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紫千紅,是寶寶視覺發育的好時機。在此特別為媽媽們帶來系統全面的視覺知識,配合多彩春日,幫寶寶打開新“視”界。
誤區篇:專家指路,跨越護眼誤區
寶寶明亮的雙眼,仿佛會說話一般。為了幫助寶寶打開這個美麗的心靈窗戶,爸爸媽媽做了許多促進眼睛發育的功課。但是,生活中一些看似正常的經驗,卻會讓家長陷入護眼誤區。現在,育兒專家就來和您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小錯誤,聰明的媽媽可不要再被這些“障眼法”誤導了。
誤區一:寶寶怕黑。那就開著燈睡
專家分析:寶寶晚上怕黑要開著燈睡覺,媽媽心一軟,就不當回事了、這樣一來,寶寶是不害怕了,可是眼睛卻受到了傷害。
寶寶出生后的頭兩年是眼睛和焦距調節功能發育的關鍵階段睡覺不關燈,不僅會打亂光明與黑暗的時間比例,直接影響寶寶視覺發育,而且會增加他們患近視眼的可能性。
要是媽媽擔心寶寶怕黑,那就先陪伴他們安心入睡,然后再關掉燈吧、
誤區二:床頭玩具近點,寶寶好認識事物
專家分析:媽媽們都知道,在寶寶的床欄中間系一根繩,懸掛小玩具可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卻不知道掛玩具的距離是有講究的。
寶寶出生時為遠視,一直持續到六歲左右,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別近,寶寶要使勁調節才能看得見,眼睛也會較長時間地向中間旋轉,這樣就有可能造成寶寶內斜視正確的方法是把玩具懸掛在圍欄周圍,并經常更換玩具的位置和方向,或者不同位置多放幾個,寶寶認識事物和視力保護就一舉兩得了,
誤區三:寶寶太吵,玩玩電腦就安靜了
專家分析:現在的電子設備越來越普及了,除了看電視,寶寶也常會玩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寶寶玩電腦時確實安靜了,而眼睛卻在叫苦連天。
在這里,要給各位媽媽一點提示,寶寶的眼睛還處于發育階段,過多地讓他們使用電子設備,容易導致屈光不正或弱視等不良后果。
媽媽要少讓寶寶接觸電子設備,多讓他們接觸大自然,好讓寶寶的視力多多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誤區四:寶寶眼屎變多,不是什么大問題
專家分析:有的寶寶出生后有眼屎多的問題,媽媽會覺得這不是什么大事,有點眼屎很正常,殊不知因小失大,小問題往往會誘發很多對眼睛的危害哦。
眼屎是細菌入侵寶寶淚囊,在其中繁殖、化膿,膿性物無法往下排泄,只有沿著淚囊、淚小管向上排到眼睛里而形成的,所以,如果不及早注意,可能引起先天性淚囊炎,造成角膜炎,并形成角膜白斑。
當媽媽發現寶寶眼屎過多時,可不要掉以輕心,要及時帶寶寶請教醫生。
誤區五:用閃光燈拍照,寶寶照片才漂亮
專家分析:爸媽很想把寶寶每個可愛的瞬間都留下,所以給寶寶拍攝了好多漂亮的照片,卻沒有想到,閃光燈使用不當的話,相機就會變身“視網膜殺手”
寶寶的視網膜還處于完善階段,非常脆弱,如果遇到閃光燈的強光刺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引發各種視網膜疾病。
所以,爸媽們在給寶寶拍照時,千萬記得關閉相機的閃光燈喔。
誤區六:躺著吃奶寶寶容易入睡,一直讓寶寶躺著吃奶
專家分析:寶寶躺著吃奶的時候比較容易入睡,所以媽媽喂奶時就常常讓他們躺著但媽媽或許沒想到,長期讓寶寶躺著吃奶,也會影響視覺的發育
如果喂奶時總是固定的姿勢,寶寶會盯著固定的光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斜視。因此,媽媽們應該在喂奶的時候,經常調整姿勢,這才是對寶寶眼睛負責的行為喔。
誤區七:寶貝生病的眼睛要遮住
專家分析:寶寶的眼睛生病時,出于保護的角度,家長會把寶寶的眼睛遮蓋住,但這樣未必好,有可能給寶寶的眼睛帶來更大的傷害。
嬰兒期是寶寶視覺發育最敏感的時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擋住幾天時間,就阻斷了寶寶所有的視覺刺激,可能造成被遮蓋的眼睛永久性的視力異常,也就是醫生所說的“形象剝奪性弱視”。
再次提醒下各位媽媽,可千萬不要隨意遮住寶寶生病的那只眼睛。抱寶寶外出時,如果陽光太強,可以臨時用紗巾遮蓋一下,以避免強光刺激寶寶的眼睛
基礎篇:解密視覺發育的
奇妙里程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萬物初生,五彩繽紛,正是刺激寶寶視覺發育的絕佳季節。
嬰兒期
其實寶寶剛出生時,對光線就會有反應,能追著眼前的物體看。雖然他們的眼睛發育并不完全,視覺結構、視神經尚未成熟,視力只有成人的1/30,視野只有45度左右,但是他們會偏愛注視較復雜的形狀、曲線和鮮明的對比色。所以,我們要從小就給寶寶豐富的顏色刺激,讓他的視覺能力得到充分培育。
接下來我們看看,在1歲前,寶寶各個時間段的視覺能力發展里程是怎樣的。
1~3個月時,寶寶已具有注視和兩眼固視能力,不過無法持久,眼球容易失去協調。3個月后,他們的視野已達180度,可看到自己的手,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此時,大多數寶寶的視覺可以跟隨運動的物體,也能將視線固定在物體上。
4~6個月時,寶寶視網膜已有很好的發育,能由近看遠,再由遠看近。寶寶4個月時開始建立立體感,會以視線尋找聲音來源,或追蹤移動的物體。此時他們已經能夠轉動身體,會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東西。
6個月以后,寶寶兩眼可以對準焦點,會調整自己的姿勢,以便能夠看清楚想要的東西。
8個月大時,寶寶對于眼前突然消失的東西,會出現尋物的反應,也特別喜歡用視線來追蹤眼前的物體,眼手協調也較為順利。此時,寶寶的視力保持在0.1-0.2之間。
8個月到1歲時,寶寶已經可以辨識親人啦。這時,他們的視力為0.2-0.5。如果發現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明顯延遲,或走路容易跌倒,被東西絆倒,都有可能是視力出現問題,媽媽便要去找醫生請教了。
幼兒期
從1歲開始,孩子特別喜歡借由眼睛引導手部活動。他們喜歡接觸新事物,眼手間的協調能力也因此快速成長,視覺辨識能力在這一階段也大大提高。1~3歲的寶寶視力發育能達到0.2-0.6,并在2歲時已經可以判別事物的遠近,且視線能跟上快速移動的東西。3歲時視覺較為敏銳,喜歡觀察,他們的立體視覺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1~3歲的寶寶在正確指導下,已能逐漸辨認不同色調、明亮度和飽和度的顏色,并逐步掌握這些顏色的名稱。他們的視覺感覺性是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不斷提高的。
1~3歲的寶寶視覺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階段必須完成:通過對視覺的訓練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過渡。此時視覺能力的發展在他的生活和學習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1~3歲的寶寶通過視覺啟智和別的智力訓練,完全能辨別大小、上下、前后、左右、內外、遠近等空間關系。知覺空間方位。對他們準確理解環境特別重要,也為日店他們學習自然科學打下堅實基礎。實際上,此時的視覺啟智活動與鍛煉他們的空間智能有密切關系。
營養篇:6種關鍵營養,吃出明亮眼睛
DHA
媽媽你知道嗎,DHA除了對寶寶腦部發育有益之外,對視敏度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喔。因為DHA占視網膜細胞的細胞膜中脂類的50%,是寶寶視覺發育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很多魚類中都含有DHA,如金槍魚、三文魚、鯖魚、沙丁魚等,其中金槍魚的DHA含量是數一數二的。平時記得給寶寶多吃金槍魚以及添加了高水平DHA的配方奶粉,讓他們看到更絢爛的春色。
維生素A
寶寶在缺乏維生素A時,眼睛感受弱光的能力會下降,對黑暗環境的適應能力減退,嚴重時易患夜盲癥。另外,缺乏維生素A可能引起眼結膜干燥,眼淚少,甚至導致眼角膜穿孔致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干眼癥。
自古以來,韭菜就被稱為“春天第一菜”。春季肝氣易旺,韭菜富含維生素A,可以清肝明目,是寶寶護眼的好食材。而在其他食材中,許多深綠色、紅色、黃色蔬菜比如胡蘿卜、菠菜、紅椒、甘藍、薺萊以及動物性食品比如肝臟、蛋黃也都富含維生素A。
維生素C和維生素E
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是眼球水晶體的組成成分,具備抗氧化功能,能夠抑制寶寶眼內水晶體的過氧化反應。缺乏它們容易導致水晶體渾濁,影響視力。
眾多蔬菜和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例如櫻桃、草莓、菠菜、青椒等。一個獼猴桃就能保證寶寶全天所需的維生素C,所以春季護眼明目,當然離不開這個號稱“維C之王”的好食材。
玉米、花生、葵花籽等壓榨植物油;菠菜、萵苣、甘薯、山藥等果蔬;杏仁、榛子和胡桃等堅果都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
鈣
豐富的鈣質對眼睛也是很有好處的,鈣具有消除眼肌緊張的作用。寶寶定期食用鈣,能夠起到明目的功效。
蝦皮、紫菜、海帶等食物鈣含量高,做萊的時候可以多添加給寶寶食用。而奶制品更是寶寶攝取鈣質當仁不讓的優良食品,在早餐和兩餐之間,喝一杯配方奶粉,美味之余,輕松補鈣。
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寶寶身體組織的主要成分,視覺組織的修補和更新需要不斷地補充蛋白質。
瘦肉、魚、蝦、奶類、蛋類可補充動物性蛋白質,豆類及豆制品也是蛋白質的豐富來源,還富含其他多種營養素。為寶寶準備一道鮮魚豆腐湯,不僅能趕走春季的寒氣,還能一起補充動物、植物兩種蛋白質。
游戲篇:簡單小游戲,視覺大發展
嬰兒期
各位媽媽注意啦,初生時的寶寶視覺能力發展還不成熟,可以用色彩對比強烈的玩具,來協助他的視力發育。
黑白分明
把黑白大圖案卡放在寶寶的小床上,好讓他剛出世不久便能看見。經過六星期后,換上更小、更復雜的圖案,這樣可以讓他有更好的視力。而有黑白強烈對比的玩具如熊貓,便是初生嬰兒發展視覺的理想玩具。
技能聚焦:視覺能力
手指娃娃
在寶寶半歲前,媽媽可以把手指娃娃套在自己或寶寶手上,和他玩耍,吸引他的視線向著手部,讓他們可以依指示注視大人或自己手里的物件。
技能聚焦:追視能力手眼協調認識能力
移床換景
對9個月內的寶寶,要每星期把他的小床換一個新方向。有時讓他看見窗戶,有時又讓他看見大門、鏡子或室內其他裝飾。
技能聚焦:視覺能力空間感
幼兒期
媽媽有沒有發現,寶寶在這個階段,特別愛接觸新事物。這時幫他們建立立體視覺,可以讓視力發展到~個新的臺階。
顏色對對碰
選出幾種顏色能相互配對的物品,比如粉紅色的漱口杯和牙刷、天藍色的上衣和褲子等,讓寶寶把顏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并向他解釋物品之間的關系。
技能聚焦:觀察力顏色的辨別能力發展認知能力
拼一拼
媽媽和寶寶可以一起玩玩簡單的拼圖。媽媽要先示意怎樣拼出完整的圖,再把拼圖弄散,要求寶寶把它拼回。
技能聚焦:提升視覺空間能力鍛煉解決問題能力
專家分析:
孩子開始接觸、感受并初步結交朋友,這對他們的社會化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孩子之間的友誼只是簡單而不確定的交往,卻對他的心理影響極大,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他長大后與朋友交往的心態和狀況,對其一生形成影響。
場景一中媽媽的說法,明顯地帶有成人的世故與偏見。孩子的友誼缺少成人理性的辨別、分析,對友誼的要求質樸且簡單:互相幫助、彼此真誠
當孩子感到自己在交友中受到了傷害,而家長又火上澆油地來上這樣一番言辭,孩子在不理解家長對交朋友的“辨別、分析理論”的同時,勢必會在心里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留下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從而對他社會化的過程產生負面的影響。
場景二中媽媽的說法更糟糕雖然人在社會中需要友誼的溫暖,但如果是以利用為目的友誼,就會像人身上的腫瘤一般,隨時可能癌變。如果孩子真的聽取了媽媽的意見,他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就會失去原則,以自身利益來決定對朋友的取舍這種沒有原則的友誼,不僅毫無價值可言,而且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人際觀產生危害,甚至可能引導孩子走上歪路、
場景三中的媽媽告訴了孩子一個交朋友最基本的原則:交朋友需要用真誠的心去交往,不能因朋友犯了錯就不原諒他、放棄這個朋友,因為他也許是無心之失。如果他屢屢犯這樣的錯誤,那就說明他的人品有問題,不值得交往。同時,媽媽也說明了交朋友時的態度,給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打下了一個健康向上的基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