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成都春季糖酒會“方舟計劃”順利“起航”后,商源國際酒業將在福州加速自己的這一計劃。
記者了解到,10月16日下午,由商源國際酒業主辦的“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傳播與市場”全球交流大會將在福州金仕頓大酒店舉行。屆時,世界最佳侍酒師Andreas Larsson先生將親臨大會現場,全方位解析葡萄酒評分系統。
看大師揭開評分的神秘面紗
作為進口葡萄酒經銷商,我們經常會談論,這支酒羅伯特·帕克給了90分,那款酒杰西絲·羅賓遜給了18分,為什么兩者差異會那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兩者采用的打分標準不同,一個是百分制,一個是20分制。
那么,全球究竟有多少不同的評分系統?葡萄酒品評的分數又是如何評出來的?這看似簡單而又熟悉的問題,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回答出來。受商源國際酒業邀請,世界最佳侍酒師Andreas Larsson將在福州糖酒會期間來到中國,親自為中國經銷商解析葡萄酒評分系統。
Andreas Larsson,當今世界上的最佳侍酒師。早在2004年就獲得了歐洲最好的侍酒師的榮譽,2005年,又獲得了國際葡萄酒侍酒大師稱號,2007年,Andreas Larsson獲得了世界侍酒師大賽冠軍。據商源國際酒業總經理宋恩慶介紹,Andreas Larsson除了將詳細解讀葡萄酒評分的規則,還會在現場接受盲品考驗,為中國經銷商奉獻一場精彩的大師秀。
作為“方舟計劃”的重要一站,此次全球交流大會,商源國際酒業不僅帶來了世界最佳侍酒師,法國CAFA商學院相關負責人、法國最具知名度的葡萄酒雜志《TASTED》出品人都將來到福州,和大家一起交流葡萄酒文化傳播與市場營銷推廣的話題。
向法國人學如何做文化傳播
今天的進口葡萄酒市場表面上熱鬧,但消費者消費葡萄酒的習慣并未形成,除了葡萄酒這個產業鏈條上的人,僅僅只有一部分新貴階層和部分都市白領對葡萄酒消費具有一定依賴性,葡萄酒市場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正遭遇瓶頸,這個“天花板”不打破,葡萄酒市場難以真正成長壯大。
要改變消費習慣,有多種途徑。但歸根到底,最犀利的武器無疑是文化。以法國為例,他們是公認的最會講品牌故事的國家,這背后最大的支撐點其實是文化。法國人如何傳播葡萄酒文化?他們怎樣用文化影響了市場,將農產品賣出了奢侈品的價格?
雜志《TASTED》出品人和整個視頻拍攝團隊將攜完整的設備來到福州,告訴現場聽眾那些美輪美奐的宣傳片是如何出爐的同時,會對整個文化傳播產業的特點和未來趨勢進行探討。與此同時,國內知名策劃人也將現身交流大會會場,向大家揭開新世紀以來中國葡萄酒發展過程中幾個里程碑式大事件背后的秘密,并將通過和法國傳播模式的對比,和到場經銷商分享如何正確地向消費者傳播葡萄酒文化。
共享商源國際成長經驗
據了解,商源國際酒業此次主辦的活動集合法國莊主、知名侍酒師、國內外媒體、葡萄酒教育學院以及全國酒商共同深入了解葡萄酒評分系統,探討中國葡萄酒文化推廣和市場營銷,在業內尚屬首次。
商源國際酒業總經理宋恩慶表示,中國進口酒商經過近5年來的洗禮,已經從被動接受的“知其然”基礎階段,上升為主動認知的“知其所以然”階段,商源國際組織這樣的交流大會,其目的是希望中國的經銷商打開全球視野,在學習借鑒全球最先進理念的基礎之上,總結出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最佳推廣方法。
最近一年多來,商源國際酒業獨樹一幟的營銷方法引發了行業強烈關注:年初提出的“方舟計劃”把嚴肅的市場困惑通過“方舟計劃”視頻幽默詼諧地表現出來,引起共鳴和思考;在葡萄酒教育方面,商源國際酒業聯合法國CAFA侍酒師學院,每年開展不少于四期的專業資格認證培訓,幫助經銷商實現人才儲備,體現專業服務提供商的愿景;MCCA瑪歌產區中國酒商聯盟,首家主題性國際營銷組織,不僅在國內匯集金牌酒商,構建瑪歌產區價格體系,而且在法國瑪歌產區吸引大量法國酒莊和媒體關注,從瑪歌產區出發,滲透中國酒商力量。據《TASTED》雜志介紹,商源國際酒業總經理宋恩慶先生是中國登上法國高端雜志的首批酒商之一。
商源國際酒業依托商源集團的強大物流體系實現專業物流配送,占地近150畝的自有物流基地,實行“1+N”品牌戰略推廣,一個瑪歌產區為中心,多個國際化大品牌聯合運營,德國最大釀酒集團彼得美德、智利產能最大集團的核心品牌圣佩特羅、波爾多五大酒商之一的拳頭品牌佩艾爾爵士等一線品牌都已成為商源國際酒業的暢銷產品。
通過本次活動,商源國際酒業又一次站到了行業前沿,帶領合作伙伴看到獨具魅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