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有個相聲,叫“逗你玩兒”,說的是一個騙子的功夫,那個騙子偷了人家晾在路邊的衣服,還教小孩說是在“逗你玩兒”。封建時代,最喜歡“逗你玩”的當然是帝王,皇帝想拉攏某個大臣時,給你一大堆的承諾;大臣們只要有一句話不合皇帝心意,皇帝又可以立即將他的腦袋擰下來。不過,專制下的“逗你玩兒”也是雙向的,除了皇帝逗大臣外,大臣也常常逗皇帝。
作者趙彥在《晚清那些年》中講了這樣一件事。1841年3月,湖南提督楊芳接受任命后抵達廣州,參加對英作戰。在他主持軍事的幾天里,英軍連續攻克廣州大黃滘、磨刀、飛舒閣等炮臺,順利抵達廣州近郊的蓮花山。當時,英國侵略軍代表義律不知道原先主持廣東談判的琦善已被革職,就于3月16日給楊芳發了一份照會,要求停戰談判。照會由一艘打著白旗的小船送往省城,途經鳳凰崗炮臺時,炮臺開炮轟擊,小船只好折回。楊芳將這件事寫成奏折報功,說這是“鳳凰崗大捷”。道光皇帝收到奏折后非常開心,一邊毫不吝嗇表揚之詞,一邊催促自己的侄子、靖逆將軍奕山火速前進,與英軍作戰,道光皇帝在諭旨中說:“一俟大兵齊集,即設法斷其歸路,痛加剿洗,以彰撻伐而振國威。”
奕山也是逗皇帝玩兒的老手。鴉片戰爭中,他受命主持廣東軍務。1841年5月21日,他決定效法當年的諸葛亮,對敵人實施火攻。100余只火船從珠江上游向下進攻,一直沖到停泊在珠江下游的英軍艦船跟前。水師隨后乘船跟進,附近的西炮臺也發炮助威。然而,英軍的船只并沒有用鐵鏈連起來,加上那天風也不算大,奕山的火攻雖然有點規模,作用卻不大,英軍只有“摩底士底”號遭炮擊折斷了桅桿,“路易莎”號、“曙光”號受了點小傷。英軍隨即開炮轟擊西炮臺,給清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奕山吃了英軍的虧,卻于5月23日以“六百里加急”向道光皇帝報捷,奏稱21日晚燒毀了英軍大兵船,而對自己軍隊的損失只字不提。悲哀的是,道光皇帝輕易就相信了奕山的謊報,頒下大堆賞賜。
“逗皇帝玩兒”逗出戲劇效果的是伊里布,伊里布是清道光時期的兩江總督。1840年7月5日,英國侵略者攻打定海縣城,只花了9分鐘,就將清軍打得落花流水,舟山群島因此淪陷。道光皇帝非常焦急,派伊里布以欽差大臣身份赴浙江主持軍務。伊里布到浙江前線一看,立即傻了眼,英艦速度極快,火力非常猛,清朝水師的船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伊里布只好采取拖延戰術,上奏道光皇帝,請調派廣東和福建兩地水師來浙,幫助收復定海。伊里布知道,當時交通不發達,所調軍隊到位起碼也得幾十天時間,有這么長的時間,他完全可以想出全身之策。沒想到這次道光皇帝還比較精明,沒有批準伊里布的要求。不久,英國人建議將舟山問題交廣東談判時一并討論,伊里布求之不得,立即上奏道光皇帝,獲得批準。伊里布終于將自己肩上的責任推到了主持廣東談判的琦善身上。英軍占領舟山不到半年時間,因為水土不服,病死448人,生病的就更多了,他們暗地里計劃退出舟山。1841年2月25日,英軍放棄舟山,南下廣東,第二天,3000名清軍進入空城,收復舟山。然而,伊里布卻在奏折里這樣寫道:“我兵到彼,胞祖即繳納城池,城內各夷立即紛紛退出。”道光皇帝看到這份奏折,十分生氣,舟山這么容易收復,你伊里布為什么老是磨磨嘰嘰,安的什么心啊?當即下令革除伊里布的協辦大學士職務,其兩江總督之職則革職留任。
大臣逗皇帝玩兒從來都得承擔風險,“欺君之罪”可是入了刑法典的,一旦被發現,輕則丟掉烏紗帽,重則腦袋搬家。可還是有那么多大臣鋌而走險,想方設法地忽悠皇帝,從中漁利。晚清大臣忽悠皇帝的成本很低,風險也較小。第一,道光皇帝時代交通不發達,也沒有媒體進行輿論監督,皇帝想得到真實信息非常困難,很多時候都是下級說什么皇帝就聽什么。第二,封建時代官員互為倚靠,互相包庇,如果不是有直接利害沖突,某一官員撒了謊,其他官員也不會向皇帝舉報。第三,皇帝高高在上,他的等級意識、官僚制度幾乎完全堵塞了老百姓進言的通道,這就使直接受到造假損害、愿意揭穿官員假面目的老百姓沒有辦法將真相告訴皇帝,說假話的官員不斷得到褒獎提升,以至于官場上造假之風盛行,官員們做起假來更加肆無忌憚。
皇帝逗大臣玩,大臣逗皇帝玩,清代的皇帝和大臣之間就是在這種互相忽悠中將一個政權玩完了。
(責編: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