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玉器藝術品在今年價格走勢十分搶眼,風頭蓋過古玉,以至于在收藏界產生“古不如新”的怪現象。不過這種現象會隨著人們對古玉的日益重視而改變,其收藏價值會被重新認識。
上古玉器收藏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與價格不斷飆升的現代玉器藝術品相比,上古玉器價格走勢相對比較溫和,但這種現象不會維持很久。因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文化品位的重視程度相應在逐步提高,承載著不同的思想文化的上古玉器,將會更加受到更多收藏愛好者的關注。
當然,由于當前市場上贗品橫行,假貨泛濫,使得不少收藏愛好者望而卻步。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入門并不難,關鍵要勤于學習和鉆研。
古玉年均漲幅僅為20%收藏價值被低估
在現階段,上古玉器的收藏價值被低估。
縱觀近兩年收藏市場玉器價格的變化,真正快速攀升的玉器有很多,但不是古玉,而是現代的新品。市場普遍流傳的說法是,隨著資源的減少和人們投資需求的增加,以優質材料和高檔工藝取勝的現代玉器藝術品價格飛漲,以至于玉器市場上出現了“古不如新”的怪現象,更是有人認為,古玉收藏價值不及現代玉器。
近十年來玉料價格暴漲,現代新品的價格漲勢則更為無厘頭。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告訴本刊,去年初他曾接觸到一個掛件,對方要價17萬元,因為手頭資金不足,只好放棄。但就在春節后,該掛件居然被一位浙江富商以超過200萬元的價格買走。
而反觀古玉的價格走勢,與現代新品相比,漲幅明顯要小得多。業內資深藏家告訴記者,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各類型的玉石器價格,近年來年均漲幅在20%~30%之間,走勢比較平穩,難以見到暴漲的情形。
古玉價格走勢不及現代玉器藝術品那般迅猛,這并非意味著其收藏價值偏低,相反,其實是被低估的表現。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藏家惜售、收藏門檻偏高、拍賣受政策限制等因素。
古玉散落民間 投資依然有機會
上古玉器收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何謂上古玉器?按照業內通行的分類辦法,上古玉器主要是指商朝以前的玉器,距今約3000~8000年的時間,常見的包括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齊家文化等各類型的玉石器。在石器時代與青銅器時代之間,有一段金石同時存在的時代,有學者將這段時期稱之為玉器文化時代。在這段時期,出現大量的玉石生產工具、兵器、裝飾品以及許多反映當時文明的玉器,這是我國古文化特有的現象。常見的古玉種類有圭、笏、琥、環、塊、佩、鉤、蟬等。
很多人認為古玉價格很高,其實不然。目前市面上古玉并不多見,“開門”古玉難得一見(業內行話,即真品);偶爾有一兩件珍品現世,但價格驚人,非一般的收藏愛好者所能接受。在拍賣市場上不太容易見到古玉,因此希望通過拍賣等常規方式收集藏品,難度肯定不小。考慮到約九成古玉至今仍散落在民間,因此對于有心的投資者來說,依然有機會從民間收購那些傳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