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的南渡江,從海南中部山谷蜿蜒而下,流進“中國長壽之鄉”——海南省澄邁縣境內,人們稱之為金江。位于澄邁東部的永發鎮,是海南特色魅力鎮之一。這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山川形勝,遺跡諸多,傳統文化氛圍濃厚。歷史上,這里的千重稻浪滋養出了一個糧豐畜旺的“魚米之鄉”,如今,現代農業的無窮魅力正在這片熱土上盡情綻放,農民的幸福指數日漸提升。
10年前的永發鎮,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而今天的永發鎮,年人均收入已超過8000元。10年時間,這里的農民是靠什么致富的呢?
據永發鎮黨委書記陳家壯介紹,他們確立了發展反季節瓜菜和冬季魚鴨混養兩大特色產業。去年,該鎮冬季瓜菜總產量35551噸,魚鴨混養水面積已突破8500畝,僅反季節瓜菜,種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就超過1.2萬元。
譜寫冬季瓜菜種植傳奇
五六年間,新印的名片換了一茬又一茬,今年40多歲的永發鎮農民許泉顯得頗為“時髦”。從最初的瓜菜運銷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對接,再到建成直銷港澳農產品的專業企業,名片見證了許泉的事業軌跡,也見證了澄邁農業近年的變化。如今,他的名片上面又多了個網址——“澄邁果菜網”。“只要登錄澄邁果菜網,就能了解到我們的瓜菜啥時用了什么農藥、肥料等信息。”許泉說。
“澄邁果菜追溯信息系統”,是澄邁在瓜菜生產基地推行的新型管理方法。在羅浮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這里生產的蔬菜實行統一種苗、統一用藥、統一管理、統一采摘、統一包裝,種植、施肥、采收、出口都有記錄,產品的包裝統一在標簽上登記基地代碼、地址、姓名和電話,可通過電話、網絡進行防偽查詢。這樣就相當于給農產品打上了“身份證”,做到瓜菜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
嚴格統一的生產管理、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讓這個蔬菜基地更像一個矗立于田野之上的企業,這里的農民更像一群在車間上班的工人。
陳家壯介紹,永發鎮離省會海口只有半個小時路程。他們依托優越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反季節瓜菜產業,積極引進推廣新的瓜菜品種,每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能競賽——“瓜果菜擂臺賽”,通過“以賽促學、以學促練、以練促用”的方式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帶動果菜種植的積極性,目前全鎮瓜菜種植面積已經有2萬畝。
為擴大果菜的銷路,他們投資2000萬元于1995年建成永發果蔬批發市場,年交易量20萬噸,被農業部指定為定點果菜批發市場。作為農產品銷售的窗口,目前全縣70%以上的瓜菜從這個市場銷售出去。1989年這里的瓜菜就已經進入港澳地區,每年輸送到全國各地的瓜菜有13萬~15萬噸。
立體養殖闖出致富新路
在該鎮白石嶺一帶的魚鴨混養山塘水邊,一隊隊白色的鴨子圍成一團,慵懶地曬著暖陽,幾名工人在鴨棚邊正忙著給鴨子注射疫苗。
據介紹,永發鎮魚鴨混養立體養殖業在澄邁縣起步最早。魚鴨混養模式是當地產業結構調整闖出來的致富新路。永發鎮新吳村地處丘陵地帶,土地較為貧脊。鎮政府經過調研,因地制宜地將魚鴨混養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抓手,因勢利導,在全鎮推廣魚鴨混養立體養殖模式,引導養殖戶成立魚鴨混養協會和專業合作社,鼓勵養殖戶成立養殖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和養殖公司的帶動,為農民提供產銷一條龍服務,涌現了一大批魚鴨混養專業戶和專業村。當地政府還引導“鴨司令”們成立魚鴨混養研究所,引進新品種發展深加工,打響“新吳鴨”品牌。
“魚鴨立體混養一舉多得,綜合效益高。”養鴨專業戶黃光任說,“水面上養肉鴨,肉鴨排放的糞便可作為魚飼料,降低養魚成本。”黃光任有魚鴨立體混養山塘65畝,年肉鴨出欄20批次,12萬只,售鴨純收入24萬元;產魚5萬斤,收入15萬元。一年下來收入40萬元左右。
新吳村的魚鴨混養已成為海南省的魚鴨混養示范點,經過10多年的發展,該項養殖模式已輻射周邊多個市縣,帶動了當地農民參與魚鴨混養。
近年來,澄邁縣每年都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扶持魚鴨混養立體養殖業,農發行、農信社等部門,采取小額貸款、信譽貸款、聯保貸款等方式,幫助魚鴨混養農戶解決資金信貸困難,擴大養殖規模。目前,該鎮的魚鴨混養正以年增長25%的速度發展,成為海南省最大的魚鴨混養示范基地。魚鴨立體混養逐步形成一條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鏈。
為群眾打造幸福樂園
行走在永發鎮鄉間小路,悠揚的瓊劇唱腔聲聲入耳,在一間“70歲以上老人免費喝茶”的茶莊里,數十位老人靜靜地坐著,一手把著茶杯,一手打著拍子。眼睛盯著的電視,播放的正是瓊劇唱段。
永發鎮為每個村配備一名鄉村醫生,一個鄉村護士——在每個村委會的村頭,都建起了村衛生室,配備了專業醫護人員。在每一個衛生室里,都購置了相應的專業設備。讓村民欣喜的是,有病不用再跑幾十公里進城“打吊瓶”了。“小病不出村、輕病不出鎮、一般疾病不出縣”。如今的永發農村,看病就像到鄰家串門一樣方便。
民生之急在就醫,民生之基是教育。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基礎上,從2007年秋季開始,他們對在本縣就讀的職校生全部實行“三免一補”,普通高中生免除學費,實現了12年義務教育。
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自動取款機、POS機,曾經是城里人享受便利的設備,現在已全部走進該鎮每個村。不僅如此,數字電視、寬帶、圖書室、閱覽室等,都建到了每一個村。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有序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永發鎮引導群眾從餐桌、牌局,走向文化廣場、戲臺、賽場,提高群眾的文化欣賞水平。同時精心打造節慶活動,使“椰風農民文化節”等成為推進新農村文化經濟建設的重要載體,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