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飛速發展,文化科技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富足,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和明顯增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文化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牢記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圣職責。各級文化工作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求真務實、狠抓落實,著眼增強國情了解、增加基層體驗、增進群眾感情,推動文化隊伍建設取得新進步,唱響文化建設主旋律,促進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全國范圍內實現“兩個率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有力支撐,為中國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因此,群眾文化工作在城鄉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更加重要,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群眾文化工作者,顧名思義,就是扎根在群眾中,服務在第一線,奉獻在第一線,出發點著眼在第一線的服務推廣宣傳引導人員。
在新時期,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我認為可以從思想、業務及開展活動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者素質的養成。
第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用文化服務群眾的自覺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的文化建設成就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用文化服務群眾也是一樣的道理,用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思想文化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是提高全民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關鍵要看深入基層的面有多廣、扎到基層的根有多深。
群眾文化,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無論經過多么深入的藝術加工,它的根莖還是牢牢扎在群眾當中。只有當文化工作者深入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入基層生活第一線,深入群眾生活中,才能準確把握群眾所需、群眾所想,才能不斷從群眾中汲取養分,準確真實體現群眾愿望,更好地擔負起引領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使命。
要深刻認識到,加強新形勢下文化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要深刻認識到,加強新形勢下文化建設是文化工作者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是繼承優良傳統、加強文化工作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切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文化工作者,都應當把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文化素養當作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加自覺主動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第二,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者應如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
事實證明文化建設水平越高,國民素質也就越高。群眾文化工作者肩負著引導群眾進行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責任。基層的文化工作者作為文化工作前線的人員,所能做的工作和所需要的素質也絕非單一一種。
一般說來,群眾文化工作者兼備以下幾種身份:
首先,基層文化工作者,是文化下鄉的一線人員,于是要求文化工作者能夠把握時機,將所需傳達的內容及時傳達至群眾中去。于是,基層文化工作者有了宣傳員的身份。
其次,基層文化工作者,作為社區文化普及和推廣人員,他還具有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于是,基層文化工作者有了教師的身份。
再次,基層文化工作者,作為群眾文娛生活的服務人員,需要為大型的演出活動服務,于是他同樣還肩負著服務演出工作的責任。于是,基層文化工作者有了幕后工作者的身份。
最后,基層文化工作者,作為演員本身,他還肩負著演員的責任和義務。于是,基層文化工作者還擁有演員的身份。
群眾文化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多樣,也就要求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在幾種身份之間來回轉換,同時每個身份的培養都需要全面妥善。
首先,當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充當宣傳員。
這就要求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勤于學習,能夠隨時代變化不斷提高。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總結了我的工作經驗,一個好的基層文化工作者,必須保持學而不倦的心態,還要有對事件敏感,比如在北京提倡新北京新精神的時候,我及時對這一精神進行領會學習,將這一主題的內容通過演出等形式及時宣傳推廣到群眾中去。同時,也利用節假日等安排演出,將工作站的整體形象宣傳給群眾,在群眾中樹立良好形象。
其次,當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充當教師。
群眾工作者必須明白,教學和自身學習表演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如何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有效地傳達給學員,要求的不僅僅是教師自己的心態,還有對學員和教學內容的反復揣摩摸索。
我在工作中,總結出一個作為文化工作者如何當好教師的經驗:
1.調整心態,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群眾的藝術培養與科班培養有諸多的不同,學員也多為成年人,老年人。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是開展學習的良好前提。我們應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樂于和老師交流,這樣才能促進雙方的進步。
2.聲樂教學也需要創新。不管是什么都需要新鮮的血液的注入,教學也應當如此。傳統的聲樂教學培訓墨守成規,無法讓成年老年學員接受,只會讓教學越來越無味。改變教學模式,創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煥發活力。
3.教師應該愛學生。學員前來學習聲樂,是出于對聲樂的喜愛,那么教師也應該付出極大的愛心回應學生。
再次,當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充當幕后工作者。
群眾文化工作,不僅僅是普及和推廣,同時也是要服務于群眾、為群眾做好文娛活動的服務人員,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從臺前轉入幕后,充當好服務人員。
最后,當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充當演員
優秀的基層文化工作者也是好的演員。這就要求基層的群眾工作者不能忘記自己的專業素質。
1.保持每天練聲的好習慣。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
2.經常聽摸作品,保持自己的藝術素養。
3.堅持鍛煉形體,保持自己的形象。
作為基層藝術工作者,經常要面向大眾,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才能在演出過程中給群眾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幾種身份和不同的責任之間來回轉換,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壓力也是很大的。這也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調整好心態,堅持一切著眼于群眾、一切服務于群眾的信念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素質優秀、業務熟練的基層文化工作者。
第三,新時期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具體方法。
1.提高思想認識,堅持正確的群眾文化工作方向。鄧小平同志說“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這說明方向問題是個原則問題。在方向問題上,中央“心連心”藝術團就為全國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做出了榜樣。
2.采取多種手段,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邊遠地區群眾性的文化活動還相當貧乏,不少人用喝酒、賭博等方式打發空余時間。我們必須采取多種手段,以健康有益的活動占領文化陣地。
3.一定確保群眾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隨著文化領域的拓寬,盜版書刊、手機色情網站、虛假廣告、下流娛樂等文化“垃圾”正向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對于這些文化“垃圾”,必須堅決打擊。
第四,開展形式多樣群眾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質量。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生產力不斷提高,群眾文化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在新時期要想激活群眾文化活動,使之蓬勃開展,我們就要改變老思路、老模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深入基層,為企業、學校、單位創作文藝演出作品,廣泛開展演出活動、充分活躍基層文化生活。并派群眾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層,撲下身子,定點定人定時間定責任分頭包干,使各基層活動經久不衰地開展下去。
2.開展各類公益性講座、書畫展,逐步引導群眾提高參與意識,進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開辦各類培訓輔導班,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文化藝術專業和業余人才。每逢節假日舉辦全市性職工文藝比賽,提高職工群眾的參與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傳媒等現代化信息設備,快速、準確、及時、有效地傳播文化信息,推動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網絡文化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已經成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群眾文化活動,特別是青少年文化活動的陣地之一。但由于引導和監管力度不夠,網絡文化在起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一定的消極作用。一些不良的文化內容和違規的經營方式侵蝕著社會,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規范網絡市場、凈化信息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和諧文化構建的重要內容。對網絡文化除了加強監管外,更應該積極引導,因為后者是根本,更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