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即CNCAP,在中國剛剛起步,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和認同,眾多的自主品牌對此望而卻步,其安全性也無法達到相應的要求。
2008年,在A級車型的測試中,奇瑞A3與梅賽德斯-奔馳C200、榮威550一同獲得了五顆星的傲人成績,這同時也是中國的國內自主品牌首次、第一款獲得五星的車型,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次用實力證明了其安全性的攀升。
2011年11月23日,同為國內自主品牌吉利的帝豪EC7獲得歐洲新車安全評價組織E-NCAP安全評價四星的榮耀,凱旋而歸。這也是國內自主品牌在歐洲第一款取得四星成績的車型,以優異的安全性能,榮耀地邁出國門。從零分到五星,中國車企,不斷用實力證明其安全性能的突破和提升,同時,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品體系和生產布局,并通過多種手段極大地提升自主品牌的影響力。
吉利:首突歐洲壁壘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的締造者,李書福以及吉利汽車一向是業界的關注焦點。從創立至始,吉利一直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不僅成功挑戰了外資品牌與合資品牌一統中國汽車市場的局面,而且用實力證明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同樣可以獲得出色的發展業績。就在不久前,李書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更是宣布:吉利汽車未來要占中國汽車市場份額的10%,吉利的發展將踏上快車道。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表明,2006年吉利汽車年銷售量是20.4萬輛,約占中國汽車市場份額5.33%。從5%到10%,中間所要跨越幅度之大令人吃驚。在外資品牌、合資品牌縱橫中國汽車市場的當下,橫亙在吉利面前的不僅僅是強大對手的重重包圍,還有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可程度、以及對汽車核心技術的把握。從而某種程度上來講,吉利的整個發展歷程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挑戰到突破的縮影,而吉利的夢想就是中國汽車工業朝著自主方向發展的夢想。
靠合資成就不了中國的汽車制造強國夢,這一點早已形成共識。在缺乏核心技術、缺乏品牌影響力、缺乏足夠專業人才的前提下,中國汽車工業如何發展?這一直是許多人思考的問題。而以吉利為代表的一批汽車后來者的異軍突起,以大無畏的精神扛起了民族汽車產業和自主創新的大旗,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吉利1997年正式進入汽車領域后,吉利沒有在困難面前止步,而是以勇敢的挑戰者姿態執著前行,短短10年時間里,取得了快速而長足的進步,在車型和關鍵部件開發上不斷獲得新的成績,并開始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吉利的誕生與發展,就如同中國汽車工業迎來了自主品牌制造時代的曙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發展之路仍然漫長,所以吉利更需要得到寬容、呵護與支持。從挑戰者到突破者,吉利用技術創新樹立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競爭力,用“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企業理念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這就是吉利對于中國汽車工業乃至整個企業界的意義。
奇瑞:自主品牌的第一個五星榮耀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于1997年由5家安徽地方國有投資投資17.52億元注冊成立;1997年3月18日動工建設,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轎車下線。2001年,奇瑞轎車正式上市,當年便以單一品牌完成銷售2.8萬輛;2002年,奇瑞轎車產銷量突破5萬輛,成功躋身國內轎車行業“八強”之列,成為行業內公認的“車壇黑馬”。2005年銷售18.9萬輛,比上年增長118%,全國轎車市場占有率達6.7%,在我國轎車行業排名第七。2006年銷售30.52萬輛,比上年增長62%,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2%,位居全國乘用車行業第四名,強勢挺進以往被合資品牌所壟斷的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在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中遙遙領先。
1996年,為了生產第一款轎車,奇瑞花2500萬美元從英國福特公司引進一款發動機和一條生產線,引進合同是按“交鑰匙工程”簽訂的,英方派來2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安裝工作。1999年5月18日,終于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之后,奇瑞第一臺發動機正式下線并點火成功。2000年5月9日,四川捷順有限公司成為奇瑞公司的第一家經銷商,首次訂購一百輛。從此奇瑞轎車正式走向市場。
奇瑞公司從產品上市伊始就注重開拓國際國內兩個,本著“無內不穩,無外不強,以外促內,形式靈活”的原則,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成為我國第一個將整車、CKD散件、發動機以及整車制造技術和裝備出口至國外的轎車企業。2001年底第一批奇瑞轎車開始出口,隨后每年成倍增長。2005年出口近1.8萬輛,2006年出口突破5萬輛,占全國轎車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當年銷售總量16%。目前已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轎車出口量連續四年居中國第一。2006年3月以來,公司還向美國出口了1萬多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實現了中國汽車企業向發達國家大批量出口發動機的“零”的突破。2006年10月,奇瑞公司與意大利菲亞特集團簽訂年供應10萬臺發動機的合作協議。2006年8月,奇瑞公司被國家商務部、發改委聯合認定為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
長城:皮卡大王的華麗轉身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汽車制造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汽車企業。1999年,以銷量及產量計,長城汽車在國內皮卡車市場排名第一,之后產銷連年番翻,創下了驚人的增長速度:當年第一萬輛皮卡下線,將中國皮卡熱銷推向了高潮。同年年底在國內同行中業首家推出了四種底盤、五種不同規格的皮卡,成為國內品種最多的皮卡專業廠,有力帶動了全行業的發展。
2002年6月,賽弗SUV上市推廣。以優異的性價比,獨特的外形和結構成為國產車中的一個新亮點,當年銷量已位列第三位。2003年長城再創同行業歷史新高。同時,推出全新產品“賽影”商務車,對旗下21款車型全部實現了更新換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城公司厚積薄發,兩項主導產品創出了兩個奇跡:自98年起,長城轎卡在同行業中已連續多年保持了市場占有率、產品品種、出口數量、市場保有量等多項第一,被業界稱為“轎卡大王”;2002年,首開先河推出了8萬余元的賽弗SUV,2003年已成為所有SUV品牌中的銷量冠軍,被深圳、天津、廣州等各大城市評為最暢銷車型。截至到現在,銷量已超過40000余輛,被稱為“賽弗現象”。
賽弗熱銷,就在于它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品種,與高價SUV在價格上存在著巨大懸殊,而與同等價位的SUV相比,性能、結構、外觀又有明顯的區別:它是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獨立開發的一種車型,采用SUV專用底盤,前后橋為獨立懸架,不同于皮卡后橋的鋼板彈簧結構,這樣使穩定性、舒適性、牢固性大大提高。同時賽弗的軸距比市場普通皮卡軸距較短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通過性、越野性。其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爬坡度均明顯大于同價位多功能車。個性化的賽弗 “承上啟下”,填補了市場的一個空白。也正是賽弗的推出,帶起了一個群體,推動了中國SUV市場的火爆,這成為業內的共識。
比亞迪:制造業基因攜帶者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由 20 多人的規模起步,短短十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 IT 及電子零部件的世界級制造企業,為全球第二大移動能源供應商,被譽為“制造業基因攜帶者”,“國際OEM皇帝”和“世界OEM隱形冠軍”。2002年,比亞迪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創下了54支H股最高發行價的記錄。2003 年比亞迪躋身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2006年,比亞迪入選全球企業新興百強。今天,比亞迪股份在全球擁有員工100,000 余人,公司市值已超過300億港幣。目前,比亞迪IT及電子零部件產業已覆蓋手機所有零部件及組裝業務。
比亞迪汽車——比亞迪股份的直屬子公司。2003 年,比亞迪正式收購陜西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比亞迪汽車,進入汽車制造與銷售領域,開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征程。比亞迪汽車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自主發展的發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車” 為產品目標,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級汽車品牌”為產業目標,立志振興民族汽車產業。目前,比亞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產業基地,在整車制造、模具開發、車型研發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產業格局日漸完善。比亞迪汽車在上海建設有一流的研發中心,擁有3000多人的汽車研發隊伍,每年獲得國家研發專利超過500項。在西安建設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轎車生產線,總產能達到20萬輛。在深圳建成現代化汽車城,總產能將達到30萬輛,并建成第二研發中心,將成為比亞迪汽車中高級汽車的生產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業已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模具產業格局,為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制造整車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