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創始人托馬斯·安爾瓦·愛迪生在《他們不懂得思考》的著名演講中說道:“為什么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一生都碌碌無為,一無所成?因為他們沒有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大腦就像人的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煉變得越來越發達。只要你肯花一點力氣、付出一點汗水去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你的大腦就會變得越來越靈活。我打算在我的工廠里所有的地方都掛上標語牌,寫上這樣的話:‘世界上不存在不經過思考就能唾手可得的解決之道?!覀兡苷业綐啡さ姆绞蕉际且粯拥?,那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一個人如果沒有勤于思考的習慣的話,他就失去了人生最大的樂趣。而且,他的損失不僅僅是失去人生中最大的樂趣,還有更大的損失,那就是,他永遠都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才華。人類取得的所有進步,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思考?!?/p>
黑格爾在談到哲學的特點時認為,哲學是研究思想的思想,研究認識的認識。這話聽起來真是令人感嘆。只有世界級的思想大家,才能說出這樣的語言。只有說出這樣的語言,才配稱得起世界級的思想大家。
企業家要具有哲學的思辨,就是在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之下,在企業家經營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對企業經營管理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掌握企業發展的正確方法,從而來指導企業經營的實踐,推動企業發展
當以思想馭企業
中國的先哲說:“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福布斯雜志的創始人 B·C·福布斯說:“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嚴謹的思考,我們是否記得這個最樸素、最基本的事實?不僅只有成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成為現實之前,都是在某些人的頭腦中以思想的形式存在的?!边@兩句話相距2000多年,但異曲同工,不謀而合。
企業家為什么要強于哲學的思辨?
首先,思維能力是企業經營過程中最為寶貴但又常常是開發得最為欠缺的資源。企業平庸和卓越反映在它的經營成果上。但經營成果的背后是人,是人的思維模式。平庸的大腦是不會經營出卓越的企業的。所以,企業要取得成功,不但在于他怎樣行動,更在于他怎樣思維,行動是思維的附屬物。一個企業,需要各種各樣的能力來支撐,但所有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哲學的思辨能力。其他能力是目,哲學思辨能力是綱 ,綱舉才能目張。
其次,思維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由于工作的關系,同全球一些優秀的企業有許多接觸。我常常感到,我們中國的企業,同世界優秀企業的差距,不但表現在產品、技術等等上,最為巨大的差距,表現在我們的思維上。這種差距的改變,大概需要一定的時日,這種思維模式上的差距不改變,走向世界就是一句空話。所以,追求卓越的企業經營管理業績,首先要從追求卓越的思維開始。
其三,思維的平庸和停滯,是企業的大敵。因為平庸的思想只會產生平庸的行為。思維的停滯,只會使企業的生命停止?;剡^頭來看看那些失敗的企業,無一不是由于自己思維上出現了大的問題,而導致企業生命的終結。這就像《高效經理人的八個思維原則》一書所講:當你看這部書的緒論時(大約9000字),就有超過46家企業停止營業,3家企業申請破產。一天之內,超過2131家新企業遭受相同的命運。
須生“慧眼”破“無明”
慧眼,是佛家語。佛家把信眾對于世界的認識能力分為五個階段,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垩厶幵诔蔀槭ベt的階段。它的特點就是能看破假象,識得真空。我們強調慧眼,講的就是企業家要全面、客觀、準確地看待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就是要能夠正確地把握企業經營管理的本質和企業成長發展的規律。就是要對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對企業的競爭對手,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等重要和關鍵的問題有一個不帶主觀臆測的、客觀準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世界,是正確地把握世界的前提。
要使企業健康的成長,就要破除“無明”。因為對于企業來說,錯誤的成長比不成長還可怕?!盁o明”也是佛家語。佛教講“因緣”,十二因緣的內容中,“無明”是第一條。“無明”是萬惡之首。佛家的話講,“無明”就是由于“我執”——固執的堅持自己的主觀見解,而造成的主觀和客觀相背離,認識和實際相扭曲的心的迷暗無知,不明事理,因而也不能得到對于世界的客觀的正確的認識?!盁o明”帶來的后果就是由此而產生種種錯誤的行為。處于“無明”狀態進行企業的經營管理,就是“盲人騎瞎馬,月半臨深池”。就是靠“瞎貓撞死耗子”,夢想僥幸的成功。這是許多企業遭遇失敗的根本原因。有的心理學家斷言:人們決策方面發生的錯誤,90%都是由于認知方面的問題而產生的。
在破除“無明”中,有三個問題對于企業家的認識和判斷是最為重要的:一是行業的發展規律,背離了行業規律是最可怕的錯誤,因為這是“南轅北轍”的自我毀滅;二是自己企業商業模式的選擇。商業模式決定企業的成敗,路徑錯了,目標也就失去了意義;三是客戶的消費要求。這三點常常決定企業的決策是否有效,決定企業的運營是否成功,因此企業家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判斷是否正確,將決定企業的命運。企業家要根據這些情況,制定正確的,符合企業發展實際的目標和思路。如果不是這樣,戴著有色眼鏡看企業,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憑自己的想象和愿望去經營和管理企業,勢必走彎路,遭遇失敗。這樣的結果慘不忍睹,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我們強調企業家要改變“無明”狀態,事實上這是極艱難的事情。有時候,人們常常在重復自己或是別人已經犯過多次的錯誤。屢勸不聽,屢教不改,盡管自己和別人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可仍然有人不斷地重蹈覆轍。這就是頑冥不化。
企業家在經營中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市場和客戶,是企業成敗與否的唯一評判者。由“我執”而帶來的“無明”,是企業經營中最可怕的敵人,最兇殘的殺手??追蜃永舷壬缭趦汕灏俣嗄昵熬透嬖V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蔽覀兘裉煊卸嗌偃艘源藶檎胬恚看蟮絿?、政黨,小到企業、個人,所犯的錯誤常常源于一個最簡單,但卻又不斷在被復制的模式——以無知為知。
唯有洗心能革面
峨眉山洗象池有一副對聯說:“唯有洗心能革面,雖非造極已登峰?!边@副對聯一看就是佛家人語,但看后卻給我很深的感觸。做人要洗心革面,不斷成長進步。做企業也要日新月異,如古人所言,“茍日新,日日新”。只有洗心,才能革面。心是重要的,是起決定作用的,佛教講“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恒沙功德,總在心源。”改變了心,才能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
怎樣改變心,從實踐中來,日本的企業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不但在企業的經營中創造了奇跡,而且通過自己的經營實踐,創立了自己企業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在談到企業經營需要哲學時講道:對于企業,有三個理由說明經營哲學不可或缺:
第一個理由,所謂哲學,首先是經營公司的規范、規則,或者說必須遵守的事項。經營公司無論如何都必須有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規范規則或事項,這些作為“哲學”,必須在企業內部明確地確定下來。
第二個理由,所謂“哲學”,它用來表明企業的目的、企業的目標,即要將這個企業辦成一個什么樣的企業。同時這種“哲學”還要表明,為了實現自己希望的、理想的企業目的,需要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因此,這種哲學在企業經營中必不可缺。
第三個理由,這種“哲學”,可以賦予企業一種優秀的品格。就像人具備人格一樣,企業有企業的品格。企業經營需要非常優秀的哲學,就是因為這種哲學可以賦予企業優秀的品格。
稻盛和夫正是在這樣的企業哲學的指導下,在經營上創造了奇跡。從1959年開始,40多年來,他創立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這兩家企業合并銷售額規模達到4.7萬億日元,利潤逼近6000億日元。2010年,他應日本政府邀請,在退休3年后,以78歲的高齡,再次出山,擔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僅僅10個月,日航就大幅度地扭虧為盈,創造了日航歷史上的1580億日元的利潤。
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企業經營者,必須把握企業所處產業的發展規律,把握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打造自己企業的文化體系,形成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培育自己企業的管理特色,一句話,必須具有極強的哲學思辨能力,必須打造自己的經營哲學。正像西方哲人黑格爾說的:“凡生活中真實的、偉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實、偉大、神圣,均由于理念?!蔽页O?,對于企業來說,只出物質產品的企業不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既出物質產品,又出精神產品的企業,才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因此,要打造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從打造這個企業的文化開始,必須從打造這個企業的思維模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