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人披。史書上是這么稱呼他的。
寺人,閹人也。被閹割,一刀割去了他對祖先、家族和后世的責任,他與世界的關系被限定在他與他的主人之間。
這個叫披的人,其實也不叫披,他的本名叫勃緹,“勃緹勃緹勃緹”,叫順了就叫成了“披”。
一個被強行簡化的人,從他的身體到他的名字。
寺人披是史上最早的武功高強的閹人。如果他把他的心得寫成書,或許他會把這本書命名為《葵花寶典》……
現在,談談埃希曼。你知道,那是一個納粹軍官,他負責組織運輸,把幾十萬猶太人送進了集中營。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個殘暴的人,他喜歡猶太人的音樂和文學,他本可以收下一筆錢,然后放過一些猶太人,但這會使他“良心不安”—埃希曼先生是個“正派”的紳士,他拒絕受賄。他嚴格高效地執行他接到的命令,即使明知他的列車在開往毒氣室。
后來,他被以色列人抓了去,在耶路撒冷接受審判。在旁聽席上,漢娜·阿倫特注視著他,這位女哲學家給了他一個評斷:平庸的惡。
也就是說,這個人身上沒有邪惡所具有的那種光芒。盡管我們確信那是惡,但我們也常常被那種光芒所吸引。那些邪惡的人,他們越出了“惡”的牢固界限,我們相信他們一定具有超凡的意志或瘋狂。
在安全線之外我們張望著惡人,我們希望他們正如我們之想象,具有深黑的、不可理解的力量。
但是現在,這個人坐在受審席上,平庸刻板,他只是茫然地說,我是在執行命令,完成一件工作。你知道,我必須把工作做好。
不可能找到比埃希曼更好的雇員或下屬了。你給他一件毛衣,說拆掉,他就會一絲不茍地拆掉;你說,織起來,他就會完美地把它織好。他不會問、也不會想“為什么”。
這個人,我是說這個叫披的人,此時就站在重耳的門外,他說:
我只是盡我的全力執行命令,“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我不會思考為什么殺人,古往今來,如果每一個人都要思考和選擇,那么軍隊和監獄都將無法運轉。所有的君王,不管是你的父親、你的弟弟、你的侄子還是你,你們都離不開我這樣的人。
這是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國軍隊支持下回到晉國,奪取王位,他立即殺掉了合法君主、他的侄子懷公,然后,他就每天坐在宮中,細細盤點他的恩與仇。
流亡十九年,有恩的恩重如山,有仇的仇深似海。現在,結賬的時候到了。
現在,披站到了門外。他向新主人報到,而且有情況要匯報—從重耳的父親獻公時代起,披的職能就相當于后世的東廠,他負責“干臟活”,替君主殺人,當然,他也一定負責情報搜集。
披來了?重耳一聽就蹦了起來:
啊,他還敢來?好啊,你們去問問這廝:十九年前,我爹派你來蒲城殺我,限你一天一夜趕到,你呢,倒是腿快,沒掌燈呢你就提著刀到了。我跳墻跑,倆手還扒著墻頭呢,你丫一刀就砍到我袖子上,差點沒把我手給剁了!
還有,我跑出去跟著狄人在渭河邊種地,我弟又派你來殺我,給你四天時間,結果呢,你丫第三天就到了,你當你是高鐵呢還提速,你急什么急?你丫還有臉見我,滾!
然后,披就做了上邊那一番自辯。他冷冷地說:
我還以為您這回回來,長了見識,知道該怎么做主子,卻原來還糊涂著呢。我滾,可以,只怕照這樣該滾的人就多了去了,剩下你一個等著倒大霉吧。
現在說另外一件事,和埃希曼有關的。在納粹集中營里,有一位來自意大利的猶太瓦匠。像歐洲很多匠人一樣,一門手藝代代相傳,不管是砌墻還是做鞋,他們把這視為上帝賞給他們的飯碗,虔誠珍重地捧著。但現在,該瓦匠被關進了集中營,強迫勞動,繼續干老本行,砌墻,可以想見,那墻是牢房的墻、毒氣室的墻。
那么然后呢?
我猜想,他會抓緊一切機會怠工,盡一切可能把墻砌成豆腐渣工程。
這時恰好有一位作家在場,他名叫普里莫·萊維,萊維回憶道:“那位連續六個月偷偷給我送食物、救我性命的意大利瓦匠痛恨德國人,痛恨他們的食物、他們的語言和他們的戰爭。但當他們安排他去砌墻時,他把墻砌得又直又堅固。而這并非出于服從而是出于專業尊嚴。”
說說我的意見。披和埃希曼,無情地追殺無辜者,或者漠然地像運送物資一樣把千百萬無辜者送往死地。他們都是有罪的。
但是,我不敢肯定,在正常境遇下,他們一定就是惡人。比如披如果穿越到不知哪國,成為法制社會的一個警察,他也許像《悲慘世界》里的沙威警長那樣不通人情,但是他肯定鐵面無私。而埃希曼,如果讓他管理鐵路,我相信,肯定會安全、準點。
也就是說,他們還是他們,他們可能是值得尊敬的人。
那么,在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呢?
漢娜·阿倫特對此反復闡述,她認為披或埃希曼他們的問題是“不能思考”,在阿倫特以及她所理解的康德看來:“每個人在開始行動時都是他自己的立法者。通過使用實踐理性,人們發現能夠也應該成為法則的準則。”
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以賽亞·伯林嗤之以鼻,他說:“我無法接受阿倫特的邪惡之庸常性的觀點……那些欽佩她的人,不過是會擺弄字母的文人,他們不用腦子思考。”
阿倫特說披和埃希曼不思考,伯林說阿倫特及其粉絲不思考。
但是,那天晚上,晉文公重耳認真思考了。他走出大門,注視著披,現在他不會讓披滾,他想明白了,他需要披。
果然,披告訴他,有人謀反。披準備以同樣的熱情執行他的命令。
還有那個意大利瓦匠,現在“擺弄字母的文人”寫道,他是出于專業尊嚴而不是服從。
好吧。現在我想問另一個問題:假設一個包工頭,從現在很不幸地穿越到了集中營里,他多半會繼續建造他的豆腐渣工程,那么,“擺弄字母”的人會怎么說呢?他是出于還是出于根深蒂固的不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