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生態狀況,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是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新農村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近年來在城市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地區農村尤為突出,各種污染不僅影響了數億農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脅到人民的健康。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藥、化肥的污染。很多農村地區大量使用高毒、高效的農藥和除草劑,造成農藥殘留、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長期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和物理性質惡化,土壤大幅度板結,化肥中的氮元素進入大氣后,導致大氣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造成溫室效應。同時,化肥還造成水源污染,威脅農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飲水安全。
二是秸稈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我國農村大量作物秸稈無法得到有效處理,仍然采用就地焚燒的方法。秸稈焚燒既是一種能源浪費,又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另外,煙霧還刺激人的眼睛和喉嚨,使人流淚、喉痛,嚴重時還會引起呼吸道疾病。
三是禽畜養殖業造成的污染。目前,只有20%的養殖業的污水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80%左右的養殖場則直接外排畜禽糞便。集約化養殖場糞便亂排亂放現象普遍,嚴重污染環境。不經發酵處理的糞便直接施肥,許多有害病菌和寄生蟲會對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對人類的健康帶來潛在威脅。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對策
如何對農村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呢?
第一,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村環保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大力宣傳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要加大監管力度,保障環境安全,充分行使執法職能,認真履行督促職責,嚴肅查處有關違法行為,下大氣力保護好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
第二,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要完善農村環保機構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環境監管體系,環保機構要向鄉鎮、村延伸,要把農村環保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形成各有關部門和鄉鎮以及村組齊抓共管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整治工作,明確整治的重點區域,制定科學合理的整治規劃和方案。加強畜禽養殖集中整治,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推廣秸稈利用、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措施,逐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
第三,積極開展示范村、生態村、文明村創建活動,出臺支持創建活動的獎勵辦法,推動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提升農村環境面貌。加強農藥、化肥控制,堅決禁用超標農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扶持生產企業開發生產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品種。推廣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重視對塑料農膜的污染防治。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勵開發農膜再生加工技術。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評估,掌握水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優美宜居的環境中生活。
尊重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把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努力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淮陽縣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