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峻
中國房地產經濟師、經濟學家、房地產專業學者,央視網(CNTV)經濟臺、新浪網、網易等各大媒體專欄作家、經濟評論員,《投資客》特約專欄作家。
之前判斷今年2次降息之間就是本輪樓市運行周期的最低谷,其后兩周全國相當部分地區與城市樓市出現不同程度的“止跌回穩”,甚至部分大中城市出現成交量明顯放大,土地市場也一掃2012年上半年的冷清,出現成交回暖。
這讓人想起了2008年底至2009年初,好像是情況差不多。
其實,歷史從來不會簡單的重復,盡管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相似地方。接下來的樓市既不會一躍而進,也絕不會像某些“老空頭”所說“崩盤”、“大跌”。而近來很多關于房地產市場的所謂研究、評論動不動評論國內樓市2020年,甚至2025年情況,還分析很多人口、經濟等情況。其實,這些分析要做到準確幾乎不可能,因為基本沒辦法準確預測居住習慣與形態的變化、科技的革新(對于建筑、城市形態等的沖擊)、貨幣實際購買力等因素,因此所謂探討如此長期的樓市走勢目前看來并沒有實際意義。
那么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的樓市將如何走向?
按照個人觀點,樓市已經在底部運行,而且最底點在2次降息之間的區域。目前來看,雖然市場上對于本人市場底部確認的觀點接受程度不一,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是:樓市的調控已經不可能再有較為有力的“加碼”措施。
然而,本輪樓市周期并不是2008-2009年的簡單“翻版”,因為無論國內外經濟環境還是市場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因此,本輪樓市雖然已經經歷最低谷時期,但是不會像上次周期那樣一部而就走向回暖。本輪樓市周期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不可預見性,下部部分的走向也會相當曲折、反復。
具體來說,如果確定本月是最低谷時點,那么下一階段的情況是震蕩與反復不斷。最初期是樓市成交量突然放大,價格相對回穩,樓盤以價換量得到市場的接受,無論是一手房、二手房,甚至是土地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暖”,部分城市表現還會比較明顯。目前階段就是這個時段。
抑制了2年多的購房需求在多重市場博弈與降息利好后,在開發商推出較大幅度優惠的同時,呈現較為集中的釋放。一手房中剛性需求形、性價比較高、中低端的產品表現特別好,二手房出現賣家反價(加價或者先不賣觀望)。而這階段,商鋪等商業類項目開始由2年前一路凱歌的走向變得越來越停滯,原來市場相當看好的商業地產項目突然轉向,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投資者,對于商業地產的集中推出的擔心越來越大。
然后,管理層會開始擔心樓市調控的“微調”與緩慢轉向的速度過快,估計再會出臺一些重復之前措施的“強調”性文件與精神,基本是以“重申”、“強調”為主,雖然表面看好像是“新”東西,其實基本是將原來調控的調子再重彈,但是不會有新的突破性調控措施。
但是,對于市場信心,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打擊。而同時,對于國內外經濟情況的仍然讓人擔心:可以預見2012年下半年,國內經濟的減速與下滑越來越嚴重,外貿形勢越來越不樂觀,加上在這階段剛好碰上國內“產業機構調整”,密集型、高能耗、相對不環保的項目集中大量撤離中國,同時這些工業的上下游大量的生產變成嚴重過剩,讓這個經濟環境在表面上已經看出問題不少。
而國外方面,美國與歐洲經濟危機仍然會不斷新問題、解決、再新問題爆發、再解決這種模式運行相當長時間,讓全球投資者憂心忡忡。因此,這階段管理層在整個宏觀面的考慮可謂舉步艱難,必然會慎之又慎。樓市在這種宏觀經濟環境下,會不斷反反復復,時好時壞,甚至出現“反抽”。而且,樓市內部的結構性調整會進一步加快,出現越來越明顯的結構性分化。
總體而言,本輪樓市周期后半部的初期至2013年初,都是相當反復與分化。相當而言,性價比高、小戶型、公寓、具有區域性重大題材的產品會回暖較快、較好,而最高端的山頂、海邊豪宅,雖然回暖較慢,但是其稀缺性保值性越來越被市場認可。但是中端偏高的戶型,尤其是特大戶型的市場就相當堪虞;而商業地產會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面臨的挑戰遠遠大于機遇,工業地產情況也是一樣,廠房的空置率會越來越高。而按照區域看:三大板塊(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相對會回暖較快、較好。從價格上看,回暖初期價格變化總體不大,最明顯表現還是原來的優惠消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