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上海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積極發揮農民培訓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為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堅持培訓為產業服務的基本思想,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信息化,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一)圍繞農產品有效供給,開展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根據區縣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實際需求,積極組建農民培訓講師團,進村入戶,到田邊地頭舉辦專題培訓班、發放技術明白紙,現場解答生產和技術問題。對從事糧食、蔬菜、水產、畜禽、農機等生產經營規模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農民,開展推廣新品種、普及新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對農業生產關鍵技術、關鍵環節和新品種、新技術的運用能力。“十一五”以來,全市農廣校系統共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7.84萬人。圍繞農業生產,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災能力為重點,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疫病防治等單項技術培訓,以知識普及、輔導講座、遠程教育、現場技術指導等開展引導性培訓35.8萬人次。
(二)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開展現代農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為培養一批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重點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及管理人員、“三支一扶”大學生、農產品經紀人等農業經營管理人員開展培訓,除開設農業創業基本技能、農產品營銷和質量安全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基礎課程外,還根據培訓對象和目標要求不同,分別增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建設和管理、企業經營管理、農產品經紀人實務和新農村建設村務常識等專業課程,分行業、分區域,實現市、區聯動。依托市級涉農院校和科研推廣部門等,開發適合專業合作社干部培訓的課件,實施一周輪訓,不斷提高合作社干部生產和管理能力,規范和提升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十一五”以來,對4739名各類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開展為期一周的培訓。
(三)圍繞高水平培訓要求,培育一批創業型農民。為落實上海市領導關于“高水平培訓”的要求,在市農委社會發展處的指導下,連續兩次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30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代表赴美國進行為期21天的“農業科技與產業化”培訓。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訓和考察,使學員們對美國農業結構、農業政策、農場經營管理、農產品銷售等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回國后他們自發組建了學員俱樂部,進一步加強相互間的合作與交流。
(四)圍繞農業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開展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根據現代農業不同崗位從業人員的需求,發揮各行業的培訓優勢,對農業生產和服務人員等開展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根據不同的崗位安排不同的課程,通過知識培訓和技能訓練,提高農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術能力。并引導培訓學員參加國家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有8000多人,培養了一批現代職業農民。另外,從2011年起,上海市承擔了農業部農村勞動力陽光工程項目,結合本市開展的農民培訓項目,對照陽光工程項目的管理要求,增加培訓內容,提升培訓質量,全市共培訓了10000名農業從業人員。
上海市農廣校