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5年前,中國的葡萄酒市場發展還算正常的話,近些年這個市場的發展則顯得越來越異化,這主要是與社會環境有關——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
個人認為,近些年的葡萄酒市場的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性增長超過消費性增長
通俗地說,就是做葡萄酒生意的人比喝葡萄酒的人還多!今天的葡萄酒行業之所以吸引如此之多的人來投資,理由其實很簡單,既被暴利吸引,而暴利產生的原因就是民眾對葡萄酒不了解。其實葡萄酒進口商比我更清楚,很多酒都是賣給想做葡萄酒生意的人了,至于這些進他們葡萄酒的人能不能賣給真正喝到胃里去的消費者,他們就不清楚了。
二、進口酒分食了國產酒的市場份額
進口酒的市場增長第二個主要原因是國產酒市場份額的衰退。
總體上,就品質和可信度來說,國產酒是比不上進口酒。這其中有自然條件如氣候和土壤、人的因素,但最根本原因,其實是不同的體制造成的必然。
三、膜拜酒大行其道
從國內來說,膜拜酒基本上可以說等同于“腐敗”酒,早有行業內有識之士就概括過“膜拜酒是喝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喝!”
所謂膜拜酒國外早有人說過,以前我也界定這種膜拜酒在中國的零售價是超過1000元的酒,如今算上通貨膨脹原因,就算是1200元以上。而這類膜拜酒在國內主要是波爾多特級酒莊酒和勃艮第少數幾款名酒。由于膜拜酒剛好迎合了中國式的腐敗,所以大行其道。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酒還是有人自己買來喝的,這種情況的確也是存在的,不過大部分是在請人喝的同時自己也喝的時候,主要出于炫耀或者功利目的!而確實自己喝的少數富人的心態,這也常見,因為窮過的人一旦富了就會奢侈,而一直富的人才會算計的花錢,這跟買名牌包包其實也沒有什么兩樣。從這些人喝這些酒對其味道而言,多數人如同購買了度假的歐式別墅,而他們最想做的就是在這棟別墅的花園里種菜養雞。
四、市場確實是在增長
增長的原因我認為人們主要是為了健康,有的人以前喝烈酒,為了健康而轉喝葡萄酒,有人為了預防一些疾病喝葡萄酒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時尚。而被葡萄酒本身的風味吸引從而來飲用葡萄酒的目前尚不多。要不然葡萄酒就不會叫紅酒,就不會是絕大多數人只飲紅葡萄酒這種現狀了。
異化的市場也導致了很多異化的現象,比如說只看重文憑,以為有文憑就專業,所謂專業最重要的就是會說術語和產地名稱等等信息,以此來證明葡萄酒的復雜和自身的專業,如此現象只會加大葡萄酒與廣大消費者的心理距離,不利于葡萄酒的普及。
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理性的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文化心理、生活習慣和方式上要習慣葡萄酒,尤其是我們的胃也要習慣,這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使得異化的葡萄酒市場有所改變,只能冀望于一定會發生的洗牌,只能是有這種陣痛才能稍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