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寫作業是一項傳統的作業,在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字詞的鞏固積累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傳統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導下,只是讓學生簡單、機械性地抄寫,缺乏對學生創新、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抄寫作業,成了一項耗時又缺乏創意的作業,學生也往往以應付了事,所以抄得多,收效卻不盡如人意。許多語文教師布置語文抄寫作業時,抄幾個生字、詞語,抄寫幾遍,教師都是“一刀切”,由教師說了算,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強弱。這種單一化、機械化的作業,漠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力發展,忽視了作業質量的優劣,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更嚴重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抄寫作業“變奏三步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抄多還是抄少”“該抄還是不該抄”……這些問題在抄寫作業的布置中也常讓人糾結。從當前形勢看,“減負”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減負的關鍵,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減負的同時,又必須保證作業的實效。如何將學生從繁重的機械作業中解脫出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如何體現抄寫作業的少時高效?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著,探索著,從“抱”“扶”到“放”,將抄寫作業的主動權逐步交給學生,以“變奏三步曲”讓枯燥的抄寫作業成為受學生歡迎的作業。
第一步:我“抱”你做作業——老師說了算
抄寫作業,雖然是一項簡單的基礎作業,但是應當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作業的目的要明確,要為學生知識的鞏固、技能的訓練服務;為體現“減負”目的,作業的量要適度,避免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學期初,我就給學生提出了作業抄寫要求:新課學完后,一般要抄寫重點詞語2~4遍,而且必須書寫端正整潔。當然,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如果書寫不認真或者在默寫中錯3個以上的,下次抄寫的必須多1~2遍。一般情況下,每次抄寫作業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看起來這抄寫作業要求和原來的沒多大差異,但那條附加的條件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時間一長,以后在抄寫作業中,即使數量減少,效果也不會太差。雖然我搞的還是“一刀切”,還是機械性的抄寫,但是作業的“含金量”高了:作業檢查中發現學生書寫認真了,默寫明顯少了。顯然,嘗試的第一步有明顯成效了。
第二步:我“扶”你做作業——分層要求
第一步嘗試成功后,我開始實施第二步。我提出了抄寫作業新的要求:新課學完后,重點詞語抄寫2~3遍,書寫端正整潔。雖然數量上只是稍微減少,但是對學生吸引力還是挺大的。當然,附加的那個條件還是需要的。所以,對學生來說,他們還需要繼續保持認真、細心的習慣。除了這個公共的要求外,我還追加了一條,當然是針對書寫認真的、鞏固積累優秀的少數學生,我笑稱他們為“免檢”學生:抄寫允許少一半,也就是說,別人抄4遍,“免檢”學生抄2遍。我還告知學生,誰都可以去爭取“免檢”,希望以后“免檢”的越來越多。當然,“免檢”的同學出現“質量”檢查不過關的得恢復“原位”。此信息一公布,學生都歡呼雀躍,都爭著想成為“免檢”的那一個。很顯然,這個信息提高了學習抄寫的興趣和積極性。“分層次抄寫要求”對于學生來說,既是目標,又有約束,不用說,這抄寫作業比第一階段成效更明顯了,除了個別幾個基礎差的,大部分學生在字詞的積累上都輕松過關了。而且,抄寫的認真和細心還輻射到其他科目的作業,任課老師和家長都說學生作業認真了,錯誤率越來越低了。
第三步:我“放”你做作業——學生說了算
看到班里的同學有幸成為“免檢”學生,原來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躍躍欲試,他們努力著,爭取著,也一個個進入這個“免檢”的行列。看到差不多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過關了,于是,我開始實施第三步。這一次,我將作業的抄寫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新課學完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知識掌握情況,自己選擇性地抄寫字詞,而且抄寫的數量由自己決定,1遍或2遍,認為自己掌握有難度的個別詞語,也可以抄多遍。當然,那個附加的條件還是需要的,這既是我對學生的監督,也是學生的自我監督。此項要求公布后,學生交上來的抄寫作業本中,除了書寫端正、卷面整潔外,每個學生的抄寫量都是不一樣的,或兩行,或四行,或五行,有的甚至不到兩行。當然,學生畢竟還是孩子,自我約束力較弱,弱點反復的現象還是有的。因為我的要求和條件在先,所以他們在犯錯后都愿主動接受“懲罰”。“吃一塹,長一智”,時間長了,弱點反復的現象越來越少,出現反復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從第一步的4遍到現在的1遍,甚至平均每個不到1遍,抄寫的量越來越少,所耗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成效基本保持不變。
二、操作抄寫作業“變奏三步曲”的注意事項
1.用“欲擒故縱”,提高“厭學”學生的作業效能
很大一部分學生對繁多的作業早已產生厭煩心理,產生了作業“惰性”,想讓他們從不做作業到愿意做作業,從作業拖拉到按時完成作業,甚至會去主動認真做作業,教師改變布置作業的方式是提高其作業效能的關鍵。如:按要求抄作業、降低作業難度、減少作業數量、變化作業方式等方法。通過改變作業方法就能使學生釋放作業壓力,獲得完成作業的捷徑和滿足心理,再逐步拔高要求,就會矯正不良習慣。
2.了解學生的作業心態,增強作業的興趣和責任感
作業心態是指學生作業活動時的心理反映,它包括作業情緒、興趣、信心、毅力、動機和責任感等。作業批改中,教師常會發現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作業,對作業沒有興趣,作業時情感不專一,作業時書寫潦草,對作業的信心不足等,導致作業質量低劣,錯誤和問題增多,也遏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良好個性的形成。所以,在作業的布置上,我們應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心態,對癥下藥,科學設計作業,把握作業的密度、梯度和吸引度,增強學生的作業興趣,培養學生作業的責任感,發揮作業的最大效度。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作業成功的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罰抄或辱罵的方式取代思想教育,偏愛優生,冷落和諷刺差生,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因討厭老師而討厭作業。因而,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提高作業成功的條件。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作業活動中與學困生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和真誠合作。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民主對待,因人因材分層提出要求,使他們均有一股積極向上的動力,特別是對學困生,要一視同仁,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創設成功的條件,逐步形成其進取向上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多接觸,使他們在“被愛”中肯定自我,培養自尊,最終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抄寫作業“變奏三步曲”,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逐步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之間產生學習“攀比”的動力,學習上營造積極向上的氣氛,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從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中充分挖掘促進自主發展的內驅力,變“要我認真做”為“我要認真做”,從而使學生真正愛上抄寫作業。
(作者單位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小港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