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尤其是隨著全民應用電腦新時代的到來,人們迫切需要創建一種全新的輸入法,以突破由于漢字輸入法不規范而造成的電腦普及應用滯后的現狀。

我國漢字輸入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電腦的應用是信息化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出現了幾百種各具特點的輸入法,但唯一遺憾的是,這些現存的漢字輸入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均尚未達到規范統一的漢字輸入要求。
眾所周知,掌握漢字輸入法是掌握電腦的基礎,在我國大陸,大多數中老年用戶都不會使用拼音,更不能掌握五筆輸入法;臺灣、港澳地區的居民普遍使用繁體字,他們大多不會使用拼音和簡體字。
縱觀我國現行的教育系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直到大學畢業,甚至博士后畢業,人們普遍應用的漢字輸入法大多為拼音輸入。且人們普遍存在“提筆忘字”的習慣,可以說,電腦時代的到來,也使我國傳統漢字文化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漢字危機”之說一時間甚囂塵上。
杭州畢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畢升科技”)在結合傳統漢字輸入法的基礎上,經過8年的科技攻關,研制出了一種適合中國人書寫習慣的“新一代漢字輸入法暨漢字學習平臺”,(商品名《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該發明可廣泛應用于全國各行各業,尤其適合在港、澳、臺地區及全世界的廣大漢語用戶中推廣使用。目前該實用新型發明已申請國家專利,專利號為200910261207.3(該專利目前正在公布實質審查中)。此外,畢升科技還研制出了《國家語言文字法》,此法可作為漢字學習平臺在電腦用戶中推廣使用,并可方便地將繁、簡體方塊字輸入電腦,傳入網絡。
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的創新功能
歸納起來,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的創新功能可歸結為以下七個方面:
規范化:該法嚴格遵循我國有關語言文字的相關規范—GB2312、GB18030-2000、GB18030-2005、中日韓CJK大字符集規范、國家語委頒布實施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范》、《GB13000.1字符集漢字折筆規范》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目前該法的字庫量已高達7萬多個簡、繁體漢字。
大眾化:本法不用背字根、不需使用拼音和寫字板,不用背口訣。使用者甚至無需經過專業培訓,就完全可以做到“會寫字就會打字”。
通用化:本軟件既能打簡體字,也能打繁體字,可廣泛應用于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用戶。此外,本法目前已在工、農、商、學、兵各行業及教育系統擁有忠實的客戶群,適用于包括Vista和Windows7在內的所有Windows簡體中文操作系統。
高效化:本軟件打字效率高,使用者在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后,每分鐘打字速度可達到170字,不僅可滿足普通家庭電腦用戶的需求,還可滿足廣大專業電腦用戶快速打字的需求。
電腦鍵盤中國化:本軟件精選26個漢字的基本筆畫和部件(偏旁)作為漢字的26個輸入符號。借助國際通用的電腦鍵盤,真正實現了“電腦鍵盤中國化”,其更為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使用中國漢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視化:用戶使用該軟件每輸入一個筆畫,電腦都可逐筆跟蹤顯示筆畫和字形,創新性地開創了世界標準的可視化輸入方式。
獨創智能化:本軟件可原汁原味地用漢字筆畫直接輸入漢字,打字如寫字,而且能實現“打簡出繁,簡繁對照,詞句聯想,個性化造詞”等多種智能功能。
輸入模式多樣化:本軟件獨創了“筆畫輸入、‘筆畫+部件’、大鍵盤五筆畫、小鍵盤五筆畫和拼音輸入”五種全新的漢字輸入模式,可充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打字需求。
多功能化:本軟件最多可輸入7萬多個簡、繁體漢字,可查看2萬多個漢字的字典解釋、筆順演示和同音字查詢及常用字的普通話發音;可查看漢字的形、音、義,以搭建可供國內外各方用戶學習漢語知識和中華文化的平臺;可輸出機械、農業、計算機等24個行業的專業詞匯共約100萬條,以方便廣大專業人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革命化:本軟件作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正版軟件,其進一步推廣普及,必將引發我國信息處理領域的重大改革,為漢字跨入現代信息社會鋪平道路。此外,該軟件對在中小學和各級學校開展漢語基礎教育改革,在全社會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加速城鄉信息化建設,加速實現海峽兩岸“書同文”和漢字國際化,加速文化創新、弘揚中華文化,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均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的推廣意義
筆者總結出本軟件的推廣意義如下:
第一,本軟件適用于在全社會電腦用戶中推廣使用,可有效避免常用拼音輸入法存在的提筆忘字現象。
第二,本軟件可加速我國的信息化建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的推廣和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整個社會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第三,本軟件作為我國信息化時代的“現代活字排版”,可實現漢字現代化和網絡化,改寫了方塊漢字難以實現機械化和網絡化的歷史。
第四,漢字是文化的基礎,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本軟件的推廣應用,可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有利于世界各國電腦用戶更好地學習漢字文化,傳承和弘揚華夏文明,并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第五,本軟件可加速破解海峽兩岸漢字“書同文”的難題。由于其可以輸入簡體和繁體漢字,以實現打簡出繁、簡繁對照等功能,因此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推進漢字發展的現代化進程。
第六,本軟件可發展漢字教育和文化產業鏈。其通過編寫中小學漢字教學課件、孔子學院輔助教材及其他文化教育教學課件,目前已成功開拓了發展漢字文化學習和電腦應用服務業的新領域。
第七,本軟件可發展科技扶貧和文化扶貧。其通過配合“綠色電腦扶貧行動”,可在農村及貧困地區普及電腦的應用。
第八,本軟件可向各種漢字輸入法用戶提供“備胎”。通常情況下,五筆輸入法無法打出生僻字和繁體字,拼音輸入法難以輸入不能讀音的字,而若用戶切換到“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將使用戶普遍遇到的五筆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的以上難題迅速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陳邦儒,高級工程師,九三學社成員。1958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制造系?,F任杭州畢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中華儒商總會儒商之家副會長等職。其中,陳作為《中文規范輸入法》(華夏版)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人,目前已榮獲專利技術成果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