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 緣于“父愛饑渴癥”
你是孩子喜歡的好父親嗎?表面看來有些男孩不喜歡父親,其實他們只是以逆反的方式來表達對父愛的極強需求心理,心理學上稱其為“父愛饑渴癥”。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造成男寶寶“娘娘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寶寶患上了“父愛饑渴癥”。
現代社會競爭與日俱爭,多數父親由于工作關系與孩子接觸的機會與日俱減,從嬰幼兒到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中,男孩兒往往被母親、女老師所“包圍”,男子氣成了他們人格構建中的稀缺元素,女子氣過重便成為現代男孩的標志性弱點。
好父親既是孩子的保護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父親的豁達、開朗、誠懇、寬厚,能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傾訴機會,當他們把心中的苦惱全部告訴父親時,會感到父親寬闊的胸膛是那么溫暖、舒適、安全,更激起了孩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孩子最渴望父親能真正走進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可惜很多做父親的并不懂得這一點,他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即使關心也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成績,卻不去了解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
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不少做父親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自己孩子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父親用別的孩子作例子為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于“激將”,而事實上卻易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產生自卑心理。
行動起來 “解鈴還須系鈴人”請爸爸做好男孩陽剛的榜樣
教育男孩子更像個男孩子多在于潛移默化的培養,在于文化的認同。對自己性別的認識。所以爸爸需要加入孩子的教育行列,爸爸可以陪兒子做一些刺激性、運動量大的游戲和活動。男孩有問題了,也可以去咨詢爸爸,而不是媽媽。媽媽注意讓父親參與教育,才能讓父親將陽剛氣質傳遞給男孩。不能人浮于事,只走形式。
鼓勵男孩多參與戶外活動
孩子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能夠開闊自己的心胸和視野,還能強身健體。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參與戶外活動,不僅能增強親子間的交流,還可以給
孩子樹立一個運動、健康的榜樣。戶外活動有助于孩子保持活潑開朗的個性,能夠開闊孩子的眼界,增進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使孩子更活潑自信。
對男孩進行性別強化訓練
媽媽應該從吃、穿、住、行等各種生活細節上,提醒男孩。男孩剛開始并不明確男孩子應該怎樣做,媽媽的性別強化教育,能讓男孩知道自己應有的行為模式,從而得到及時和有效的引導。男孩應該怎樣走路,走樣說話、穿衣服,怎樣表達情緒。這些細節要在生活中時常提醒,讓男孩能明確男性的行為模式。如果男孩的言行像女生,媽媽應該提出來,防止他將女性化的舉動變成習慣。
打造男孩的強健體魄
要想讓男孩變得陽剛,就先要讓孩子練就一副強健的體魄。一個強健的體魄是男孩陽剛的外在標準。在孩子的青春期,媽媽要注意加強孩子的營養,讓孩子的身體能夠得到更好的發育和生長,而不要長成一根豆芽菜,風一吹就倒。還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和社會活動,注意孩子發育期的飲食營養,讓男孩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爸爸在培養孩子的陽剛氣質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因為爸爸忙,就把事情都交給媽媽。許多事情需要爸爸來做,媽媽是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的,男性一般沒有自覺性去主動教育孩子,這時候媽媽要主動要求爸爸來做這件事情,讓父親的陽剛影響男孩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