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因徽州山區盛產木材,建筑物多為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木雕藝人便有了用武之地。從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崛起。他們遵循儒家文化傳統,在置良田、造豪宅時,往往以木雕技藝雕梁畫棟進行內部裝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藝術裝飾風尚,并使其成為具有鮮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藝術流派。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明中葉以后,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木雕藝術也逐漸精朗細刻;入清后,對木雕裝飾美感的追求更為強烈。
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云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表現手法主要是根據建筑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采用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
徽州木雕集雕刻、歷史、文化、民俗、藝術于一身,在中國雕刻界獨具一格,目前許多收藏愛好者已將其視為收藏新熱點。著名畫家任繼民先生算是一位比較有特點的致力于徽州木雕收藏的藝術家。
任繼民酷愛收藏,對藝術品尤其是民間藝術懷有濃厚感情,收藏了大量的各種形式的藝術品,比如石雕、陶器、繡片、奇石、唐卡等等。出于強烈的個人興趣愛好,他從2005年起,開始收藏徽州木雕這一并不為大多數收藏家所重視的民間藝術品,當時賣畫所得的錢幾乎都被他用來購買木雕了。任繼民收藏木雕沒有比較功利的投資心理,自幼生長于北方的他純粹是被徽派木雕本身的獨特美感、樸實的鄉土氣息所深深感染和吸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時間感”是談到徽州木雕時常被他提及的一個詞。在對木雕品玩和欣賞的過程中任繼民感受到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像是穿越回一兩百年前的時代去理解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這些承載歷史歲月的收藏品恰恰是對抗浮華的最好東西,同時它們也給他的繪畫創作帶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表現在具體方面,而是精神的滋潤和靈感的點醒。他認為,作為一名收藏家首先要讀懂藏品的內涵和意義,而作為一名畫家他希望自己的藏品能為創作提供精神層面的營養。
任繼民有個愿望,如果有一天,有機會的話,他希望自己能擁有一所私人的徽州木雕博物館,讓更多人去了解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去分享在欣賞這一美的東西的過程中收獲的精神樂趣。
Q:請你談一下從什么時候開始收藏木雕的?收藏的原因、過程是怎樣的?收藏的樂趣是什么?你覺得畫畫和收藏之間是什么關系?
A:應該差不多是從2005年開始玩這個的。2005年的時候,我的畫賣得比較好,賣了畫就跑去收這個,算是壓抑了好多年的興趣。以前就喜歡,收了一些1999年或2000年左右吧,在安徽黃山,當時價格也不是太高。后來賣畫的錢基本上都用來收這個了。
這個木雕主要是在皖南,績溪、黟縣一帶。
Q:你以前是在北方生長的,很少能看到這些東西吧?
A:對,根本看不到,沒有機會看到,一旦看到之后就特別喜歡。里面有人物故事、有造型,還有歲月的時間感。
Q:還能記得當時買的木雕是多少錢嗎?
A:當時我遇到的那一家是父親為了培養孩子學習這門手藝,他買了很多精品給孩子做范本,孩子刻完之后,范本就可以賣了,價格都特別高,因為他的眼力也很好,收的基本都是精品,比當時其他人賣的要貴5—10倍。當時我的心理價位也就千兒八百,但是他要五千,少一分不賣,這是2005年時候的事。
Q:為什么喜歡這個,因為它的造型還是它本身就是古董?
A:好像是因為一種民間的味道、那種鄉土氣息,有種親切感,還有樸實的、原始味道。這些方面的原因可能更多一點。
Q:這些木雕的時間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嗎?
A:對,基本都是這個時間段的,太久的沒有。但它的起源很早,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很精美的作品了。明清是最成熟的時期。
Q:這些木雕都是以前工匠的作品吧?像齊白石以前也做過這方面的東西。
A:對,其實工匠中水平也有高低,有的木匠高手的水平不亞于那些大師,對人物造型,內在情緒的刻畫都非常到位。其藝術價值已超越了材質和民間范疇。
Q:那你對這些東西的材料有研究嗎?用的什么木頭?。?/p>
A:基本都知道吧,紫檀、黃花梨、楠木、櫸木、杉木等。但還是就地取材,雜木為主,高檔木材用的少。
Q:現在拍賣市場上有沒有這種木雕?
A:南京有兩家拍過了,多是徽州的花板和圓雕。
Q:現在有沒有人大批量地收購這些東西?
A:有啊。我就聽說有個江西的做生意的人,他有三間房子里全是收的這種木雕。安徽當地的一個人也是收藏了很多,后來他轉收瓷器,可能覺得木雕是民間的東西吧,收藏潛力不是太大。但他收藏的有些確實是精品。不過從經濟利益考慮,它的收藏價值可能不如其他的。
Q:就是說升值的空間沒有別的收藏品那么大,如果是同樣的價格購買的,可能別的漲得更快一些。
A:這也不太好說,現在有那種圓雕也很貴。有的專家認為木雕這種東西不好保存,價格可能比銅器、石雕的還要高,這也是見仁見智吧。
Q:你收藏的這些東西是都擺起來還是有時候拿出來看看?
A:以前都擺起來,現在基本收起來的多一些,外面也留幾件擺著。
Q:會不會像收藏字畫那樣,過段時間拿出來鑒鑒品品?
A:是,這肯定的。特別是有幾件經???,有一些造型啊、有一些角度處理啊非常到位,刀法非常精湛,最起碼精神上有一種愉悅。它會讓你有很多聯想。他們的技藝是怎樣傳承?對歷史故事的理解表現,應該是因人而異吧,他雕刻的楊貴妃一定是他心中的美人吧……
Q:你把玩它們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感覺?
A:你可以想象在那個年代,一二百年前,那時候的人們的生活氛圍和生活狀態,能感覺到歲月留下的滄桑。一代代的主人走了,小小的木雕記錄了時代氣息,敘述著只能想象的故事……
Q:你和朋友一起分享其中的樂趣嗎?
A:到我這里來的朋友,我基本都會向他介紹一下,包括比較得意的藏品可以拿出來請他們欣賞,講解一下好在什么地方。比如這件就很有意思,我頭一次見到武松打虎的畫面這么有趣,它這個線條相當精美,我覺得這是在技巧上最高的了。
Q:你身邊畫畫的人還有人在收藏這個嗎?
A:我好像沒有聽說身邊有誰也收藏這個。有人不太看重這種收藏,覺得太民間、不上檔次。但我不這么認為,也許我這種東西更容易對抗那種比較浮華的東西。
Q:你不是從商業角度去收藏它,只是從個人的興趣愛好出發,對吧?
A:對。主要還是精神上的營養吸收。
Q:你會把它們拿出去賣嗎?
A:這個不太可能,就是自己欣賞著玩吧。
Q:你了解過這種木雕和古徽州當地的文化之間的關系嗎?
A:徽州為什么出現很多大學者,我覺得可能是和這片土地上整個的文化崇尚都有關系。儒家學說在徽州的盛行和發展也深深地影響了徽州的木雕,它也是傳播儒家哲學的重要渠道。
Q:這些木雕可能很多都是大戶人家流傳下來的,因為能蓋得起比較好的房子、用得起這些精致的裝飾的,肯定都是對文化比較講究的人家。而我們現在的文化應該是缺少這些東西的。
A:對,你看這些木雕會讓你有種回歸田園的氛圍,讓心能夠靜下來?,F代文化是快餐文化,能夠靜下心來,體會田園的氛圍的機會越來越少。玩玩木雕,回憶古人,聊以自慰吧。
Q:目前,有沒有這種專門的博物院?
A:有啊,我去看過一個私人的收藏木雕的博物館。假如有一天我有一個館的話,也把這些木雕都放進去,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來分享。
Q:你除了收藏這個,還收藏些什么東西?
A:家具、唐卡、玉器,字畫也有一些,比較隨意,就是樂趣,不像以前很刻意,喜歡什么收藏什么。
Q:現在有很多畫家在做收藏,你從藝術家的角度怎么看待收藏?
A:我覺得藝術家搞收藏就像正常人喝茶一樣,很自然的事情。它不是生意,它是一種營養,精神上和藝術上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你。你可以通過自己的收藏去穿越到那個年代,去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思維、生活狀態,包括藝術審美。可以作為一種投資,但這不是主要的。如果要把它作為一種財富的投資,可能就改變了這種欣賞、享受的味道。所以主要是考慮它的精神價值。
Q:你覺得收藏家應該是種什么心態?
A:當然最好是要理解作品的內涵,從藝術角度和歷史角度。如果從投資價值方面就容易浮躁。不管怎么樣,你要讀懂它的意義和價值。
Q:別人收藏你的字畫時,你覺得和自己收藏東西的感受是一樣的嗎?
A:別人收藏我的字畫,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和我在精神上的溝通和共鳴。有人喜歡你的東西所產生的愉悅可能比你換來多少錢還有價值。我和有的藏家已經成為好朋友了,一直在交往。
Q:當你拿出來給大家看這些收藏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贊嘆不止,覺得你有機會收藏到這些東西,而自己沒有。
A:算是一種心理滿足吧。你有這個機會,遇到了,收藏到了好東西,在朋友面前炫耀也好、交流探討也好,算是一種心理滿足,同時也證明了你的眼力和修養。有的東西別人是不經意的,而你發現了一種別人發現不到的美。這個也是很有意思的。我都是從藝術角度、審美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沒有考慮市場價值。
Q:這和許多收藏家收藏藝術作品的思路是一致的,其實也不是考慮這個經濟價值,而是首先考慮這部作品給自己帶來的感受,是為生活增添一種樂趣。
A:對。關鍵是這種承載著歲月的東西對我特別有吸引力,一種暢快感吧。說起收藏木雕對我畫畫的影響,是以人文的這種味道、歲月的產生會潛移默化地滲入進去的。精神層面的影響,我覺得對畫家最重要。如果畫家不重視這種其他藝術的影響,這畫不會長遠。你看,木雕是一方面,我對京劇也喜歡,什么版畫、壁畫,我一般都去欣賞,主要是對我的畫有用的東西。有多方面營養滋潤的作品,就不會太蒼白。
Q:那收藏木雕對你的繪畫有什么幫助嗎?
A:精神層面的比較多一點。在敬佩古人的同時,也激發你的創作欲望,在線條的力度上,在表現手法的概括上有很多啟發、借鑒。
Q:你會考慮在自己的繪畫中融合這些東西嗎?
A:是的,裝飾手法、圖案肌理都會吸收一些,最難吸取的是那難以說清的“徽”味。
Q:這算是綜合的營養。其實不光是對藝術家而言,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也需要多方面的滋潤,這樣生活才會更有樂趣,收藏也有收藏的樂趣。
A:對,和品茶是一個意思,只是收藏的形式感更強一些。樂趣人人都需要,收藏停留在積累財富的層面,如同把品茶當解渴。
Q:中國文化本身好像就是這樣很優雅、很慢的東西。
A:是的,很容易想到代表優雅的藝術門類。京劇、書法、中國畫,很多藝術精品是在慢慢“琢磨”中誕生的,也只有慢才能體會生命存在,慢,可以靜靜地欣賞身邊的風景,慢行的筆墨才能出現變化豐富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