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將舉辦首屆創業大賽
記者從5月10日召開的河南省首屆創業大賽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深入推進全省的全民創業工作,河南省政府將牽頭舉辦首屆創業大賽,大賽獲獎者將得到包括獎金、免費咨詢指導和小額貸款優惠在內的創業支持。據介紹,這是全國首次以省政府名義在全省范圍開展的創業大賽活動。
參賽具體條件是: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守法經營,所辦經濟實體經濟效益穩定,連續盈利兩年以上;積極自主創業,業績突出,事跡感人;創業項目易于實施,市場空間廣闊,帶動各類群體創業潛力較大;創辦企業為小微型企業,吸納就業作用明顯。報名地點為各省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中,省屬高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及省直有關人員可直接到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辦報名。
據了解,這次大賽將產生100名促進全民創業帶頭人,對每名促進全民創業帶頭人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5000元,提供1~2年的免費創業咨詢服務和指導,同時還將給予小額貸款支持,并在一定額度內免除反擔保,具體額度是:特等獎200萬元、一等獎150萬元、二等獎100萬元、三等獎70萬元、優秀獎50萬元。
(記 者 李偉杰 通訊員 黃曉紅)
河南省農機局積極備戰三夏農機跨區作業
三夏即將到來,為使全省7950萬畝小麥顆粒歸倉、玉米及時播種,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河南省農機局精心組織,早謀劃、早動手、早準備,確保農機跨區作業工作有序進行。
記者從河南省農機局了解到,今年河南將組織400萬臺以上農業機械投入三夏生產,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5%左右。同時,抓好耕作、播種、秸稈還田等機械化生產,做到收種同進行。
早在今年2月初,該局就安排各地開展摸底調查并上報小麥跨區機收市場相關信息。4月下旬,他們分別和氣象、交通、石油供應、公安等部門加強協調,互通信息,根據各自職責精心準備。
該局積極組織貨源,保障農機產品和零配件供應;及時維修保養機具,確保技術狀態完好,目前已檢修大中型拉機拖10萬臺,小型拖拉機83.8萬臺,聯合收割機7.25萬臺,其他配套農具47.5萬臺;擴大農機跨區作業隊的組織數量和規模,并組織其積極與農戶簽訂作業合同;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操作技能,目前全省已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8.76萬人。(記 者 馬紅霞 通訊員 王永亮 胡金波)
薛店鎮建成河南省首個“數字鄉鎮”
5月6日,“數字薛店”地理空間框架及應用示范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新鄭市薛店鎮成為河南省首個建成的“數字鄉鎮”,并被河南省測繪局授予“河南省數字鄉鎮示范鎮”稱號。
據了解,2010年,薛店鎮啟動了“數字薛店”項目建設。該項目是用現代遙感測繪技術完成全鎮地理空間信息的測繪,建立“數字薛店”數據庫和地理信息平臺,并開發出兩大專題應用系統,從而形成全鎮統一、權威的基礎地理信息平臺。綜合信息應用系統和招商信息管理系統是“數字薛店”的主要特點,綜合信息應用系統主要滿足政府和公眾的信息需求?!霸诘貓D上用鼠標框一個區域,區域內企業數、土地屬性、耕地面積、房屋數量和占地面積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馬上顯示出來,非常方便?!毖Φ赕傛傞L趙東偉介紹說。
據河南省測繪局副局長祿豐年介紹,目前河南省已有近40個鄉鎮啟動了“數字鄉鎮”項目建設,這有利于提高基層政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其決策能力、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從而推動河南的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趙 地)
河南省疾控中心甲狀腺病診療室50年治愈數百萬病人
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甲狀腺病診療室是集甲狀腺腫、碘缺乏病基礎理論研究、臨床治療研究、綜合防治研究為一體的專業機構。50多年來,診療室幾代專業技術人員不畏艱險,深入基層,為數百萬甲狀腺腫病人解除了痛苦,先后獲得數十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多年來,診療室在探索并使用131碘治療甲亢方面,具有獨特的療效和特色。1990年以來,診療室探索、創立了“非經典131碘療法”,即小劑量平穩治療方法,采用低劑量多次給藥的措施,累計治愈近6000例河南省內外的甲亢病人,具有治療費用低、根治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點,已逐漸成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的首選方法。
(記 者 董紀遠)
麻屯鎮:建設新型社區,發展特色農業
4月底,河南省孟津縣縣委書記吉振華、縣長張書卿等深入該縣麻屯鎮,對該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籌備等工作進行了調研。
吉振華對麻屯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行了指導,查看了1200畝大櫻桃種植基地,并聽取了該鎮創建林業生態縣的情況匯報。吉振華強調:“要想擁有一個使群眾安居樂業的新型農村社區,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農業產業。要重視造林質量,發展經濟林種植一定要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吉振華特別指出,麻屯鎮大櫻桃種植已初具規模,可嘗試舉辦櫻桃采摘節,打造“櫻桃采摘谷”,發展特色生態旅游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徐峰濤)
付元光:引領村民致富的好支書
河南省睢縣孫聚寨鄉劉六村有個深受村民喜愛的好支書付元光,因為他帶領村民們不出村就能脫貧致富,村民年輕些的一年能掙6000~7000元,年齡大些的一年也能掙2000~3000元。
今年46歲的付元光,在劉六村已經干了十幾年村支書。5年前,他看到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農田都已荒廢,就在商丘市還沒有開展土地流轉前,大膽嘗試把村里很多無人管理的土地,讓有能力的人承包下來,開始以種植為主的合作社經營模式進行統一管理,至今已流轉土地近67萬平方米,包括4個村和其他鄉鎮的農田。剛開始他們以種植煙葉和紅薯為主,一年兩茬,在他的帶領和縣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的幫助下,試種出了第三茬高產、高效農作物,2011年又摸索出了一年四茬農作物的套種模式,一畝地實現產值1萬多元,得到村民們的認可。合作社套種種植基地是目前豫東最大的兩個煙地接茬蔬菜種植基地之一,僅煙葉一項,就為睢縣創稅收數百萬元。劉六村因此連續6年被睢縣和孫聚寨鄉評為“綜合考核先進村”。
(記 者 李君樓 通訊員 李浩宇)
魯莊鎮:林改“春風”綠荒山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中,河南省鞏義市魯莊鎮堅持“科學規劃、尊重歷史、規范程序、穩步推進”的原則,注重培訓,廣泛宣傳,把林改培訓班辦到每個山村,使林改政策家喻戶曉。
“林地承包經營合同”使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得到了明確,農民真正成為山林的主人。截至去年年底,魯莊鎮共確定個人山林權屬(個人承包)20宗167萬平方米,超過全鎮總林地的四分之一。
山定了,權定了,集體山林就從“我們的”變成了“我的”,林農敢于投入,舍得投入,魯莊鎮的群山中處處可見林農大造林的勞動場景。
人人都是護林員,家家管好“自家林”。林改后,樹林分到農戶手中,人人都是護林員,再也沒有發生樹苗被偷被燒的現象,農民的森林防火意識也大大增強。一位姓高的林農說:“如今林地成了自己的,人人都是護林員,即使不睡覺,也得管好自家的山林?!保ń归L龍 李書亭 李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