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近年來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升溫,藝術品基金也隨之在國內興起。2009年至今,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在短期內經歷了爆發性的增長。由于藝術品投資基金的興起時間不長,市場尚缺乏規范,在興旺之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也面臨著各種風險考驗。
存在多塊短板
從最初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一度被爆炒,到國務院一紙《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下發,令一些從事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文交所頓時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國內藝術品基金在操作過程中面臨著四大短板:首先,有消費能力的投資者對于藝術品的理解不一定深入;其次,國內缺乏權威機構進行藝術品的鑒定真偽和確定版權工作;第三,國內市場缺乏能夠把藝術品和金融完美對接的機構;最后,由于流通渠道不可靠,國內拍賣公司對藝術品的真偽不能提供可靠保障。
盡管國內藝術品投資基金尚處于懵懂階段,但是依然有不少機構樂于介入。這是因為,國內可投資的資金額龐大,但與國外相比,資本的投資渠道卻相當有限。目前國內的投資渠道不外乎股市、樓市等,因此藝術品投資已經成為具有較強增長空間的投資方向。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從大環境來看,藝術品投資基金很容易受到政策與市場大氣候的影響。在藝術品市場繁榮之時生成的數以百計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在遭遇金融危機時,多數藝術品投資基金無法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以安然度過因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基于目前國內藝術品投資基金普遍存在的發展短板,除了宏觀經濟風險外,其潛在的其他風險亦不容忽視。
與國外藝術品投資基金大多采取長線經營不同,國內藝術品投資基金為了適應投資人快進快出、實現盈利的要求,幾乎全部將投資期限定在5年以內。根據用益信托的統計,2011年前三季度國內藝術品信托產品平均期限為2.29年,而在國際上,5到8年的期限還只是短線,10到15年才是長線。這難免使部分基金管理人員注重短期利益,而藝術品在經過短期大量資金炒作之后,價格普遍處于較高點,存在一定泡沫。
一只藝術品投資基金在退出之時也存在風險。藝術品投資基金最終要實現投資回報就需要將所投資的藝術品變現,這涉及時間、鑒定、渠道、保存、市場大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基金的退出。而從目前來看,藝術品投資基金的主要退出渠道只有拍賣行,大概80%以上的標的物都是通過拍賣的形式獲取收益,只有不到20%的標的物通過私人購藏等其他方式退出。國內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往往與拍賣公司、信托公司親緣關系明顯,雖然其往往能發揮更多的協同效應,共享客戶資源,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小視。
尋求風險規避有效方式
對于藝術品投資基金來說,應如何規避風險?第一步作為基金的操盤人,必須有金融類的知識,兼顧有藝術方面的修養;第二步聘請權威的顧問和專家進行綜合評審;第三步判斷投資的方向和標的。
對于一件藝術品,沒有哪個機構可以保證其百分百為真,但基金公司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法盡可能降低這方面的風險。比如,盡可能購買一些保留完整文獻的作品,通過一些儀器檢測,建專家組對投資標的物進行鑒定,為決策者提供學術支持和判斷。針對基金可能面臨的退出風險,除了拍賣和協議轉讓這兩種比較常見的退出渠道,必要時,需要履行到期滯銷藝術品回購的義務,而且信托期限內,如果可分配收益不足以滿足相關信托費用和優先受益人的本金及預期基本收益,對差額部分投資顧問也有義務進行補足。
然而客觀地分析,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募集金額一般都比較大,一旦真的在退出上遇到風險,投資顧問或基金公司可能根本沒有辦法承擔。對此,一些專家表示,藝術品投資基金要真正發展起來,需要一個規范的藝術品市場作為依托,采用多種增信措施控制投資風險。例如,為了增強藝術品的流動性,可根據近期的成交量和交易頻率選擇一些近期成交活躍的品種;形成多個藝術品投資熱點,如投資藝術品倉儲、保險等;規定投資顧問須在投資者之后才能實現利潤分配,激勵投資顧問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