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相同價位的國產葡萄酒在品質上比國際同類產品有較大差距,國內自我調整才是關鍵。
本以為反傾銷只是喊喊口號,沒想到酒業協會動了真格。
8月20日,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向媒體表示:經廣泛征求會員單位意見,該協會已于近日向商務部遞交申請,提請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王祖明表示,來自歐盟的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市場急劇增長,份額已從2008年的4.94%增至14.23%。但歐盟對中國出口快速增長的背后,歐盟為葡萄酒產業提供大量補貼,同時向中國大量低價出口,搶占中國市場意圖非常明顯。實施進口酒反傾銷,此舉有利于減少紅酒進口量,利好國內葡萄酒行業。
但很多業內人士卻認為,相同價位的國產葡萄酒在品質上較國際同類產品有較大差距,國內自我調整才是關鍵。“雙反”調查根本不是問題核心,此舉無以阻擋進口紅酒繼續占領國內酒市場的趨勢。
市場調查,呼聲不高
在反傾銷聲音傳出的背后,一個不得不提的事實是,進口葡萄酒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已經讓國產葡萄酒倍感壓力。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葡萄酒產量達到115.7萬千升,增長13.0%,但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36 .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我們公司在兩年內擴張到了20個分公司,主要都設立在各地的保稅區。”寧波優傳酒業總經理林紹光透露,即使在兩年間多開了10多家分公司,每家公司的業績依然有所上漲。“這也意味著,整個公司的業績至少翻番。”
“我覺得國內的紅酒市場遠沒有飽和,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進口紅酒有相對優勢。”林紹光說,“歐盟對于紅酒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檢測已經很成熟;另一方面進口紅酒的價格優勢也正在顯現。這是消費者最愿意買單的兩個方面。”
據了解,中國葡萄酒產業雖歷經百年歷史,但僅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才得到長足發展,仍屬于新興產業,基礎比較薄弱,與國際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酒,應該是一個大眾消費品,100年前的中國人喜歡到小飯館里坐下,斟上一壺酒,幾文錢就可以享受到酒帶來的樂趣。現在的國內酒市場太過奢侈化與高端化,這是與酒文化背道而馳的,我倒希望葡萄酒是既便宜又好喝的,讓人先懂酒了,才能更加理性地消費。”
反傾銷,貌似徒勞
中國葡萄酒專家委員會一位知名的葡萄酒專家表示,調查進口葡萄酒在中國是否有傾銷行為,主要考量的是葡萄酒主產國是否違反自由貿易協定的規定,對當地酒商出口給與費用補貼或支持。據其介紹,3年前,歐盟對當地葡萄酒生產商的確是有過這樣的補貼。“這是業內都知道的事。”
國內知名葡萄酒專家郭松泉也表示,歐盟對葡萄酒商的補貼一直都有,其補貼比例可能在不同時期有所區別,如果當地葡萄酒積壓影響到果農和國家收入,歐盟會采取這種補貼的方式鼓勵酒商將喝不完的葡萄酒更多地出口。
基于種種因素,目前商務部已經受理此申請,但尚未正式立案啟動調查。而對于中國商務部受理“雙反”申請,歐盟相關方卻認為中國此舉為不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很有可能引發中國與歐盟的貿易爭端。
據相關人士分析,迄今為止我國主動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案件還比較少,缺乏相關操作經驗,并且程序繁瑣,即使順利,真正確定成立也需要兩年左右時間;并且更可能的結果是不成立。歐盟、美國對農業補貼一直都有,近期是對種植戶砍伐葡萄樹的補償、補貼,不是出口補貼,“雙反”難以成功。
“不管怎樣,紅酒趨于低價對消費者來說,一定是喜聞樂見的。”在紅酒行業經營多年的資深酒業人士曹寧認為,進口紅酒猶如洪水般涌入中國,在一定程度上與國內葡萄酒形成充分的市場競爭,這對整個行業來說,一定是有好處的,即使實行了“雙反”,依然無以阻擋進口紅酒繼續涌入中國市場。
安其內,奈何要攘外?
一方面中國對進口葡萄酒實施反傾銷調查能否成立仍充滿懸念;另一方面一場信任危機也正席卷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盡管保持著迅猛的增長勢頭,但近幾年進口葡萄酒商魚龍混雜、低質葡萄酒高價賣、拉菲等名莊酒造假嚴重等一直為業界所憂慮。在今年“3·15”期間浙江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揭示了進口紅酒行業十大亂象,進口葡萄酒被推向輿論巔峰,此后其負面信息一直沒有停歇過。
“進口葡萄酒其實有嚴格的原產地認證,其原產地命名、等級制度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很成熟,現在國內市場的亂象更多是國內監管的問題。”郭松泉直指國內進口葡萄酒亂象的根源所在。
“行業從業者是造成目前進口葡萄酒市場亂象的原因,”澳大利亞天鵝釀酒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盧小龍指出。代理著拉菲系列酒的圣皮爾精品酒業首席執行總裁沈品同表示,希望政府能夠提高葡萄酒進口商的從業門檻。此前業界的數據顯示,國內進口葡萄酒商高達兩萬家。
此外,沈品同建議,中國對進口葡萄酒應從按價征稅改為按量征稅,一方面能夠提高稅收總額;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大部分走私問題。而這種征稅辦法在美國和新加坡已有先例。
在目前行業監管仍有待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包括CASTEL代理商建發酒業、德龍寶真以及圣皮爾精品酒業等國內11家大型進口商建立了誠信聯盟。包括上海卡聶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柏龍承諾,一旦消費者發現該公司賣假酒,一瓶酒賠償1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