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億噸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為落實這一規劃,農業部日前出臺了《農業部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記者就實施意見中主要目標等采訪了農業部相關負責人。
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1. 力爭2015年新建4億畝高標準農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建設。大力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田間工程項目,加快推進中低產田改造,配套完善種子、植保、土肥水、農機等服務設施條件,大力改善農田設施條件,加強田間排灌溝渠、機井、小型集雨蓄水、機耕道路等設施建設,落實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質量提升措施,力爭到2015年新建4億畝高標準農田,并穩步實施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
2. 力爭到2015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6%以上。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加強國家級農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動物疫病防控,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能力,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3. 力爭2015年實現農產品出口額突破700億美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位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現代種植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現代漁業、農產品加工業,完善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大力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強化農產品貿易促進措施。
4. 推動實施新型農村人才培養工程,促進優秀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農村人才的培養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推動實施新型農村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1萬名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1.5萬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5萬名生產能手和農村經紀人等生產經營人才。依托陽光工程等項目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500萬人以上,促進優秀農技推廣和生產經營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培育壯大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要適應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加快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1.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鼓勵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建立農業經營能力審查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風險防范制度,適時提出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具體扶持政策。力爭到2015年,50%以上的縣、鄉兩級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模經營農戶占總農戶的比重明顯提高。
2. 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能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領辦或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一批專業合作社培訓基地,大規模開展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將鼓勵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允許按貢獻大小從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相應報酬。鼓勵大學生直接到農業生產領域或專業合作社創業就業。力爭到2015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成員覆蓋率由現有的17%提高到45%以上。
3. 全面清理取消涉及龍頭企業的不合理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積極協調將中小型龍頭企業納入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信用擔保資金支持范圍,推動落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向龍頭企業傾斜、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農產品收購支持力度等扶持政策。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支持開展物流信息、質量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爭到2015年,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