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神昵古得古意,寧與秦漢官哥殊。”紫砂起源于宋朝,自明清盛行以來便始終活躍于文人雅士之間,而無論在什么時代,紫砂壺一直以來都以它溫潤的色澤和婉約的氣質靜靜地散發著屬于它的獨特意韻。正是憑借著這種宜古宜今的意韻,才讓紫砂文化傳承至今。
近些年,紫砂的價值逐漸被市場所認可。1994年,紫砂首次亮相于中國嘉德的秋季拍賣,四件紫砂工藝品中有兩件成交,成交額僅為人民幣四萬七百元。而到了2011年秋季,嘉德兩場紫砂專場成交額已達7000余萬元,北京保利推出的一套紫砂泰斗顧景舟的提璧組壺更以1782萬元的成交價刷新了紫砂拍賣的世界紀錄,這樣的價差足以印證紫砂市場的發展。
市場的發展使紫砂得到了應有的關注,時至今日,梳理紫砂傳承脈絡延續其文化發展便成為了這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由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主辦,上海金象置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溫故知新——王鵬紫砂收藏及當代紫砂藝術精品展”于2012年5月16日至5月20日在中華世紀壇世紀大廳舉辦。192件展品匯集了現當代紫砂藝術名家和新秀的精品力作,是宜興紫砂藝術品收藏家王鵬先生為紫砂文化的傳承發展而精心籌劃的一次藝術盛宴。此展是全國巡展的收官之作,并將于6月在瀚海進行專場拍賣,王鵬先生心系紫砂的未來與發展,會將拍賣所得盈余專款專用,用于紫砂文化的推廣和對年輕紫砂藝術家的扶持。
宜興紫砂藝術品收藏家王鵬先生自十幾歲開始涉獵紫砂壺,至今已近二十年,就像是當代的陳曼生一般,王鵬先生不僅收藏紫砂,也參與紫砂的設計及制作,本次展覽中,他與江建翔、吳群祥、周洪彬、高旭峰等中青年紫砂藝人合作的作品都是他們在細品自然之美后用心感悟所做。王鵬先生將借由這些作品,展示他對紫砂未來的思考和探索。
展覽以“溫故知新”為核心,“溫故”指重溫經典,明清及至民國的紫砂藝人將本是日用品的紫砂的藝術特質發掘了出來,為了彰顯老藝人對紫砂的貢獻,展覽中將展出紫砂史上巨匠級的時大彬、陳覲侯、臣輝閣、申錫、程壽珍等藝人的佳作,追溯紫砂最初的風采。同時,“故”也音同本次展覽的亮點——民國七大藝人之首的顧景舟的“顧”。作為現當代的紫砂泰斗,顧老的作品以材質美、工藝美、內容美、形式美、功能美而著稱于世。此次現世的9件精品均為顧老所制的經典光貨造型紫砂器皿,每一件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以石瓢為例,顧景舟與吳湖帆合作的一件同種器形的作品曾以1232萬元人民幣的成交價讓紫砂壺進入了千萬元時代。此次展覽將給觀者一次絕佳的機會來近距離領略一代宗師作品的藝術內蘊。
巡展中,當代紫砂大師何道洪、汪寅仙、陳國良、周桂珍、高海庚、顧紹培等藝術家作品,也將展現中國紫砂具有的傳承與創新交融的時代意義。這些當代名家的作品在市場上也是頻破紀錄,如何道洪的一把“大涵壺”曾以782萬元的成交價被藏家收入囊中,汪寅仙挑戰南瓜壺型的一把經典之作“金秋南瓜壺”也以460萬奠定了她的市場地位。
至于“知新”則有知曉時代之意,“新”指現代的創新作品,同時也指本次展覽紫砂新秀的“新”,這也是展覽的一大看點。唐彬杰、吳東元、李寒勇、高旭峰、鄒躍軍等青年藝術家均為紫砂藝術界的佼佼者,他們的作品既顯示出了深厚的傳統功底,也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師古而不泥古,這才是紫砂藝術發展繁盛的希望所在。不但如此,巡展展出的部分作品均是獨一無二的,是作者為本次展覽而特別創作,這些作品也是首次集體亮相。
由此可見,本次展覽的主旨有這樣兩個方面:一為作品,古今作品相互映襯,全方位顯現紫砂藝術的傳承脈絡和不朽魅力;二為人,在展示傳統精品紫砂之美、讓觀眾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為當代紫砂藝術的佼佼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扶助年輕紫砂藝術家的成長。以作品凸現人,以平臺培養人,以互動鍛煉人,以聲勢推出人,以合力成就人,使參加巡展的青年藝術家獲得藝術上的進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