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體檢結果出來后,被告知其血脂偏高,為此年近不惑的他十分緊張,因為關注健康信息的他知道:血脂異常意味著或成為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的“后備軍”……降脂成為首當其沖的任務,誰知每天健身房鍛煉加上節食,依然收效甚微。對此,醫生建議其應服用藥物調脂,而非單純降脂。
血脂異常者普遍知道,飲食療法和生活調節十分重要,但其實這些方法僅對部分患者奏效。所以,服用調脂藥便成為另外一條必由之路。
血脂異常屬于代謝性疾病,主要是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或同時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水平和異常率節節升高,其對健康的損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可導致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尤其是冠心病。另外,血脂異常常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血癥,可間接促進脂肪肝、膽石癥、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以及周圍血管疾病等發生。其中以“壞”膽固醇一一低密度脂蛋白(LDL)危害最大,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又稱“好”膽固醇。所以調節“好”和“壞”的膽固醇在體內的比例比一味降脂更重要。
服藥過程需定期監測調脂療效
目前市場上調脂藥物種類繁多,分西藥和中成藥兩大類,西藥有的“主打”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有的則是降低甘油三酯為主,而中成藥一般也不是單純中成藥,而是中西結合成藥,所以患者服用中成藥依然得防用藥過量。常用西藥主要有以下幾類,患者了解其作用差別后應遵醫囑根據自身情況服藥,出現不適應提出換藥。運用較廣泛的調脂藥物首先為他汀類,由于體內膽固醇主要來源于自身合成,他汀類藥物可有效地降低血中膽固醇水平,較大劑量他汀類藥物可同時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當前防治動脈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藥物。
貝特類藥物的主要功效為降低甘油三酯,亦有一定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的作用。
煙酸類藥物主要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兼有降總膽固醇的作用。另外,膽酸螯合樹脂類藥物可以通過阻止膽酸或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使其從糞便排出,促進膽固醇降解。亞油酸、魚油制劑等也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特別提醒的是,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需定期進行調脂療效和不良反應的監測,以及時調整用藥量或更換藥物種類,以有效地達到治療目標。
調脂的中成藥嚴格意義而言并非單純中成藥,而是中西結合成藥,此類藥物與他汀類或貝特類調脂藥合用應謹慎,以免用藥過量。中西合成藥的調脂效力相對較弱,但不良反應也隨之較少,一般適合輕、中度的血脂異常癥患者采用,但仍須遵醫囑。
適齡男女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查
對于正常的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后女性應每年進行血脂檢查,冠心病及高危人群應3~6個月檢測一次。對于不同類型的血脂異常,應按照不同的方法治療,如原發性血脂異常的患者應根據病情選用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而繼發性血脂異常主要應積極治療其原發疾病為主。另外,治療時首先需確立目標,而不同人群的高血脂治療的目標是不同的,主要分成以下幾種:已有冠心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處于冠心病高危狀態,調脂治療獲益最大,應積極予以藥物治療;冠心病中危狀態者,即目前尚無冠心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但除血脂異常以外還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應積極治療;目前既無冠心病及周圍動脈粥樣硬化,又無除血脂異常以外的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可先進行非藥物治療,即改善生活方式及飲食調整,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適量運動、戒煙戒酒、減肥,如果療效不佳,可再予以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