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廣校體系圍繞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和利用農廣校的系統教育培訓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田間大課堂、科教送下鄉”行動宗旨,開展了多方位、多形式和多途徑的農民科技培訓、冬春科技大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等工作。
(一)廣泛宣傳動員,強化培訓作用。按照四川省的總體部署,各級分校組織相關部門采取舉行會議、媒體宣傳、科技下鄉和發放資料等多種方式,搞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宣傳動員。據統計,2011年以來全省農廣校共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宣傳咨詢3680場次,接受農民各類咨詢127萬人次,懸掛宣傳橫幅801條,出動宣傳車輛426臺次,印發宣傳資料83萬份,發放農業科技書籍18萬余冊。為了更有力高效地開展冬春大培訓工作,各級分校利用啟動儀式大力宣傳冬春大培訓。2012年1月,萬源市分校在白沙鎮金雞坪村舉行了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啟動儀式,帶頭掀起“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熱潮;鹽源縣分校在“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啟動儀式上,部署 “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指南,倡議要立足實際,圍繞農業、農村經濟、農業服務,把農業新成果、新技術、新信息及時快捷地傳遞給農民。
(二)抓住關鍵時節,深入基層培訓。2011年以來,農廣校按照學以致用、實踐為主的原則,切實結合各地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節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通江縣分校在開展科技下鄉助春耕活動中,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并向農民提供經濟作物栽培、植物保護等方面的技術咨詢服務,共發放各類農業科技資料3000多份,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6期,培訓農民3000余人次;水果主產區金堂縣在桃樹管理的關鍵時期,縣農廣校在桃樹種植集中區五鳳鎮金箱村對桃樹種植大戶開展了兩場以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為主題的短期培訓,種植戶邊學邊實踐,不僅解決了桃農之所需,還為他們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深受農民歡迎。
(三)圍繞特色產業,大力開展培訓。農廣校始終堅持“開辦一個專業、培育一批帶頭人、壯大一種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培訓思路,把農民科技培訓定位在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培養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合格勞動者上。2011年以來,金堂縣分校圍繞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金堂臍橙”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在三溪鎮開展了兩次臍橙生產管理及留樹保鮮、測土配方施肥、果樹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會,特邀縣上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授課,培訓果農達1200余人次,現場發放《金三農業快訊》技術資料1300余份;蒲江縣分校高度重視獼猴桃產業發展,狠抓獼猴桃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培訓工作中堅持“高效、實用、實訓”的原則,在該縣復興鄉開展獼猴桃實用技術培訓38場,共培訓4356人次。通過培訓,2011年全鄉獼猴桃產量同比增產2800噸,總產達7220噸,獼猴桃單項增收5703萬元,農民人均增收3690元。
(四)不拘一格培訓,注重培訓效果。農廣校利用“田間課堂”集中進村辦班和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培訓方式生動靈活,學員學習興趣提高,有利于學員掌握農業生產知識和實用技術,學習效果明顯。2011年以來,渠縣、達縣、宣漢縣、萬源縣、大竹縣等分校由學校領導牽頭,組織培訓小分隊分赴各鄉鎮,通過科技下鄉、科技趕場,利用農民科技書屋、農業科技直通車、技術明白紙等多種形式,把現代農業生產知識、技術、信息送到農民手中,共培訓農民10萬人次,輻射帶動周邊農戶70多萬人;南江縣分校采取理論和實踐、集中培訓和分類指導、室內講解和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在東榆鎮槐樹村開展生豬養殖、大棚蔬菜栽培、沼氣工等實用技術培訓91期,受訓人數達4320人次。目前,全村已成立蔬菜、生豬、土雞、農機6個專業合作社,社員達882人;發展大棚蔬菜121畝;培育土雞養殖專業戶32戶、散戶108戶;建立生豬養殖小區3個,發展生豬養殖大戶26戶,有力地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四川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