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神種業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實現華麗轉身,成為一家擁有13萬畝高標準良種繁育基地,注冊資本3515萬元,總資產1.06億元的中國種業骨干企業。在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它又將如何突破瓶頸,實現新的發展,助力國家糧食核心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日前,本刊記者對地神種業總經理陳清林進行了獨家專訪。
4月的豫東平原,春意盎然,花溢芬芳,春風中搖曳的青青麥苗,為千里沃土吟唱著豐收的序曲。4月10日,記者如約來到河南種業領軍企業——河南地神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稱“地神種業”)。
進入地神種業,映入記者眼簾的“中國馳名商標”“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河南名牌產品”等熠熠生輝的榮譽證書和獎杯,見證了地神種業的輝煌歷程。
地神種業的當家人陳清林,是一位踏實中蘊涵沉靜,穩重間不乏干練,務實低調里透露著機敏和睿智,在種子行業潛心經營30年的業界翹楚。在淡淡的茶香里,這位52歲的企業創立者和掌舵人,回顧了地神種業走過的風雨之路、豐收之路。
記者:地神種業是全國唯一一家以經營小麥種子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種業企業,請問,這個令人驕傲的榮譽是如何獲得的,你們作出了哪些探索?
陳青林:榮譽源自奉獻,成功來自付出。沒有哪一項事業是隨便取得成功的。2009年4月9日,地神種業從國家工商總局負責人手中接過河南種子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這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可以說這是地神種業連續18年始終堅持“利農、扶農、富農”的基本企業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將其落實到田間地頭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感到這既是一份榮譽,但更重要的是一份承諾、一份責任、一份認可。為了堅持服務三農,保證糧食安全,地神種業從組建那天開始,就在品種科研、質量管控、營銷服務、品牌建設、創新發展等方面狠下苦功。
科研立企,品種為先。作為種業企業,品種是市場的第一要素。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改變一個企業。品種是種業企業的核心,是公司賴以發展的根本。為此,地神種業從組建那天起,就把“科研立企、品種為先”的發展思路作為公司發展的出發點。而地神種業農科所則成了種業公司發展的中堅團隊。
作為公司科研育種中心,地神種業農科所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7人,其中有中高級職稱者22人,擁有高標準試驗田500畝,設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土肥5個研究室。采用常規育種和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相結合的先進科研育種方法,通過自主研發,先后培育出豫審小麥“神麥1號”、國審小麥“泛麥5號”等13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并通過廣泛合作,享有對9個優良農作物品種的經營權。同時承擔有國家和河南省的小麥、玉米、大豆、棉花區試工作。農科所品展中心每年參展小麥品種200多個,是豫東地區最大的小麥品展中心,近年來獲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獎勵20項,協助完成30多項省級和國家級課題,提供實用技術100多項,對促進周邊地區農業科技的普及應用、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公司把科研開發作為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始終保持不斷創新的勢頭。新品種的陸續研發、儲備,大大增強了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為種子市場的開發提供了充足的品種資源。
針對種業面臨的挑戰,公司進一步開拓科研創新的外延,積極和相關農科單位在品種研發等領域進行緊密的產學研合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海外合作與交流。
去年以來,地神種業先后與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開展了在小麥品質育種、種質資源創新、異地加代、矮變材料的利用等方面的合作,與河南省科學院同位素研究所在小麥誘變育種、種質資源創新、花生種質創新等方面進行產學研合作,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中心在小麥品質育種、穿棱育種、新品種繁育與推廣等方面開展了合作,與周口師范學院生命科學系在農作物育種科研上開展了人員培訓、實習基地、現代生物育種技術方面的合作,與河南省農科院等10家單位建立了“河南小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地神種業和公司農科所制定了年度育種目標與計劃,與各育種小組簽訂了育種合同,在經費使用上嚴格執行各育種課題小組的年度預算,保證了育種工作的順利開展;制定了種質資源管理辦法,長期種質資源存放于低溫冷庫中,保證了種質資源的安全性;制定了新品種鑒定參試程序,布置多點試驗,努力提高研發新品種參試的成功率;地神種業培育的大豆品種“泛豆11號”獲得國家審定,花生品種“泛花3號”獲得河南省審定;“泛麥5號”品種選育及產業化獲得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獨家買斷了“鄭麥9023”在河南和湖北的生產經營權。通過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地神種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進一步夯實了“育、繁、推、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特性,地神種業在全國種業界的行業地位不斷提升。
質量第一,以質興企。質量是企業的命脈,是企業贏得市場的保障,對種業企業尤為重要。地神種業嚴把質量關,從種植到收獲始終堅持“統一品種區劃、統一配方施肥、統一大型機械化作業管理、統一田間重大技術措施及落實、統一質量標準田檢驗、統一專機收割、統一專場曬種、統一專庫儲藏、統一檢驗加工、統一品牌銷售”的十統一標準化生產程序,避免了種子混雜、田間混雜、機械混雜、曬場混雜等,解決了小麥種子生產過程中影響種子質量的各個關鍵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種子入庫時,管理人員還把每包種子打上編號,確保在市場銷售時不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堅持種子芽率、水分、純度、凈度等四個標準的嚴格把關,保證了質量在視野之內的可控力。種子質量控制程序各環節職責明確、任務具體、監督到位、考核公開、記錄規范、追溯有據,為高質量種子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始終按照ISO9000和ISO2001質量認證要求,嚴格把控種子質量的各個流程,按照質量認證的每個細節,規范質量全程審核,保證每一粒種子都要經過嚴格檢驗。
由于把質量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地神”牌種子的市場美譽度在同行業中一直處于前列。小麥種子銷售公司常年生產經營優質小麥種子6000多萬公斤,暢銷豫、皖、蘇、魯、鄂等省區200多個縣市,銷量占河南小麥商品種子市場的15%,全國小麥種子市場的3.5%。“地神”牌小麥種子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名牌農產品”,是河南省唯一獲得該稱號的種子品牌。2010年獲得“周口市長質量獎”,是周口市唯一一家獲得這一獎項的種業企業。同時還被河南省農業廳授予“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榮譽稱號。
市場為主,服務農民。在市場網絡建設上,地神種業堅持以縣為單位,實行區域經理負責制,設立總代理,然后由總代理在各相關小城鎮和邊遠鄉村設立二級銷售網點,統一掛牌、銷售,統一廣告宣傳。目前,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000多個網點。地神種業還配備多媒體電腦,開通種子互聯網業務,收集傳遞信息,及時采取應變措施,保證市場有序運作。公司每年都把新品種示范及高產創建活動安排到各個銷售區域,通過新品種的示范和高產創建活動的實施,加快產品的推廣速度和農民對新產品的認同。積極開展和參加各種形式的種子交易會、觀摩會。長年聘請農業專家開展咨詢活動,為農民解決重大技術難題。還把主動服務和被動服務相結合,預先編制服務內容,以短信、電話、實地回訪等形式,通過試驗、示范、觀摩、講解等手段,對縣、鄉、農戶三級服務網絡,不斷改進和完善服務態度和服務方式,搞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把良種良法的服務推廣到田間地頭。
品牌建設,創新管理模式。為打造地神種業的品牌形象,地神種業從2003年起實施了“卓越績效管理”方式,將公司管理人員尤其是高管先后送到清華大學等高校舉辦的培訓班,讓他們在視野上、認知上、觀念上得到質的提升。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地神種業建立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充分明確每位管理者的責任和權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忠誠度得到顯著提升。
記者:對于國內外種業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您如何看?
陳清林:國內種業企業有8700多家,但多屬典型的多、小、散、亂、弱,自身的市場占有率還很低,而且質量還很不穩定。尤其是花卉、蔬菜、大豆油料作物的種業市場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國外種業所壟斷,現在又進一步發展到大田糧食作物領域,給國家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
雖然我國的農業規模龐大,歷史悠久,但是在近百年的發展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農業特別是種業并沒有跟其他行業一樣實現完全的市場化經濟模式。直到2000年我們才從原有的國有種子企業模式向民營種業發展模式轉變,從這一點來看,我們種業發展不僅基礎弱,而且起步晚,致使整個種業產業落后、競爭力也就相對薄弱。同時,種業企業科研力量天生不足且分散嚴重,民營種業企業在這一點尤為突出,形成了科企分離。此外,種業企業普遍個頭小,資本孱弱,無力做大做強。
我們的種業企業無論在資本還是科研團隊競爭上,和國外種業公司相比都處于先天弱勢。要扭轉這一局面,首先要求政府對“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企業加大重點資金扶持,而不是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支持。其次要加強種業科研團隊的組合,將分散的、無序的科研人員高度集中起來,形成科研合力,對中國種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推動力,使民族種業的發展站在新的歷史高度。
去年4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為中國種業的發展進一步提供了政策支持平臺,厘清了種業企業是商業化育種的主體,要實現科企分離,將種業企業逐步推向市場經濟大潮中,這是中國種業發展的一次新的契機。
記者:面對國內外種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地神種業將如何沖出重圍,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
陳清林:在扶大扶強扶優的政策引領下,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地神種業通過積極拓展外延,進一步擴大了公司規模和實力。去年9月,地神種業與上市企業中墾農業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墾農業)達成合作,公司的發展自此步入了新的起點。
中墾農業資本雄厚、市場輻射范圍廣,但在種業方面沒有主導品種。而地神種業具有豐富的市場暢銷品種和相對強大的研發實力,合作將使雙方實現雙贏。通過和中墾農業的合作,地神種業可以在更為廣闊的農資領域發展主營業務,也可以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由農業下游產品向上游產品延伸,提高地神種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形成農業全領域一條龍式的縱深發展。通過雙方的緊密合作,地神種業更深入、更充分地利用好國家產業政策,更科學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爭取迅速做大做優做強企業。
此外,為做大做強企業,地神種業今后將把實現產品的價值和企業的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所謂產品的價值就是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種子產品,達到讓農民舒心、合作者安心、政府放心。而要實現企業的價值,就不僅僅是經營好種子產業。因為種業總體還是一個“小”產業,全國年總銷售額也僅有1000多億元,某種程度上還不及國外一家大公司一年的銷售收入。因此我們只有拉長產業鏈,從種子入手,到糧食貿易、農業生產資料生產銷售、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等一條龍的發展模式,農產品的上中下游全部涉足,逐漸把這塊“蛋糕”做大,形成規模化的產業優勢,反過來把種業這一主業做得更好,促使糧食生產長期均衡的穩產、增產,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更大的糧食安全保障,為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