相,這是比亞迪首款純電動汽車。挾著新概念的大風,比亞迪似乎奪得了市場的先機。
雖說憧憬很豐滿,可現實卻十分骨感。電動汽車與石油市場相生相克,有著一衰一盛的關系,有著一枯一榮的反襯,而近年來石油價格并沒有如人們想象那樣持續上漲,電動汽車因此失去了市場剛性需求的支撐,如大家閨秀一樣,好看而不好嫁。比亞迪E6就遭市場冷遇,2011年1~9月份的實際總銷量不過263輛。
而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的政策舉棋不定。已胎動數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至今尚在腹中孕育,說明高層對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路數尚未成熟。在比亞迪熱炒新概念的喧囂中,股神巴菲特的加入,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名人效應確實為比亞迪增添不少風光,但泡沫很快就破滅,與2009年10月23日比亞迪在港股市場最高點88.4港元相比,2011年8月28日僅為15.98港元,縮水80%。
比亞迪走過的彎路證明,別拿新概念來炒,別把新概念當做商業噱頭來玩,畫的餅不能充饑,踏踏實實做自己眼前應做的事,莫被新概念牽著鼻子走而墜入新概念的“云里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