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瑪歌村,首先要去的就是瑪歌酒莊了。在梅多克的四個頂級酒莊中,瑪歌酒莊獨處瑪歌村,與位于波亞克村的拉菲、木桐和拉圖酒莊遙遙相守。我們參觀瑪歌酒莊的那天,天氣格外晴好,在藍天下,林間大道盡頭宏偉的古堡顯得格外氣勢磅礴。
歷史悠久,聲名遠播
據瑪歌工作人員介紹,早在12世紀時,“拉曼·瑪歌”這個名字就已經出現了,只是那時園中還沒有葡萄。雖然拉曼·瑪歌的歷屆莊主在當時也都是貴族以及重要人物,但是直到Lestonnac家族接管之后,莊園才開始蓬勃發展并有了如今的輝煌。
作為與拉菲、拉圖、奧比昂齊名的頂級名莊,瑪歌早已名聲在外。1705年,倫敦公報第一次公布了波爾多葡萄酒的銷售量,瑪歌230桶的銷售成績令人矚目。1771年份的瑪歌葡萄酒第一次出現在佳士得拍賣行的目錄中。英國首相羅伯特·沃爾普每3個月購買4桶瑪歌紅葡萄酒,但他每次都不付錢。在1787年,對法國葡萄酒癡迷有加的美國前總統托馬斯·杰弗遜就曾將瑪歌酒莊評為波爾多名莊之首。他訂購了1784年的瑪歌紅葡萄酒,他認為沒有比這瓶更好的酒了。
橡木桶是“秘密武器”
參觀完整個瑪歌酒莊,我們對她使用的橡木桶感觸頗深。瑪歌酒莊是“五大”中比較恪守傳統的酒莊,仍然保持手工操作。雖然瑪歌酒莊的發酵桶既有橡木的,也有不銹鋼的,可酒莊的講解員告訴我們,經過長期驗證,橡木發酵桶有特別的優勢,因此90%品質好的葡萄都是用橡木發酵桶。經過發酵的葡萄酒,需要全部放入全新的小橡木桶進行培養,一般紅葡萄酒培養21―24個月。白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陳年6―8個月。其間每三個月倒一次桶。瑪歌新橡木桶每年需要1200個,其中400個自己做,800個對外采購。
瑪歌酒莊的原則是送到酒莊的葡萄都應該是品質很好的。葡萄進入酒莊后,馬上去梗破碎,送入發酵桶。最讓我們稱奇的是,瑪歌的正牌和副牌葡萄酒在葡萄的采摘和壓榨過程中并無區分,只有在釀造后期經過專業人士的品鑒才會區分出來。確定正牌后的葡萄酒從橡木桶抽出來在大罐里調整后再重新裝桶,正牌全部使用新橡木桶,副牌紅亭則一半使用新桶,一半使用舊橡木桶。據了解,副牌紅亭6月裝瓶,正牌瑪歌8月裝瓶。
永遠值得期待
我們去瑪歌酒莊那天,正好趕上瑪歌區分正副牌品鑒會剛剛結束。專家們剛剛離去,桌子上的酒杯還未來得及收拾。酒莊的講解員說,2011年,對于瑪歌酒莊并不是特別好的年份,惡劣的天氣讓酒莊對葡萄園的投入很大,特別是去年5月的冰雹,使得酒莊收成有所下降。不過,我們相信,即使惡劣天氣導致葡萄熟透程度參差不齊,現代的釀酒技能亦能匡亂反正。精確的篩選過程、收成管理及技術支援使酒莊能于差勁的年份也釀出量少但保持優秀素質的作品。
瑪歌(Margaux)在法語中有女性的韻律的意思,而瑪歌酒莊的葡萄酒恰以優雅、細膩、溫柔著稱。我們品嘗完瑪歌的葡萄酒后,感覺瑪歌莊園不僅具備瑪歌村紅酒優雅、柔順的特點,而且最難得的是瑪歌莊園的酒經常將優雅與強勁、細致與濃厚這些看似對立的特點,以非常巧妙的姿態結合在一起,而且非常的耐久藏。多層次的芳香,帶有成熟黑加侖、辛辣的香草味和紫羅蘭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