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同祿
中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師,也是當今世界上掌握所有景泰藍各道工序的制作工藝景泰藍大師。1988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獲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亞太地區評定的“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稱號,被譽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獨創的“琺瑯珀晶”,是將現代科技與傳統工藝結合的新型工藝品,并獲得國家專利。他的作品清逸、新穎,超凡脫俗,造型多姿多彩,小不盈尺,大可丈余,或偉岸雄壯,或玲瓏秀美,或古樸典雅,或清麗自然,以奇、巧、俏、美,自成一派。
景泰藍是用銅和釉料為主要材料的工藝品,又名“銅胎掐絲琺瑯”,具體來說就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特制的柔軟扁銅絲,按照設計圖紙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反復燒制而成的器皿。“琺瑯”是外來語的音譯詞,指的是銅金屬表面燒制釉料的工藝品,相傳琺瑯器最早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中國手工藝人加以運用變化,創造了景泰藍,屬于琺瑯制品里的一種高級工藝品。這樣的工藝品盛于明朝景泰年間,主要使用藍色釉料,故得此名。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工藝都是官民共享,而只有景泰藍是宮廷獨用的工藝品。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的陪宴桌全部用瓷器和銀器餐具,可見景泰藍在宮廷中的身份與地位,直至清末之時,景泰藍才從宮中流入民間。
現如今景泰藍已經變成瀕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夠制作的大師更是屈指可數,作為“中國景泰藍第一人”的張同祿十六歲起從藝,潛心鉆研,恢復了失傳近200年的鑄胎景泰藍工藝,獨家創作出了前無古人的“銀胎景泰藍”、“琺瑯珀晶”。
張同祿的工作室坐落在首都機場高速路附近的一個大院內,這里面還分別住著其他“燕京八絕”的頂級工藝美術大師。走進張大師的工作室,一層的大廳內就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景泰藍成品,桌面上擺放著各式未上釉的銅胎,墻壁上掛著各種景泰藍工藝的裝飾畫,很是絢麗,往里走還有專門用于焊燒的工作間。
600多年來,景泰藍的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工序都是各干各的,將這些工藝悉數掌握的只有張大師一人。張大師表示,當年的經歷以及周遭環境對自己助力很大,張大師接觸景泰藍工藝時間早,又在工藝美校學習過三年美術知識,而后再進入工藝美術廠,從最基礎的制胎干起,各個制作工序都干過,除了景泰藍工藝,其他牙雕、玉雕、雕漆、金鑲嵌等等工藝都接觸到,當然,張大師自身的勤奮努力和悟性也必不可少,以至于后來擔當工藝美術廠的總工藝師、副廠長.張大師臨摹過故宮文物的傳統花樣,出外交流學習過外國琺瑯的制作,既通曉美術知識又諳熟制作工藝,這樣的水準幾乎無人能及.張大師在與記者的交談中也不禁感慨“時勢造英雄”。誠然,環境造就人,如今在這浮躁的社會環境里,還能耗費一生精力去研究傳統工藝的人可是再難尋。
制作景泰藍工藝的流程
1.制胎:用紫銅片剪出不同形狀,鐵錘敲打成形,然后在各銜接部位上好焊藥,焊成銅胎。
2.掐絲:由于配方等原因,景泰藍不能大面積燒藍,只能用銅絲做成的花紋將圖案分割成小塊,銅絲用白芨的汁液黏結在銅胎上,加上焊藥,在900°的高溫中將銅絲焊接在銅胎上。
3.點藍:將焊好絲的胎體酸洗后,用金屬小鏟(藍槍)和專用吸管把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填入在銅絲的凹槽中。
4.燒藍:放入爐中,經攝氏800°左右的高溫中焙燒,需反復三、四次的上釉熔燒,才能讓釉面與銅絲高度一致,形成器皿外衣。
5.磨光:是用粗砂石、黃石、細沙石、木炭等多次將燒好的藍釉磨平、拋光,不平的地方需補釉重燒。
6.鍍金:將磨平的景泰藍酸洗、去污、砂亮后,放入鍍金液槽中,通電鍍金。
Q:您一開始是以什么樣的角色進入到這個行業呢?
A: 一開始,我是中專畢業后考了工藝美術公司,然后被分到北京景泰藍廠,剛到那里就是做銅胎,這是做景泰藍的第一道工序,拿錘子把一個銅片敲成各種器型,再經過焊接組合做出各種器皿。我十六歲開始學習制胎工藝,同時又到工藝美術學校學習美術知識,畢業后分配到點藍車間學點藍工藝、上釉色,一年后被調到設計室進行設計,并開始接觸其他工藝美術行業。到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就提高很多。我剛入廠的時候叫北京景泰藍廠,到1960年變成了北京工藝美術廠,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工廠,牙雕、玉雕、雕漆、金鑲嵌等十四種工藝都有。
當時每年兩屆出口廣交會,各種工藝的車間都得拿出作品參加,景泰藍車間每年都能拿出好幾十種作品,這樣對我來講也是無形中得到鍛煉,跟各個工藝美術行業接觸,學他們的材質、技巧、構思。后來我升為總工藝師,主管全廠產品的設計、質量、技術革新,無形中又學了很多其他姐妹工藝的制作長處,把其他各行各業的長處,材質的特點,都為我所用,使景泰藍的技術和材質水平大大提升。跨行業的視野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說是時勢造英雄。現在我也帶年輕人,但要培養出我這樣的大師是不可能了,現在已經沒有當初的環境了,與其他行業缺少切磋的機會,現在的環境太單一。
Q:您是怎樣創造出“琺瑯珀晶”工藝的呢?
A: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從事景泰藍行業已經三十多年了,覺得景泰藍是當時的條件和環境下產生的,它是外來的工藝,加上中國本身有它的文化內涵,像青銅器的造型,花紋裝飾的能力,做瓷器的能力。有這樣的基礎,對于學習這些外來的藝術輕而易舉,就想現在八十年代了,原材料不斷改進,科學技術也在發展,就產生了能不能把景泰藍這項藝術改變一下的想法。做景泰藍非常難,好多美術專業人員也搞不了,設計完但做不出來。景泰藍這種工藝特復雜,制胎、掐絲、點藍、磨光,作為設計人員,一個人只能干一個工序。景泰藍最大的特點,不管你怎么折騰都得燒得焊,燒焊就阻礙行業發展。我就想能不能不用燒焊,換別的技術把掐絲工藝、點藍工藝固定住。我思索后想到自然博物館里的琥珀,各種昆蟲、作物都能完好地封里頭,我就想不如用琥珀這種材料。于是剛開始拿面人兒、竹竿、木板等材料進行實驗,在上面掐絲、點藍,然后涂抹樹脂,做完效果非常好,后來參加全國裝飾工藝展覽,趙紫陽總書記看了以后非常欣賞說:“張大師這個不錯,是景泰藍的換代產品,和傳統工藝結合的產物,要保護它愛護它,還要報專利。”自此以后“琺瑯珀晶”的道路就鋪開了,韓國漢城大學美術館還特別為我舉辦了一次大型的琺瑯藝術展覽會。
Q:設計景泰藍需要很好的創造力,您平時是怎么畫稿子呢?
A:第一根據市場需要,第二,如果需要重大題材就到現場寫生,那時候開展學大寨運動,我們就到大寨去,做的作品前面是大寨紅花遍地開,后面是王屋山,許多外國人很喜歡那個時期的東西。還去過井岡山、揚州、瓜州古渡……寫生完當場就創作,做過最高級的應該是關于都江堰風光的作品,當時不重視資料,圖紙、產品沒留下來。還有為普陀山的觀音道場設計制作了80平米的大型浮雕觀音壁畫。
Q:現在收藏市場那么好,以前的作品還有在市場上流通嗎?
A: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賣給誰我們也不知道,記得曾經有個海外華人寄了一張景泰藍多工藝結合產品《座龍花薰》的照片給我,詢問是不是我的作品,我說是,他說他花四百五十萬在南美買下來了,最后到北京,此產品拍賣價到了一千一百萬。由于大師的作品每件都是精品, 但景泰藍的制作工藝復雜、繁瑣,所以產量少,市場上銷售的數量也是有限的。
Q: 在市場上買您的作品怎么辨別真偽呢?
A:懂美術的能略知一二,業內行家可以看得出來,其他大多數人都說不清楚,如鑒定的話主要是看這個工藝品的質量、造型和紋飾的特點是否符合我的風格,其次看標記、落款和附送上我親簽的收藏證書——我所有產品的收藏證書的簽字都不是影印的或是印刷形式的,都是我親筆簽名并加蓋個人名章,2012年以后的產品都貼有防偽商標。
Q:現在的作品現代題材比較少?
A:現在人都復古,喜歡老的東西。說起來這些年也創作過現代人物題材的作品及以花鳥圖案、吉祥圖案內容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有件名為《春妹》的作品,是描繪一個少數民族女孩去小溪邊采花歸來的情景。還創作過一件叫《舞韻》的作品,景泰藍的上面是跳芭蕾的人物造型,下面是一群天鵝在天上飛,組合成一幅非常優美的舞蹈畫面。其他產品還有寓意吉祥、和諧、富貴為題材的作品比較受歡迎,如《德勝鼎》這件作品造型奇特,紋飾圖案更現代,并鑲嵌了好多珍貴的寶石玉石,表達的寓意深奧,深受收藏者的喜愛。還有最近創作的《太平有象》作品,寓意中國的工業、農業、科技大發展的盛世繁榮,作品中的六頭大象共同馱著一件寶瓶,寶瓶上鑲嵌著優美的萬年青和許多寶石,使整件作品造型非常優美華貴,這件作品今年還被特制成電子芯片幸運地搭載“神九”衛星火箭在遙遠的太空遨游了23天并順利返航。總之,只要是大師獨創設計的景泰藍作品,都具有高水平的藝術效果、精良的制作工藝、深邃的文化內涵,作品都深受市場歡迎。
Q:一個景泰藍作品出來以后有量的限制嗎?
A: 嚴格來說是有,一般來說不易做多,高端產品、大型產品的數量更少,最近剛剛完成的一件歷時2年制作的高2.09米《盛世大花薰》景泰藍多工藝結合的作品,就是出類拔萃的創新作品。如果客戶要限量銷售需定制100件我的景泰藍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為保證產品的質量,需要做120件左右的數量,因為景泰藍的制作工藝屬于火里取材,才能保質保量地供貨,多余的殘品、次品只能銷毀,以保障客戶的利益和市場的穩定。
Q:你們當時學的時候是否有一套傳統的紋樣?
A:這需要根據設計的景泰藍器型的理念和紋飾效果的需求,來整體設計紋樣和其他工藝的裝飾。比如某件產品需要明清的紋樣,我們一般就先參照故宮里的文物展品,或是查閱各種文物類書籍、美術資料等,自己再在這些圖樣資料的基礎上多次進行演變、變形、延伸創新,才能設計出一件新的作品,但不會完全仿造。
Q:你們這行業基本還是師傅帶徒弟的形式?
A:各種制作工藝的技術是由師傅教,圖樣的設計很大一部分還是靠自己的各種美術知識積累,多學習,多實踐,還要有悟性。
Q:現在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還是很重視的。
A: 對,國家比以前重視了,但我覺得還是不夠,國家有關部門應對工藝美術工作者的知識產權、著作權加強保護,加強對工藝美術的科技投入和支持,我們現在許多同行都是小型企業,只能靠自己奮斗。舉個例子說,國內的琺瑯釉料的質量和顏色的品種和國外的琺瑯釉料差距就很大,釉料顏色品種的研究這方面我們很難做到,也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的扶持,并為這些工藝美術非遺項目的企業提供更多的與國外的技術交流和文化交流機會。
Q:您怎么看景泰藍行業以后的發展?
A:往大里說,景泰藍行業還是前途光明的,中國特有的傳統工藝是有很大潛力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景泰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更需要我們大師和技師們去吸引更多的新一代工藝美術現代化技術人才將這種瀕臨失傳的皇家工藝傳承下去,讓它永遠發揚光大,這也是國家的榮譽。現在我和我工作室的全體人員正研創“金胎景泰藍”產品,如果成功了,可以說這就是景泰藍工藝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