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體質文化,為《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之精髓。體質是每一個人所稟受自然之賜,內涵父母之精相搏于某一時空位點所聚之先天真元,奠定特異卦氣特征,呈現性格、事業、婚姻、疾病、壽命諸象。
體質是人體的生命密碼,是開啟健康之門的鑰匙,是中醫“治未病”的靈魂。辨清體質,就能把握養生治病的正確方向。
這個做學問,有兩門學問最不好做,一門是關于自然的學問,另一門是關于我們人體的學問。為什么它不好做呀?因為這兩門學問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其中,關于人體的科學,它是一門公認的、極為高深的學問。雖然我們現代科學已經非常發達,像影像技術可以讓我們看透我們的身體內部,像現在的檢查手段很先進,比如CT啦、核磁共振、B超、血管造影等,可以準確了解我們身體內部的情況,就有點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一樣,有一雙透視眼;像信息技術可以讓我們和遠隔重洋的親友隨時聯系,現在的3G手機、可視電話,還能即時地看到對方;還有航天技術可以讓我們到遙遠的太空去尋找有沒有外星人,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呢,也已經成功地進行了太空行走,宇宙飛船也已經發展得很好了,登月計劃也在實施之中等等。現代的科學技術不可謂不發達,但是,對于我們人體自身的奧秘,我們又知道多少呢?有的生命科學家總結,說我們現在對人體的認識,是已知8%、未知92%。先不說其精確度,只從比例來講,就能看出已知的太少、未知的太多。就連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從哪兒來的,人是怎樣生成的?有誰能告訴我,答案是什么呀?哲學家經常說的,人最難認識的就是自己,這個也許就是最簡單的真理呀!許多人,在生活上、事業上出問題,犯錯誤了,當他反省的時候,經常會說,還是對自己認識不足哇!所以,有許多人體的奧秘,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等待著我們去揭示啊!
好在,人類從一開始到現在,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特別是在最近的幾百年里,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先是在1628年,英國的生理學家、解剖學家威廉·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證明人的血液是封閉的,循環流動的。其實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說人的氣血運行是“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無頭無尾,是循環的;其后,在1839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生理學家施旺發現了細胞;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發現了微生物;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論;1965年我國研制成功胰島素;1984年美國誕生了首例試管嬰兒;特別是2003年,約3萬個人類基因全譜繪制完成,一時之間,基因診病治病的前景讓人們歡欣鼓舞。從理論上講,如果把這些基因全部破譯了,研制一種診斷人類疾病的芯片,只要一滴血,就可以找到病源,從而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椐。想法是非常好的。然而,從2003年到現在,由于基因破譯的工作實在是過于龐雜,而且有許多變量因素會對此產生影響,在頭這兒一開始,稍微一點變化,后續的事都會產生變化,所以相當的復雜呀。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基因產品問世,有的科學家預言說,要想等這一天,仍然要等很久很久。也許一百年,也許三百年,甚至更多年。對于這件事情,我的個人看法是,由于現代科學采用的是分析的方法,事情只會越搞越復雜,頭緒只會越來越多,就像現代醫學的分科,科分得越細,對于疾病的相關性考慮得越少,而人恰恰是需要聯系地、整體地去考慮的,因為病是人身上的病,不只是某一器官上的病。盯住病和盯住得病的人,兩者的格局,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俗,一個是仙。我曾經和數名西醫進行過探討,提到了中醫西醫的認識論問題,現代醫學考慮相關性較少,聯系的較少,這種思維方法,博是博了點,廣的意思、細的意思,但沒有返約,缺少了“綱”類的東西,只有“目”,反而使事情變得不簡單了,復雜了,越復雜就越不知道怎么辦了,就越不能解決問題。曾經遇有一個女患者,五十六歲,得了一種疑難病,什么病啊?她的膀胱里不能存尿,只要有尿,就得排小便,每到這個時候,尿道口里面往上的部位,馬上就會出現鉆心般的疼痛,坐臥不安、疼痛難忍。正常人可以坐直了,她不行,她不能坐直了,她的坐姿是這樣的,雙手支撐在身后,身體要向后仰,不能讓這個腰使勁,這種姿式好像能夠緩解疼痛。基本上是每20分鐘左右就要尿一次,尿也是疼,不尿也是疼。前后在北京某家大醫院診治了八年之久,診斷始終不清楚,治療效果也時好時壞。后來病人越來越難以忍受,這家大醫院請了有關專家進行了會診,最后得出了一個“間質性膀胱炎”的結論,建議病人把膀胱切除,說只有切除膀胱,才能止住疼痛。病人堅決不同意,說我又不是得了膀胱癌,干嗎把膀胱給我切了去呀?后來聽說了辨體質治病,然后就來找我,尋找最后的希望。一辨體質,土形人痰濕體質合并濕熱,督脈不通、任脈不通,濕熱下注,不通則痛啊!通過實施打通任督二脈的導引術,病人在現場足足坐了有90分鐘,一個半點啊,沒有排尿,疼痛奇跡般地消失了。她就在那兒好好地坐著,還喝了不少水。她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實際上,這個病人的病根不在膀胱,而在第四五腰椎的特殊結構上,是由于四五腰椎的神經出了問題,導致膀胱內的逼尿肌、括約肌的功能與感覺出了問題。為什么這么大的醫院、這么著名的專家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是醫院條件不好嗎?是專家的水平不夠嗎?不是,這就是因為專家們太注重自己泌尿專業內的東西,而缺少了聯系的思維,這也是由于分科太細,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所出現的笑話。所以有人講讀書,要有由博返約的工夫,書一方面越寫越厚,一方面越讀越薄。這個約字,需要極高的慧。坊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我們國家的某位領導人去西方國家訪問,遇有一個西方記者,問,您說世界上有多少人?答,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又問,他們都在干什么?答,一種在求名、一種在求利。多么精辟呀!這就是“約”的力量和智慧。老子講,大道至簡,不離陰陽。《黃帝內經》講:“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同樣也是對復雜生命現象的高度概括,是最大的“約”。所以,我們給大家辨體質,最后都會提到任督二脈不通的問題,它實際上就是一個陰、一個陽的問題。任脈行陰氣,總任一身之陰,任脈通則氣血行;督脈行陽氣,總督一身之陽,督脈通則百脈通。這就是站在較高的格局上面,站在人身之外看人,結果怎么樣啊?叫“洞若觀火、掌上觀文”,一下子就能看透,你身體哪里有問題,非常準,比如金形人濕熱體質,在《易經》當中屬于乾卦兌卦,乾為肺為首,肺管呼吸,開竅于鼻,咽為肺系,肺主皮毛,濕熱之邪作用于這些部位,必然產生相應的癥狀表現,像咳喘、咽炎、鼻炎啦,陽熱濕熱在上面堵著,只上不下,所以你就頭痛。女性乳腺增生,由于濕熱加瘀血,轉成癌癥的幾率非常大。這些疾病和癥狀是一定要出現的,這就是真理。這時候,許多患者都會說,這些病啊,我打小就有,已經幾十年了。你看,比現代檢查儀器更準、更全面。這就是規律性的東西,同樣也是“約”的智慧。
對于人的起源,國學里面同樣蘊含著這個“約”的智慧。國學文化當中,是用“生”和“成”兩個字來解讀的,具有極強的概括性。對于世間萬物的生成,《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是這樣描述的:“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這段是引自叫《太始天元冊》的文字,是說萬物的生成,都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得就更具體了:“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那么人作為萬物之一,也必然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產物。產生人的過程,也稱為“天地合氣”。《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接著,又在“天地合氣”的基礎上,引入了時間的概念。天地是什么呀?是空間,叫宇,上下四方曰宇。時間是什么呀?是宙,古往今來曰宙。把天地合氣歸納為人“生”的條件,把四時之法(就是時間)歸納為人“成”的條件。原文是這樣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一個天地、一個四時,一個宇、一個宙,所以,在人的生成里面,就已經包含了宇宙的概念。因此,我們現在經常說,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大多講養生的都在說這句話。大宇宙復雜,小宇宙也很復雜,對于人身的小宇宙,有些認識不到位,也是非常正常的,也不能說我們人類自身就很笨,從而,使人類不能很好地認清自己,也就變得情有可原了。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干一些對自己健康不利的事兒,比如說不能認清自己的體質,吃錯了飯,本來是痰濕體質,你就愛吃酸甜涼的食物,沒甜的吃不下飯,冰激淋蛋糕、奶油、巧克力,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大魚大肉香啊,太好吃了,結果怎么樣,越吃越胖,越吃氣越短,越吃越不能懷孕,越吃病越多;本來是濕熱體質,你離不了煙離不了酒,一個大男人,不抽煙喝酒,不等于白活了嗎?這輩子干嗎呀?一點愛好都沒有。于是,一天來兩包煙,一天來兩頓酒,太美了,活得太有意思了,突然有一天,腦中風了、半身不遂了,身子不能動了,這才著急呀,住院、吃藥,大夫說了,“你得戒煙酒啊!”“是、是,我一定戒。”您早一點干什么去了?我經常說,中醫理論的最大優勢就是讓你不得病啊,這是最高境界呀,所以一定要在疾病發生之前進行養護,這個才是智人、高人哪!我們中醫有句話,叫“上工治未病”,未病是什么呀?就是沒有發生的病,就是將要發生的病,既然是沒有發生的病,為什么要用治而不用防啊,這正是中醫的慧呀!叫“上工救其萌芽”,治病于無形啊,對于治療已經形成的病,中醫叫什么呀?叫“渴而穿井,斗而鑄錐”,確實是太晚太晚啦!又比如說,吃錯了藥,大家認為人參大補、冬蟲夏草好東西呀,保健品好東西呀,沒事我保健保健,并且全是從國外進口的,純。可是你不顧自己是不是熱性體質,盲目亂用,結果,花錢買了短命,本來能好好地活到一百歲,甚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要求的一百二十歲,由于錯誤的認識、錯誤的行為,無端地消耗先天的元氣,這件事做錯了減一年,那件事又做錯了減十年,減來減去,這個先天元氣呀,就剩幾十年了。我們也就早早地顯老了,四十多歲就白頭發了,不到五十歲牙就掉沒了,就有病了、殘廢了,沒有了健康,失去啦。這個道理如果想通了,能救很多人哪!臨床當中,有太多的聽眾朋友甚至自身就有疾病,聽了我的辨體質講座,都有一種如夢方醒的感覺,感到自己知道辨體質這個事,實在是太晚了!自己如果早一點知道,辨清體質再吃飯、吃對了藥,有針對性地進行養生治病,哪里還會得半身不遂、得糖尿病、得心臟病啊?哪里還會花成千上萬的錢,去買一個對自己體質有相反作用的熱床墊啊?現在好多患者家里面擺著熱床墊啊,沒用啊。哪里還會在家里擺著數千元錢的保健品,不適合自己的體質,不能用,送人還不舍得,自己看著還鬧心哪!佛家有云:“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現在大家都很注重養生,特別是老年朋友,都在不斷地從各種媒體中吸取著養生知識,沒事聽聽廣播、看看電視,你看,好多患者朋友,都是什么都聽,邊聽邊比較,邊聽邊悟,聽著聽著,唉,知道辨體質了,覺得這個方法很獨特、很科學,說的是因人而異,這是真正的道理呀,這個,正是我要找的。馬上改弦易轍,改正,回歸正道。人人都辨清體質,知道自己應該吃什么、做什么,不應該吃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有一個方向,正確的方向。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即使是今天醒悟,只要行動起來,也會大有收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