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們喊我“老師”的時候,當家長們詢問我孩子情況的時候,當園長交待我組織每一場活動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很重要。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感覺讓我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喜歡和孩子們在操場上曬太陽,喜歡和他們一起比賽轉呼啦圈,喜歡和他們一起設計“甩蔥歌”的動作。這就是我,我就是一個“孩子王”。
就說說呼啦圈的故事吧。
我的班里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是早產兒,運動細胞不是很發達。中班要求呼啦圈達標,這對于姐妹倆可是個不小的挑戰。
周末在家,我琢磨開了,拿出呼啦圈,想看看能不能摸索到簡單點的方法。在轉的時候,我感覺腰不是完全呈圓形晃動,而是前后給力,這樣就能使呼啦圈轉起來。
第二天,我上課時教大家轉呼啦圈。剛開始,孩子們用這個方法只能轉四五個圈,可是慢慢的就越轉越多了。可是,雙胞胎姐妹卻始終沒有學會。
妹妹然然甩的力量很足,可是身子不動,呼啦圈在身上轉五六圈就掉了下來。姐姐菲菲則使勁扭動小屁股,胡亂扭,像跳肚皮舞,我告訴她前后扭,可她依然我行我素,沒有一點改進。即使我給她做示范,讓她前后扭,一套上呼啦圈,也還是不起作用。
有一天,又練習呼啦圈,兩個孩子累得氣喘吁吁。我過去對然然說:“寶貝,把肚子挺起來,屁股往后撅,試一試,你肯定會轉很多圈。”說著她把肚子挺出來,我又說撅屁股,她又撅起小屁股……就這樣,一句話一句話的,然然照著做,我開心地為她拍著手。
我把菲菲拉到妹妹身邊,說:“你看,然然學會了,轉得可好了,你也試試。”妹妹興奮地說:“菲菲你挺肚子,撅屁股,就像這樣,說著說著就示范起來。”
菲菲有點不好意思,手拿著呼啦圈不敢甩,我說:“你先自己試試,我一會再來看你。”
我邊走邊偷偷地瞄了她一眼,嘿,這個小家伙學著妹妹的樣子也前后轉起來,哈哈終于學會了!
兩個小家伙都不舍得休息,轉得小臉都紅了。
一句話讓孩子們聽懂了,示范多少都不如自己理解著去做。語言通俗易懂對孩子們來說起著“一語點醒夢中人”的作用。其實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比老師和孩子的交流更有利于孩子的行動。看到小伙伴轉得那么好,自然而然地就學著做起來,而且成功率相當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