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最近公司有幾個工程項目在同步實施,有點忙!”9月11日下午2點,在成都開星語茶樓外,伴隨爽朗的笑聲,一個年輕帥氣,穿著考究的年輕人大步流星從茶樓外走進來,并不忘囑咐服務員為《投資客》記者泡茶。這個笑容可掬的年輕人就是本刊“10月錢星”欄目的主人公——王小波。
同為80后,在多數人還在為生計奔波的時候,這位年輕的企業家已經擁有了一番事業:他創辦的四川鑫麗消防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麗公司”)開辦一年,正以百分之幾百的速度高速發展,已經創造價值上億元。
“我現在還在創業的路上,算不上真正的企業家,頂多算是‘創業家’。”面對記者的稱贊,王小波非常謙虛。幾句寒暄后,采訪正式開始,一向“自詡”不善言辭的王小波,在回憶起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變得非常健談。
認準目標,一路走到底
“消防工程是城市建設必備的服務,房屋修建時需安裝消防設施,修好后需維護保養,甚至很多年后改變了使用性質,依然離不開消防工程。”在王小波看來消防工程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剛性需求,其中的商機不言而喻。
今年29歲的王小波,與消防結緣已10年有余。1999年,他應征入伍到成都119消防支隊,8年的消防救險經歷讓他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于2007年退伍后,他毅然決定從事消防工程行業。為了積累經驗,王小波把自己的業務范圍掛靠到朋友的消防工程公司,一邊學習鍛煉,一邊積累他事業的第一桶金。
2011年4月,王小波開始籌建鑫麗公司。“起初我還認為組建公司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具體到實踐中才發現沒那么簡單。”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企業資質證明、班子搭建、員工培訓……一系列的工作讓王小波頓感“頭大”,最終他還是走過來了。
“經過一年的發展,現在公司已經步入常態化、快速化發展的軌道。”目前的鑫麗公司已經成為一家制度化、體系化、標準化的現代私營企業,擁有預算員、建造員、施工員、工程師、行政職員近20人,常駐施工人員數十人;公司工程業務量從最初的幾十萬元到現在的上億元。
效率至上,贏得市場口碑
一年創造上億財富!王小波是如何做到的?“講效率!重品質!”王小波的回答簡單干脆。他給記者舉了一個最近完工的例子:9月初,他公司憑借完美的消防工程實施方案從5家投標公司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成都市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成都合聯新型產業園區一期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消防工程施工。
“我們上午拿到中標通知書,下午就進場施工。”王小波告訴《投資客》記者,該項目原計劃是安排10名工人用20天完成,但園區方希望廠房盡快投入使用,便與他商量將工期縮短至10天,他爽快地答應了,并隨即安排60名工人進場,通過10個白天,5個通宵奮戰,最終如期完工。“與我們同時進場施工的有10家企業,如約完成的僅鑫麗一家,我們也因此得到了園區方領導的一致肯定。”談到這里,王小波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項目他基本上沒賺錢,原本10人25天工程量,要投入60人10天完成,人數增加了,工資支出就增多了,尤其是員工晝夜工作,更需加倍給付工資補償。“虧了錢,賺了口碑,值了!”在王小波看來,這次合作讓園區方看到了他們的效率,也讓他看到了自己團隊的戰斗力。
據了解,除了成都合聯新型產業園區,成都的置信麗都花園、天邑華庭酒店、西部鞋都華康鞋業,宜賓的半山酒店等許多知名物業的消防工程都是由鑫麗公司負責施工。一年來,該公司已逐漸成為本土消防行業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五大妙招,讓企業揚帆起航
“任何企業在創立之初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要做好迎接磨難的準備。”一路走來,親身經歷了各種艱難的王小波感慨萬千。
王小波告訴《投資客》記者,在企業創立之初,他首先解決了發展資金和人員配備的問題。因為,資金跟不上,公司就無法運轉,還會因此錯失很多發展機會。員工如不穩定,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司的業務進程。王小波的做法就是一邊投入儲備資金,一邊用工程結算款增加補給;其次,協作共贏。王小波將自己與員工、供貨商放在同一戰線,與他們一起做好做大企業 “蛋糕”。并在今年8月,公司發展最為迅速的時候,拿出部分公司股份,讓員工參與進來,成為企業的主人;第三,企業要成長,企業創始人必須成長。為了走在公司發展的前面,王小波平時經常參加各類企業管理培訓,并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總裁班的培訓;第四,為了提升團隊人員的整體素質,王小波的公司前后投入培訓費20多萬,每月請專家為員工做業務能力提升以及企業管理、生存、發展培訓,讓員工完成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從熟到精的蛻變;最后,規范企業管理制度。王小波深知“好制度,魔鬼可能變天使。壞制度,天使都可能變魔鬼”的箴言,在他看來,優秀的企業應該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讓員工在完善的制度下游刃有余地工作。
【 記者手記】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我幾乎不會相信眼前這個深諳市場規律,眼光敏銳,想法獨到的80企業家僅有初中文憑。“勤能補拙”,王小波憑著自己的專注和努力,硬是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王小波告訴我,他平時基本不炒股、不買理財產品,因為不喜歡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里,凡事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如他開辦公司之前就已經把所有過程都體驗過一樣。
在開辦公司之前。王小波的接下的每一個業務,從購買材料到入場施工,都是他全程包干。消防工程涉及的器材有上百種,他每次去市場買材料,都會讓自己的母親帶上一個本子與他一起到市場,挨家挨戶去詢價并記錄下來,回家后再計算出價格相對優惠的商家,第二天再去采購,然后親自把材料運到施工現場,再自己一個人去施工安裝……無論多苦多累,他始終堅持。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堅持沒有付諸東流,現在他有了自己的茶樓(開星語)、公司,還運作得非常好。這應該就是對他多年堅持的最好回報吧。所謂“成功非易事,樂在苦中求”,沒有誰的成功是簡簡單單的。作為80后,王小波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家境差、文憑低,但他依然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80后企業家的進取和執著,他是中國年輕企業家的縮影,也是更多80后的榜樣。朋友,如果你也在創業的路上,他的故事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