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1周年,2012年9月18日,電影《咆哮無聲》首發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
《咆哮無聲》由山西省委宣傳部與北京龍海星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蕭峰導演執導,著名演員李立群、李宗翰和劉蕓等主演。劇情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一位記者的采訪為引線,從80后的視角,回顧抗日戰爭時期中條山會戰中“八百壯士投黃河”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并通過中日兩個不同國籍的軍人的經歷以及后代人的回憶剖析了兩個民族對這場戰爭的反思。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共抵外辱的偉大民族精神和英雄主義情懷,對激發中國當代青年勿忘國恥、 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啟動式上,放映了電影《咆哮無聲》剪輯版,該片編劇、出品人、主演和作曲分別介紹了電影的相關情況,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郵政電影郵局、北京廣播電影電視局領導及抗戰館相關領導也分別致辭。電影《咆哮無聲》劇組和中國郵政電影郵局還向抗戰館捐贈了電影《咆哮無聲》的道具和紀念郵品。在啟動儀式后,還舉行了電影《咆哮無聲》座談會,與會人員暢所欲言,對電影的歷史和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研討。

劇情簡介
中國女孩萬云,在姑奶奶萬靜嫻去世以后,看見了姑奶奶當年的日記
記載了她青年時代的戰爭經歷和情感,也記載了當年800抗戰壯士英勇投江的故事,深深被打動的萬云,決定沿著當年姑奶奶的腳步,走上尋找真相之路……
日本人中村一郎,由父親老中村一手帶大。老中村患有老年癡呆癥,一直被自己的戰爭經歷困擾著。為了讓父親有個平靜的晚年,中村一郎踏上了去馬家崖的旅途……
兩個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經歷的年輕人在相同的地點相遇了。
紀念碑、千人坑、革命紀念館、老人楊鎮江的回憶……記憶碎片漸漸拼合,一個塵封已久的抗戰故事慢慢浮現在兩人面前。
1939年,日軍開始了對山西地區的第五次大掃蕩,中國人民積極組織抗戰,各方部隊在中條山山腳下動員民眾與日寇決戰。11月1日拂曉,陌南鎮北的山頭上,陣地遭到炮火的猛烈轟擊,天空中不時飛來敵人的轟炸機。
一陣猛烈的炮火后,日軍開始沖鋒,我軍戰士反擊。子彈越打越少,終于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刻,此時我軍已彈盡糧絕,陣地上又響起炮火聲。激烈的槍聲中,八百名將士向中條山方向跪拜之后,在落日中走到懸巖邊,一批批勇士們跳了下去……
床榻上,楊鎮江緊緊攥著當年萬靜嫻給他的護身符,停止了呼吸。
中村一郎在楊鎮江的床前,深深地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