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能調節大腦功能,提高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常聽音樂不僅能幫助孩子增強和恢復記憶力,還可陶冶其心靈,培養其情操,給予其鼓舞和力量。
“沐浴”在音樂里
人們知道嬰幼兒必須進行三浴——日光浴、水浴和空氣浴,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但新的教育理念卻提出“四浴”,即增加一個“音樂浴”,科學實踐證明,音樂在早期教育中對嬰幼兒智力的開發有著特殊的作用,是兒童大腦極好的精神營養品。
日本幼兒開發協會的母親們曾作過試驗:當她們的孩子出生時,其容貌和神態與普通嬰兒無異,然而在他們聽了四個月的莫扎特小夜曲之后,其表情和動作比別的孩子顯得活潑些,眼睛特別亮,很有神,因而顯得容貌也漂亮些。
經常進行音樂熏陶的嬰幼兒都有以下特點:總是笑瞇瞇,不怕生人,提早說話,臉蛋秀麗可愛,眼神聰慧明亮,左右腦綜合發展,長大以后IQ(智商)高、EQ(情商)好,CQ(創造性)強。日本幼兒教育協會的追蹤調查也表明,從嬰兒起開始接受并喜歡音樂的孩子,長大了在品行上很少有劣跡,他們會變得更善良,道德上更純潔。
嬰幼兒還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和吹單簧管,但最好在適當的時候盡可能早地(在5歲左右)將樂器交給他們。一個明顯的好處是,早期聆聽音樂與接受音樂訓練將為寶寶以后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像語言的學習過程一樣,一個“沐浴”在魅力無窮的音樂中的孩子,會獲得日后學習樂器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發現寶寶的音樂智力
在嬰兒大腦發育的過程中,聆聽音樂將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地聯系通道,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忽視音樂的作用或讓其順其自然的話,那么就會錯過許多開發嬰兒大腦潛能的機會。
感受音樂從寶寶一出世就已經開始了,甚至在媽媽肚子里面也能夠進行,這就是現在常講的“胎教”。音樂是經久不衰的藝術形式,它需要把思維意象轉化為具體的形象,還需要仔細研究體會。因此,音樂與科學似乎有著共通之處。從閱讀能力到計算能力,音樂都有積極的影響與作用。這一點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
寶寶大腦中能欣賞音樂的那部分組織,同時也是保證他們進行復雜運算、圖畫或建筑設計的組織。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敏銳地辨別樂音,還會越來越熟練地發出自己悅耳的童聲。
有些寶寶喜好選擇音樂活動;能準確地定音;容易記住一個曲調,還能順利地正確地唱出這個曲調;較早地注視樂器并開始撫弄、操作樂器;能很快地學會識譜;能自己發明簡單的小樂器;能自己創作曲調等。這些都是寶寶音樂智力的早期表現。
如果您發現寶寶對音高、節奏、音色敏感;對音樂中的情緒、情感感受力強;對音樂的整體結構也有感受,就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情感紐帶提升音樂智力
一些專家認為,人也許天生具有對音樂反應的生理基礎。當父母用“父母愛語”對寶寶說話時,他們的語言出現如音樂一般優美的韻律,它富含旋律,音調稍高,這種語言形式是寶寶最喜歡的。在父母用這種悅耳的聲音為孩子展示音樂魅力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情感紐帶也就相伴而生了。
專家建議:培養寶寶從“喜歡聽”到“會聽”,為寶寶播放風格迥異的音樂,是你能給他的最好的禮物。要讓孩子感覺到音樂的“好聽”,還要讓孩子學著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感情。
應該鼓勵孩子充分地聯想和想象:美麗的草原、繁華的街道、潺潺的小溪,小白兔找朋友、小熊坐飛機……不要用大人的思維限制他們。
我們的寶寶不光能聽懂小曲子,通過爸爸媽媽的講解,像交響故事《彼得與狼》([蘇]普羅可菲耶夫)、組曲《動物狂歡節》([法]圣·桑),甚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國]何占豪、陳鋼)和交響樂《沃爾塔瓦河》([捷]斯美塔那)這樣的大型樂曲,寶寶照樣能聽得頭頭是道。
塑造音樂環境
對嬰幼兒進行音樂訓練,應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給嬰兒乳哺時,也可輔之以悠揚的音樂,這樣能激起寶寶的食欲。
引導寶寶入睡時,可選用徐緩的《搖籃曲》,音量要逐漸放小,待寶寶入睡后,再徐徐消失;如喚醒寶寶,可以選用較為輕快、活潑的音樂,播放時音量從小慢慢放大,待寶寶醒來后,音樂可繼續一段時間再停止播放。
上述音樂的選用和編排,應當相對固定,以便讓寶寶形成有規律的條件反射,倘若嬰兒在無病痛啼哭時,不妨試著用音樂安慰他,此時可按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搖晃。
爸爸媽媽可以從唱童謠、催眠曲給寶寶聽開始,讓寶寶習慣音樂的節奏性與旋律性;然后可以教寶寶唱歌,陪寶寶聽各種音樂。
除了人為的音樂外,爸爸媽媽還可以帶寶寶傾聽自然的聲音。例如到郊外踏青時,可以引導寶寶靜心聆賞鳥叫聲、流水聲、風吹過樹林的聲音等等,體會大自然的音樂。
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寶寶學會傾聽,學習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學習用音樂來放松,使他們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及強烈的學習動機,保持對音樂聽覺的敏感性。平時讓寶寶多聽各種聲音之余,也可以發問的方式要寶寶辨別各種聲音,培養他對聲音的辨識力。
爸爸媽媽可為寶寶播放一些經典音樂、音樂家演奏、唱歌,也可挑選寶寶喜愛的樂器進行培養,鼓勵寶寶的自發性音樂活動。也可以分享彼此對一些曲子的感覺,互相啟發更深層的欣賞角度。定期安排全家一起去聽音樂會,體驗臨場演出的震撼與感動。
音樂能開發寶寶的記憶力

音樂在人的思維發展過程中影響越來越大,它給人類帶來了無數自然、直接的歡樂。幼兒早期接觸音樂會帶來積極的效果。經過音樂訓練的寶寶會顯現出其優勢,他們在一些主要課程(如數學和閱讀)上明顯取得了別的孩子所沒有的進步。
圣約翰大學心理專家杰弗理及同事證明,3個月大的嬰兒就能以音樂為線索來記憶事物。他們讓嬰兒聆聽音樂的同時,交給他一個汽車模型讓他記憶。7天后,當播放同一首曲目時,嬰兒能較好地回憶起汽車模型,而播放其它音樂時其記憶的效果則不是太好。
這為父母向孩子暗示記憶信息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方法。在給寶寶洗澡、穿衣時,哼上一段小曲,每次都哼唱同一首,重復哼唱有助于寶寶理解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還可以幫助寶寶預見下面的旋律與歌詞該如何變化,更有助于調節寶寶的日常生活規律。
音樂在為12~24個月大的嬰幼兒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我們對幼兒音樂智力的開發和培養,其目標不在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發展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音樂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