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偷’菜,不如去農博種菜!”前不久,中國農業博物館為自己設計的一項名為“種子達人”的活動,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該館期望以此來宣傳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給家園添加一份生機,給未來添加一份夢想。
這項公益活動,跟一年前由北京天文館、北京古觀象臺聯合舉辦的“我給太空種子一個家”系列活動一樣,吸引了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的積極參與。大家在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的同時,對種子有了更具體、更直接的認知。
然而,對于事關農業生產乃至國計民生的種業,以及這當中的嚴峻形勢和問題,人們恐怕就很是陌生了。“外國的蔬菜種子在中國按粒賣,一粒幾十元或是上百元;而中國自己的種子卻按袋賣,一袋幾元或幾十元。”您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其背后又有哪些“玄機”么?本期“特別策劃”《種業困局》,就試著去解這個“局”。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讀者朋友當記得,本刊曾報道,科技部、農業部和北京市于2010年共同啟動建設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提出了以現代服務業引領現代農業,面向世界,立足北京,服務全國的工作設想。今春,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載文指出:北京具備了構建新型種業體系的基礎和條件,農科城良種創制與種業交易中心不僅是農業技術特色領域中心,同時也承擔著率先探索建立新型種業體系的重要責任。
“播撒一粒種子,收獲一片綠色。”我們期待著新型種業體系能夠為引領我國種業戰略轉型、壯大民族種業、提高種業國際競爭力、服務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炎熱的夏季過去了。前時因天氣酷熱加上雨水不斷,致使蚊蟲滋生而爆發于美國的西尼羅病毒一度讓人心悸。截至8月15日,已確認近700人被感染,有26人因它而送了命。這種病毒最令人憂慮的是,它似乎還在不斷蔓延。
想來有些可悲,數百萬年的進化使人類擁有了非凡的技藝,但人們仍然無法擺脫無窮種類和數量的病菌對身體的侵害,一直都在與其進行抗爭。這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斗。
本期“前沿探索”《“火焰”病毒點燃網絡戰火》介紹的,則是另一類也極其令人頭痛的病毒。它可視為一種后門程序和木馬病毒,同時又具有蠕蟲病毒的特點,其構造十分復雜,堪稱有史以來最復雜的電腦病毒。“火焰”病毒來自何方?它意欲何為?究竟有沒有辦法制服它?呵呵,看過文章您就知道答案了。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